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神经

染疫发炎 影响抗凝 诱发血栓更易中风

医句话:

根据早前大马统计局公布在2020年的全国死亡人数为16万6507人,而到了2021年飙升34.5%至22万4569人,主要死因前5名分别是COVID-19(19.8%)、冠心病(13.7%)、肺炎(11.1%)、中风或脑血管疾病(6.5%)及交通意外(1.9%),多年来中风皆列为我国5大死因之一,但其实只要掌握好对中风的认识,加上及时抢救,很多时候中风并非就是死神的召唤。

“只要谈及中风,很多人即闻‘风’色变,可是至今仍有很多人对中风缺乏足够认识,误以为中风就是‘爆血管’,殊不知爆血管只是中风一小部分,更多时候是脑血管阻塞。

其实中风的正确学名为脑卒中(stroke),即大脑因局部的血流障碍发生了急性局部功能丧失,它可分为缺血性中风(ischaemic stroke)以及出血性中风(haemorrhagic stroke),前者可视为大脑的血管阻塞,即血液及氧气无法输送到大脑细胞而出现缺血现象。

问医

丘桦真/小脚趾麻痹 与中风无关

问:

我今年78岁,最近发现脚趾的尾指有些许麻痺,我担心是血液循环不良引发中风,因为之前我的一位亲友说,她在出现小中风之前也是脚趾麻痺。

目前我每天有吃一粒华法林(warfarin),也有定期去医院及诊所验血,请问我该怎办呢?

问药

林顺木/是不是有三高 才需做中风检查?

问:我今年45岁,想知道:

  1. 如何预防中风?
  2. 如果有中风检查配套可以做,那应该从什么年龄开始做才对?
  3. 是不是只要有三高就要做?
  4. 有什么维生素和补充剂可以帮助预防中风 ?

答: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官网资料,2019年脑血管(中风)的死亡率排名第三,而且罹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美国脑中风学会的研究,脑中风的危险因子可分为:

1.可纠正危险因子: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及其他心脏病、抽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肥胖、酗酒及滥用药物。

疾病疗法

动脉破裂出血性中风 高血压动脉瘤最常见

医句话:

在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中,介入科医生主要是以血管栓塞术封闭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防止二度脑出血。所使用方法会因患者病况而有所不同,包括置放分流器、线圈栓塞术、支架或球囊辅助线圈栓塞术以及液体栓塞剂。

“中风属于脑血管疾病,是当脑部某处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该处脑细胞缺血或受压,进而令该区支配的肢体、语言或意识等功能出现异常,例如单侧身体无力、意识混乱或视力下降等。

中风可分为两种,以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较为常见,约占了个案的70%;由血管泄漏或破裂引起的出血性脑中风则占约30%,两种中风的治疗截然不同。

“爆血管”比缺血性更致命

问医

脑部CT或MR 非预防中风常规检查

问:我今年45岁,之前同事因中风入院接受治疗,之后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我想知道到了中年该如何预防中风呢?如果去检验中心是否有哪些评估中风风险的检验呢?以及该从几岁开始检验呢?有三高是否更要做呢?在日常生活作息及饮食要注意些什么?

医生解答:

首先我们需理解中风主要分成两大类,即第一种为血栓引起的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以及第二种为出血性中风(haemorrhagic stroke)。

导致中风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除了一些可预防性的病因之外,也还包括了一些不可预防的因素,如年龄、种族与性别,另外某些心脏疾病如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脑血管异常、某些药物副反应等都可能引起中风。

 

问药

林恩妮/中风痊愈后内分泌失调 为何需要长期吃抗中风药?

问:据说中风病人是要长期吃药,但我自从35岁轻微中风后,吃了半年的药医生就告诉我可以停了,现在我已经40岁了,因为内分泌失调去看医生,结果医生说需要长期吃抗中风的药,我该怎么办?

答:当大脑的血流受阻时,脑中风就会形成。中风的现象也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压力而逐渐年轻化。大部分的中风是可以被预防的,越早治疗也会越快痊愈。过度疲劳、激素分泌失调、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情绪波动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

从你的信函,得知医生在半年后就停止药物,这般情况通常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医生处理的方式着重在防止更大型中风症状, 因此通常会开出抗血小板药物比如氯吡格雷(clopidrogel)或阿斯匹林(aspirin)。

年纪逐渐增长时,身体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先前患有轻微中风,加上现在内分泌失调,若再加上家族遗传高血压高血糖问题或者体重过高,服食低分量但长期的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斯匹林利多于弊。

成人健康

作息不良放任高血压 40%年纪轻轻就中风

医句话:

中风病发率,其实比癌症更高。平均每4人当中,就会有1人中风,相对于癌症1对5的几率更高,而近期更发现,中风不再是长者的专属病症,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被中风盯上。

我国第三大死亡杀手

“中风,在马来西亚是第三大死亡杀手,根据2017年马来西亚中风负担监测(Monitoring Stroke Burden in Malaysia)项目,在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中,估计一天会有92个病患因为中风而入院,而单单在2016年因为中风入院治疗的次数超过3万多次,对我国构成近1亿8000万令吉的经济负担。

在马来西亚,中风的平均病发年龄为62岁,而在这群患者中,有60%是发生在60岁以上,25%是介于50至59岁之间,约15%处于50岁以下。

疾病疗法

肉毒杆菌 24小时内缓解中风後痉挛痛

医句话:

肉毒杆菌毒素或常被称为botox,在美容界的地位堪比天王巨星,但其实它不仅可用在美容用途,也可用于缓解脑中风后的手脚僵硬及疼痛,并在24小时内发挥效果。不过,肉毒杆菌并非脑中风的根本治疗,且属于长期性的治疗,因为肉毒杆菌毒素只能维持4至6个月。

A型毒素具医疗用途

“只要一提及肉毒杆菌毒素,很多人脑海中所浮现的第一念头必然是与美容除皱有关,更常把它形容为某些大明星的‘秘密武器’,而近年来不时听闻有人注射它之后出现副作用,除了毁容之外更有生命危险,也因此肉毒杆菌究竟是天使,抑或魔鬼,一直都让普罗大众深感困惑。其实撇开美医之外,肉毒杆菌是大脑中风后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延迟送院抢救的中风患者而言,它所发挥的功效足以让患者称之为救命恩人。

问医

盛晓峰/别自恃年轻忽略三高 随时爆血管酿中风

医生,我哥今年41岁,他于8月20日右脑爆血管中风,脑科医生动手术后,出现左边手脚无力的后遗症。 9月24日及29日他说胸口痛和呼吸困难,进了急救室。心电图报告和X光片显示正常,医生说他血液太浓,相信是肌肉痛,随后开了降胆固醇药和止痛药就让他出院。

10月4日他再去脑科复诊,医生说现在物理治疗对他最重要,下次复诊是6个月后。请问,中风者是不是晚上难以入眠,早上就一直睡觉?他说每晚6至7点和凌晨5至6点胸口会痛、呼吸困难和冒冷汗,这是正常的吗?

10月13日晚上11点,我哥又说胸口很痛,吃了1粒止痛药,但还是申诉很痛,他怕会撑不过去,我真的非常需要你的帮助。

医生解答:
从你所附上的报告中得知,你的哥哥是因为右脑急性溢血性中风,造成左边手脚无力。因为右脑的血块相当大,医生帮他做了内窥镜去除血块和减脑压手术,手术成功,目前进入复健阶段。手术后的9个月是复健黄金期,病人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示,好好做物理治疗。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