耐心 同理心 创意 陪帕友失智者走一段黄昏路
案例:
65岁琳达被医生诊断为失智症后,丈夫紧握她双手告知今后的路两人一起走,尽管他知道这条路一点都不好走。
早上一醒来,琳达对他说:“你是谁?”丶“做什么你会睡在这里?”,可是转过身后又没事了,通常丈夫就会走出门外,然后再进来抱着琳达说:“我回来了”。
案例:
65岁琳达被医生诊断为失智症后,丈夫紧握她双手告知今后的路两人一起走,尽管他知道这条路一点都不好走。
早上一醒来,琳达对他说:“你是谁?”丶“做什么你会睡在这里?”,可是转过身后又没事了,通常丈夫就会走出门外,然后再进来抱着琳达说:“我回来了”。
案例:
最近李太发现自己经常出现手抖,就连在追看电视剧时也会不自然地抖起来。起初她以为是自己饿而造成手抖,可是即使进食,手抖依然没有改善。这种情况维持了好一阵子后,她终于按捺不住去看医生,结果检验后证实是初期帕金森氏症。
在获知噩耗后,李太顿时不知所措,不解自己肢体运动正常,却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症。医生告知这是初期症状,而且并非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一样,但若是不吃药,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案例:
65岁黄老太年轻时在职场上堪称女铁人,在退休后担任公寓的行政主任,可是最近她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比如看完一篇报告后却忘了内容,或者会无故迷路及忘了家里的电灯开关等,有时也会无辜情绪失控。
她以为上了年纪,但还是放不下心来,唯有前往谘询医生。经检查后,医生告知她患有初期失智症,接下来她会退化至认不出任何人,包括家人,同时也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起初她无法接受这事实,差点想不开走上绝路,庆幸遇上医生朋友,在后者的鼓励下,她坦然接受自己患有失智症的事实,并开始展开治疗。
失智症乃全脑退化 易并发帕金森
“一谈起失智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是年长者退化必然的过程,其实有句话说‘年轻不养生,老来养医生’,这句话用在失智症绝对正确不过,皆因失智症的病因就是年轻时没有好好照顾好健康,比如经常熬夜追剧丶明知道有失眠却坐视不理丶患有慢性疾病仍暴饮暴食或持续不健康作息,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摧残’下,终于在上了年纪后把自己推入失智症的深渊中。
案例:
66岁的蔡先生总是自嘲自己是食肉兽,无肉不欢,肉骨茶丶焖猪肉以及咸鱼花腩煲等是他最爱,结果在最近一医生告知他胆固醇已超标,必须注意,否则会有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想到娇妻及孩子,再听隔壁老王说,他的亲戚就次体检中,是胆固醇过高导致心血管阻塞而去世,蔡先生惊觉必须注意了。
问了身边的朋友都把胆固醇说成是千古罪人,好像一切疾病都是胆固醇所造成,直到最後他遇上黄医生,才知道其实胆固醇确实不应过高,但亦不应过低。黄医生也授招他如何在生活作息中改善,包括改变过去无肉不欢的饮食丶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适量运动等,从而确保胆固醇维持在正常水平。
华人老得快 抚养人口增
“在这个时代,人口老化迅速,不只是马来西亚,全世界都面对人口老化的挑战,并以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最为显著。
目前,全球人口已超过50亿人,其中以15至59岁人口占大多数,年少孩童的人口增加缓慢,而增加速度最快的是60岁或以上的人口。
大马人比全球人口老化的速度较快,其中又以年长者及华人的老化增长迅速。
抚养是指需要被照顾的人,许多亚洲人,尤其华裔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年长了就需要被抚养或依赖儿女,而人口老化迅速将造成更多需要被抚养的长者。
在大马,60岁已退休的长者通常没有再继续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需要由有工作的人来照顾。同时,劳动人口也因此下降,从1990至1995年的3%劳动成长率降低至目前2%更低,而年长的抚养人口也随着增加。
抚养人口增加对负责长者医药费的家人来说是一大负担,在我与长者病患的问诊对话中,最常听到的就是他们最担心自己的医药费令家人陷经济困难。
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肌肉量会出现明显流失,骨密度不停下降,肌肉和肌腱的弹性逐渐降低,体内脏器的功能都会有所下降,所以存在着发生意外和身体出现毛病的风险。哪一些活动应该避免?这些都是很大学问,也能降低老年人发生意外和身体出现毛病的风险。
案例:
李公公今年68岁,一天在家里走路时突然头晕,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受伤,不能站立行走和活动右髋关节。经医院诊断,右髋部股骨颈骨折,必须接受手术。因李公公年事已高,并患有糖尿病,存在多重高危因素,他因而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骨外科医生安抚李公公说,“从前医学不发达的年代,骨折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只能卧床养病,久而久之,并发症重重,生活质量下降,以致寿命缩短。但现在不同了,我们有老人骨科护理。”
李公公搔搔头,“老人骨科?干嘛的啊?”
案例:
自李伯伯被告知患有帕金森氏症后,心情变得十分忧郁。病发时全身不自住颤抖,行动迟缓,说话也抖不停。慢慢的,他也变得不爱说话了。以前他喜欢一早到公园和朋友们耍太极,偶尔一起去走走山,每个傍晚还会牵着太太的手在住家附近的河堤散步。但现在他成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爱多走动。
李太太每日看着丈夫定时吃药,心想他应该还期盼自己可以通过药物好起来,便建议带他到附近的疗养中心参加一项物理治疗课程,“我听说多运动对这个病症有效。”
李伯伯默默摇头,“你不记得医生说了是大脑内缺乏多巴胺吗?多吃一点药就可以补回了。运动一不小心反而会造成伤害。”
李太太很懊恼,不知道自己劝说丈夫去运动是否是个正确的举动,便不再多问了。
家里父母进入退休生活了,平日闲来无事,他们爱去公园做运动锻炼,吸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去巴刹,坐在咖啡店和老朋友喝茶等。这些活动可以刺激脑部的血液循环,对老人失智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总比在家无所事事来得好。平时的日常活动,应该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