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乳癌术后患者 适合打疫苗吗?美癌研:带瘤患者应优先接种疫苗

问:我是一名乳癌术后患者,正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请问我适合注射COVID-19疫苗吗?有什么长期副作用?

答:一般上,疫苗开发中的标准操作程序中,孕妇、儿童和具有其他免疫抑制疾病的人被排除参与早期试验。如果癌症患者在进入疫苗试验6个月内曾接受了化疗或免疫治疗药物,亦将从试验中排除。所以现时关于疫苗在癌症病患接种安全性(长期副作用)和有效性的数据非常有限。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科学家正在进行中的疫苗试验,纳入约5万试验对象中包括肿瘤患者,这可以检测疫苗在这些相对脆弱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癌症患者可以留意相关研究进展和报导。

由于数据显示当癌症患者染上COVID-19后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其他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有鉴于此,美国癌症研究协会COVID-19和癌症工作组成员最近进行对COVID-19疫苗的数据审查后,建议带瘤患者应被优先接种疫苗。

问药

宝宝奶量越喝越少 是不是该添加副食品?

问:最近宝宝奶量越来越少(奶量是40毫升至60毫升),请问该怎么办呢?

答: 母乳的好处是营养最完整均衡、黄金比例容易消化吸收、抗菌因子多(宝宝生病少)、过敏风险低、亦量身定做满足宝宝各阶段的生长需求(婴儿前6个月以前最好的主食是母乳、配方奶是无法取代的)。

根据宝宝的发展期,通常在4至6个月左右(4个月前不宜),始添加副食品。有些妈妈也会持续喂母乳一直到宝宝两岁或以上。每个婴儿的喝奶量及肠胃状况都相异,应该依其个别性喂食而无法定时定量。

过量的喂食容易造成婴儿易有溢奶、吐奶的状况。宝宝自己会决定其吸食的奶量。 在生理回馈机制中,当宝宝吸吮妈妈的乳房时,会传递信息到妈妈的大脑里,产生荷尔蒙的变化,让乳房制造需要的奶水;妈妈乳房的大小与妈妈的奶水量没有什么相关性,宝宝的频繁吸吮,才是妈妈奶水分泌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妈妈的哺乳不顺原因计有太多的压力、太疲惫、失去自信或充满怀疑。妈妈若是一直担心奶水不足的心理压力,反而会抑制泌乳功能。奶水量的多少,哺乳初期与泌乳激素有关;哺乳妈妈建议采均衡的饮食,饮食量和奶水分泌量无关。

问药

防椎间盘突出 勿懒坐或翘脚

问: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应注意哪些事情呢?

答:无论是颈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然有相应的症状,如头痛、手麻,伴放射触电感;腰部酸痛、大腿延至小腿酸麻涨感渐重,严重还会影响作息如睡眠、情绪与正常的行走。

确诊椎间盘突出症,有两个检测要点,即磁力共振造影(MRI)检测及肢体实验阳性。若其中一项不相符,都不能称之为椎间盘突出症。若只是MRI造影发现椎间盘突出,但缺乏症状的情况下,也不能称之为“椎间盘突出症”。

在无论有症状与无症状的患者,在颈部与腰部的日常保养是无异的,主要是至少要确保每日能达到以下几个条件:

问药

鼻窦炎误为偏头痛 鑑别诊断 针灸助改善

问:我已经被偏头痛折磨3年了,一周平均会有4到5天偏头痛,西药吃过,也是一样,想请问针灸能够减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吗?

答:在解答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所患的是否真的是偏头痛?因为一侧的头痛不一定就是偏头痛。
偏头痛通常始于儿童期,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可经历4个阶段:前驱期、先兆、发作期和发作后症状。但并非所有偏头痛的人都会经历这4个阶段。

问药

中医治失眠:实证清心降火 虚证养心补血

问:睡眠浅,睡中觉得缺氧易失眠,是何原因?该怎么治疗?

答: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根据统计研究,失眠患者中,有精神障碍者占33%,心理生理性失眠者占15%,药物、酒精依赖者占12%,有效治疗失眠前必须先明确诊断和病因所在。

原发性失眠以失眠为唯一和主要症状,持续3周以上的睡眠障碍,其伴随症状是由于睡眠不足而引起的,如白天精力不足、情绪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没有特别精神疾病的典型症状。

继发性失眠是由于其他原因如精神功能障碍(躁狂症、焦虑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内科疾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阿兹海默症、更年期症候群等)继发而来的失眠。

两种失眠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不同,纠正睡眠障碍是原发性失眠的主要治疗方向,而对于其余兼症(精神不集中、体力情绪低下等)只是作为辅助治疗。继发性失眠则是优先治疗原发病为主,治疗失眠为辅,原发病不除,失眠难以彻底治愈。

问药

年长糖友 3大原因低血糖

问:Sulfonylureas类的药物,对降低血糖有帮助,想问长者常吃会产生怎样的副作用呢?

答: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简称SU)是一种口服类降血糖药,其中最常被用到的有gliclazide、glibenclamide和glimepiride等,主要的作用是刺激胰腺自行制造并释放出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可是,对于天生无法自行制造胰岛素的一型糖尿病患而言,SU是无效的,所以只能用在二型糖尿病患身上。而伴随着使用SU而来的副作用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就深入谈谈其中2个最常发生的副作用:低血糖症和体重增加。

首先,由于SU本身降血糖的速度不仅快,而且效果非常显着,所以稍有使用不慎就很容易造成低血糖症的后果。依低血糖症的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也不一样。 轻度的低血糖症状可以表现为出汗、心慌、手抖、感觉饥饿、焦虑感; 严重的表现可以有行走困难或感觉虚弱、视物不清或意识模煳,再严重就有可能丧失意识、抽搐或甚至造成器官衰竭。由此可见,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来得更大。而对于年纪大的长者而言,低血糖症更容易发生的原因有三:

问药

大多数口服难吸收 医药胜肽 注射为主

问:最近发现很多保健品有写着胜肽,很好奇想了解什么是胜肽?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它在医学界受承认吗?

答:胜肽其实就是指分子比较小的蛋白质,一般大约由2至50个胺基酸所组成,根据分子的大小又可以分为二胜肽、三胜肽、寡肽及多肽,而所谓二胜肽、三胜肽分别是指由2个或3个胺基酸所组成的小分子胜肽。至于胜肽的制造,一般是透过化学或酵素水解的加工方式,将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胜肽。

由于在肠道中各种蛋白质只要经过水解都会成为胜肽或胺基酸,所以胜肽的种类可谓多不胜数,胜肽产品的种类依原料和加工制程的不同更是不计其数。市售产品多会宣传胜肽的分子较小,不需经由消化分解即可吸收,进而达到更好的生理调节效果,然而肠道对胜肽的吸收率并没有想像中的好。

问药

运动“多多益善”? 适度可抗癌疗副作用 过度或诱免疫抑制

问:我是一位肺癌术后,完成化疗康复中的癌友,我坚持每天晨跑运动2小时,做家务3小时,请问运动真的可以预防癌症吗?

答:首先,先让我们了解何谓运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体力活动定义为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体力活动都是运动,只有计划性、重复性,以提高或者保持身体健康为目的活动才算是运动。所以做家务、烹饪、扫地、浇花、看孩子等都不算是运动。

研究显示,适度且规律运动,能增强积极的免疫系统反应,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还能推动免疫细胞更快地在体内循环。适度运动30至45分钟,免疫反应会持续增加,这种增强效果还有迭加效应(即每天重复效果更佳)。但持续运动超过3小时,免疫系统的反应却开始放缓。运动超过3.5小时,更有可能诱发免疫抑制。这颠复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运动锻炼得越久越好,运动多多益善,从时间长度来说,每次运动的最佳时长应该在45至60分钟之间,少于45分钟,效果减弱,大于60分钟,没有更高收益,甚至可能会产生负效应。

问药

林顺木/吃得好也要吃得对 产后不落月子病

问:我今年30岁,在半年前产下第一胎,但最近3个月来,我的月经量明显变少,且经常腰酸背痛而感到困扰,中医师经诊断为产后调理不足所致,但我个人认为注重饮食、吃得好就是坐好月子,为什么还会调理不足呢?

答:坐月子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上所指的产褥期,指的是从胎盘被分娩出外,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怀孕的状态所需的时间,通常这个恢复期需要约6周的时间;坐月子就是通过特别的护理及调养使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

因为母体为了孕育宝宝,生理构造与循环机能会大幅改变,而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体力;若是剖腹产、产程不顺利或有其他合并症,失血会更多,气血大虚,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恶露没有排干净,还容易造成瘀血内阻,所以产后常形成“多虚多瘀”的病理变化,故应注重产后保健,以促进身心灵顺利恢复至产前状态。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