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林仁吉/中医三管齐下 改善慢性神经痛

问:我母亲的脸部左边时不时会有神经触电的感觉,让她常感到一阵疼痛。有时候甚至痛到不敢吃东西,或吃东西感到战战兢兢,怕会触发神经痛。

医生有开维生素B给她吃,但情况没有改善,病情时好时坏。

请问中医可以帮助改善我母亲的情况吗?或有治愈的可能吗?

谢谢。


医生解答:

问医

薛美虹/切乳后 选对义乳和内衣 患者添信心更美丽

问:你好,朋友的姐姐是乳癌病人,刚完成乳房切除手术,目前接受治疗中。

Q1:请问该如何选择义乳和内衣?
Q2:哪些地方有售卖?可否介绍专业的销售员?

谢谢,感恩。


医生解答:

刚刚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并正在接受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义乳和内衣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支持、舒适和自信。以下是一些建议:

 

问医

陈惟䔗/19岁儿癫痫控制欠佳 宜挂脑内科 再查脑电图

问:我有3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在四年级(10岁)的一个晚上突然全身抽搐,看了医生并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确定是癫痫症。印象中我的孩子并没有发高烧或撞到头之类的事情发生,他也做过MRI及EEG(不是在癫痫发作时),报告结果都算正常。

今年我的孩子已经19岁,目前是设计系学院生第二年,他一直都持续服用carbamazepine CR(目前日服量500mg)。他发作的次数不定,偶尔两三个月一次,有时功课繁重,有时忘了服药,半夜或隔日也会发作,发作的时间大约一分钟多,有时候间隔10至15分钟还会再次发作,会持续3至4次,最多的一次是8次。

他发作时双手脚会僵硬,手不时会握拳捶打椅子,眼睛睁大,嘴唇也偶尔会被自己咬伤,有时会说出“不要、不要”,过后就会很累,他听得到但回应不了我们的提问。他每次发作前,都好像一些预感和幻觉,至于是什么幻觉,他自己也说不出。

我想请问:

问医

陈川谷/鼻咽癌致牙痛 或癌转移至上腭骨

问:我的邻居年初时牙痛去看牙医,拔了3颗牙,过后依然很痛,睡不着又吃不下,瘦了一大圈,以为是拔掉智慧牙的后遗症,结果经过几次检查和复诊,拖了5个多月才发现是鼻咽癌,为时已晚,7月初不幸去世。

Q1:请问牙痛和鼻咽癌有什么关系?
Q2:如何分辨牙痛还是患癌?
Q3:要做什么检查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鼻咽癌?

谢谢你。

问医

林进成/III期慢性肾病并类风关 能否用NSAID贴剂止痛?

问:我今年76岁,男性,有慢性肾脏病,估算的肾丝球过滤率(eGFR)是44。没三高,但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

我的验血报告:

C反应蛋白(CRP)- 37(H)、血红素(HB)- 91(L)、3项胆固醇检验正常、红血球(RBC)- 3.18(H)、红血球沉降率(ESR)- 120(H)、肌酸酐(creatinine)- 36、尿素(urea)-8.9。

有吃酮酸胺基酸(酮酸治疗),不吃牛、羊、猪和鸭肉,多吃鸡、鱼、蔬果。我的脚板、手指偶而肿痛。

Q1:可贴止痛贴剂氟比洛芬(esflurbiprofen)吗?
Q2:如何有效消肿?
Q3:要少吃什么?如高钾、钠、磷。

谢谢。

问医

薛美虹/微创 机器人 自脂移植 三维打印 乳房重建新技术 外观自然效果更佳

问:你好。我有几个关于乳房重建术的疑问。

Q1:乳癌病人如果切除两个乳房后,手术时没有做重建,日后如果改变主意,是否还可以再做?
Q2:重建乳房可以使用身体哪个部位的肌肉?
Q3:乳房重建后,穿衣服或泳衣会不会看起来很不自然?
Q4:还有哪些最新技术可以帮助乳房重建?

谢谢医生的解答。

问医

陈川谷/打鼾严重 宜挂耳鼻喉或呼吸科

问:我今年32岁,单身,平时是一个人睡,最近回乡和父母同房睡时,我妈说我睡觉时有很严重的鼻鼾声和呼吸阻塞,要我去看医生。

我也猜可能是因为肥胖的关系,所以有这样的问题。我妈劝我减肥。

Q1:请问睡觉有鼻鼾声要看哪一科?
Q2:为什么睡觉时有这么严重的鼻鼾声和呼吸阻塞?是什么原因造成?
Q3:除了肥胖,我健康没什么大问题。肥胖是否也会造成鼻鼾声和呼吸阻塞?
Q4:接下来应该如何改善?

我很想去看医生,但是不知道应该看哪一科,希望你能解答我的问题。谢谢。


医生解答:

问医

林仁吉/中西医结合治疗 助降二次中风风险

问:我的家公65岁,不久前中风,有定时到医院做复健,可以拿拐杖行走,但是不太能写,讲话也不太清楚。医生说要长期做复健才能改善,但是不一定100%痊愈。

Q1: 我们想知道中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他的情况?是要长期吃中药、针灸吗?
Q2:医生说家公还有第二次中风的风险,所以要靠药物。请问中医治疗可以协助避免二度中风?
Q3: 请问一些辅助工具,例如肌肉按摩器、发热外套、站板是否有用?

希望能够得到医生的解答。谢谢。


医生解答: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