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乳癌 如慢性病看待 无法治愈却能治疗 与癌共存活好每一天
医句话:
虽然转移性乳癌无法治愈,却能通过治疗达到长期缓解状态,如同慢性疾病一般,同时改善生活品质。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可行的治疗选择,强调的是个性化治疗,每名患者的疗程都有所不同。事实上有许多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依旧将生活过得十分充实,有者也活了10年之久,因此在确诊后最重要的是不要感到失望和放弃治疗。
医句话:
虽然转移性乳癌无法治愈,却能通过治疗达到长期缓解状态,如同慢性疾病一般,同时改善生活品质。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可行的治疗选择,强调的是个性化治疗,每名患者的疗程都有所不同。事实上有许多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依旧将生活过得十分充实,有者也活了10年之久,因此在确诊后最重要的是不要感到失望和放弃治疗。
医句话:
COVID-19变异病毒株如Delta的传播率及死亡率叫人闻风丧胆,就连卫生总监丹斯里诺希山也多次在记者会上坦言对此感到担忧,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株,唯有早日接种完整两剂疫苗才能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面对已变异的COVID-19病毒株如在印度发现的Delta或Kappa、在南非发现的Beta或者是在英国发现的Alpha,不管是关切变异毒株(VOC)抑或待观察毒株(VOI),接种COVID-19疫苗是否仍有效,是继何时可获得疫苗接种之外,另一个近期备受国民高度关注的课题之一。
早前英格兰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发表了一份分析报告,重点提及在接种完整两剂的辉瑞(Pfizer)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后的男女,在避免感染Delta变异病毒株而住院的防护率可达到92%至96%,尽管这数据相比感染Alpha变异病毒株的防护率较低。
医句话:
我们该如何帮助前线人员,应该在生理、情感和精神上保护他们,还是该回归基础?当COVID-19大流行开始后,各种各样的恐慌和恐惧、信息不佳、繁忙热线、不必要的过度拥挤、VIP想要特殊待遇,都造成了前线人员不同程度的压力。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我想说的不再是疫情,而是要如何照顾前线人员,以防止他们活在压力和倦怠下,我会从临床医学治疗师的角度,分享我的观察和个人意见。
医院设置的前线人员执勤地区,也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即急诊室。
基本上,在前线人员中,有医疗人员、警察、军队、民防和其他基本服务人员,在2020年1月25日,马来西亚第一次报导关于COVOD-19,当时的病毒信息特征并不清晰,就连影响都难以想像。
截至2021年6月5日,世界统计COVID-19的病例是1亿7332万8934宗,死亡人数高达372万7657人,严重到病危的人数更是高达8万8095人。
假期冻结 随传随到
医句话:
感染COVID-19后开始引发肺炎的迹象,包括持续发烧5天不退、咳嗽没好转反而严重、食欲不振、做一些活动(走几步路或楼梯)就开始喘,特别是第五至第十天之间要特别留意。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得立刻求医,因为可能已出现肺炎、肺炎恶化或发生CRS。若延误治疗时机,等到严重或出现ARDS就非常棘手,疗效和预后也不佳。
“肺炎的成因很多,通常指是肺部因感染而导致发炎,主要是肺泡(alveoli)受影响。当空气从鼻子被吸入人体后,会经过气管、左右两支支气管、 细支气管等,像树枝一样延伸到最末端的肺泡。肺泡的表面被微血管网包复着,这里便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氧化碳会被排出,空气中的氧气会渗入血管,由血液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心脏和全身上下。
一旦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肺部导致发炎,肺泡就会充满液体或脓液,妨碍换气功能。因此,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会偏高,含氧量变低。
医句话:
纵观大马目前所面对的疫情,加速接种疫苗以达致群体免疫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在全面封锁之际,必须提升每日疫苗接种数量以及确保疫苗供应充足,并且让公众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如接种前要注意什么?心血管患者是否要停药等?同时简化及加速登记过程,让接种疫苗的流程更顺畅,并早日脱离疫情的肆虐。
“大马每日新增逾数千宗COVID-19确诊病例,防疫措施除了全面封锁以争取时间之外,加速接种疫苗亦应是当务之急,这点可从以色列、英国到美国等COVID-19重灾区在进行大规模接种疫苗后,确诊数据已大幅度降低获得证明,其中以色列更已接近群体免疫及可摘下口罩阶段,因此若有人还在争论接种疫苗是否有效降低感染率,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截至6月11日,根据COVID-19疫苗供应特别委员会(JKJAV)的数据,全国登记接种疫苗人数为1279万9802人,以我国3200万人口而言已超过1/3,但与此同时也带出了一个问题,即尽管目前疫情肆虐,仍有人对疫苗不信任,也或者说对疫苗认知不足,当然亦不可忽略一点,那就是国内仍有些地区的人民无法接收到关于疫苗的正确资讯,以及一些人无法有效登记等环节。
医句话:
COVID-19导致的肺纤维化非进展性,不会一直恶化,因此肺部复建主要是维持患者受影响的肺功能。肺损伤不可逆,患者可以做的就是锻炼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譬如提升肋间肌和下肢的耐力和强度。当他们拥有强壮的肌肉,做事时就不会那么吃力。若一个人肺功能受影响却又久坐不动,肌肉会萎缩,走几步路就喘,反而会对肺造成更大的负担。
“一般而言,基于抗生素的存在,细菌性肺炎较容易医治。只是当患者年纪较大、患有‘三高’或健康状况不佳,治疗结果和预后就没有那么好。这些风险因子与COVID-19的病毒性肺炎是一样的。当然,细菌性肺炎患者若延误治疗,亦会对肺部造成损伤,问题是针对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作为治疗药物,而COVID-19没有特效药可以完全杀绝病毒,这也是病毒感染至今存在的问题。
医句话:
当CGP能发挥作用时,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譬如我们能够在罕见、极具侵略性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中,找到肺癌常见的突变基因,让患者得以对症下药。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局限性,譬如患者可能检测出20个驱动突变的基因,却尚未有任何一种相对应的标靶药物。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当细胞因为遗传或环境因素,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而这种突变没有被清除或自我凋亡,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突破身体的监控、不断地繁殖,最终就变成了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的器官组织。
其实正常细胞要变成癌细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临床上也有很严谨的定义,需符合几个特征才能被称为癌细胞,包括能逃脱免疫力的进攻、自我提供生长讯号、不受抑制(生长)讯号的影响、拥有自身新陈代谢机制以及能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等。
医句话:
电影蜘蛛侠有一句经典语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身为医学界的一分子,我们不怕假消息,我们怕的是人民成为真假难辨消息的受害者。
“COVID-19疫情来袭已经超过一年, 这些日子以来我国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案例每日都破新高,情况确实让人担忧,前线人员已经精疲力尽,没人知道可以撑到几时,人民更渴望可以回到以往的生活。因为我们大家都想要走出疫情,我们不但需要政府可以果断地处理疫情,更需要大家紧密配合,以科学和数据方可战胜病毒。
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只是这肉眼看不见的病毒,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那些没完没了的假新闻,还有那些被断章取义和被神话的偏方,而真正可以帮我们走出疫情的疫苗却不断地被妖魔化,身为医药界的一分子,我们真心明白民众想要尽快脱离疫情的枷锁,也想用自己的方法‘自救’,但一切的方法都必须以科学为依据,绝不能盲目相信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真假难分的资讯。
医句话:
孕妇一旦感染了COVID-19并出现重症,除了对身体包括呼吸道、肺部等造成伤害,更有3倍早产风险。因此对孕妇而言,接种疫苗除了可保护自己也能保住胎儿,因为疫苗可降低感染率和重症率,在预防早产风险的同时,也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
“孕妇与哺乳妈妈可否接种疫苗,接种哪一款疫苗为佳,从COVID-19疫苗研发到目前紧急投入使用,其争议一直没有停过,日前更引来两位朝野议员隔空喊话,分别是行动党峇吉里国会议员杨美盈以及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并且也是全国COVID-19疫苗接种计划协调部长凯里,杨美盈促请政府说明‘阿斯利康(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对孕妇是否安全’。
最终凯里坦言,根据卫生部专家意见,怀孕14周至33周的孕妇是可以接种辉瑞(Pfizer)BioNTech疫苗,或是等分娩后才接种,而哺乳妈妈也能接种疫苗,包括辉瑞疫苗及阿斯利康疫苗,为此他也促请COVID-19疫苗接种特工队,安排优先给孕妇接种辉瑞疫苗,这起风波才终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