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作息适时体检再癌筛 预防大肠癌不二法门
医识力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发现太晚,治疗太难?看懂大肠癌,防治永不迟。
日期:2023年3月25日(周六)
主讲:肝肠胃内科顾问颜荣恩医生、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
主持:饮食治疗师蔡佳敏
颜:颜荣恩医生
陈:陈子健医生
医识力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发现太晚,治疗太难?看懂大肠癌,防治永不迟。
日期:2023年3月25日(周六)
主讲:肝肠胃内科顾问颜荣恩医生、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
主持:饮食治疗师蔡佳敏
颜:颜荣恩医生
陈:陈子健医生
医句话:
次世代定序(NGS)检测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它的成本越来越低,检测结果从3周缩短至3天,而且一次检测可以查出各种基因和获知基因变化,因此病人有充分的理由进行NGS。
“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离不开病理学分析,有几项重点是医生给大肠癌病人汇报病情时必须提及的,尤其关乎切除后样本化验结果是重要的项目,必须列入报告。
大肠癌预后重要的组织学特征包括有病理分析信息、组织学亚型、肿瘤分级、淋巴血管渗透、大静脉侵犯、神经周围浸润、肿瘤出芽、宿主免疫反应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和克罗恩病样淋巴反应(CLR)。
这些重要特征当中,宿主免疫反应则是越来越重要的资讯,因为它能够带出病人是否受益于免疫治疗的讯息,与此同时也协助病理学家识别综合症的可能性。
识别对治疗有反应基因
医句话:
医句话:
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大马男性癌症头号杀手,更是女性继乳癌后最常见的癌症,值得庆幸的是,它是众多癌症中唯一可预防的癌症,当大肠镜筛检时发现有息肉就把它切除,就能避免演变成癌症,在这闻癌色变的时代,这不啻是带来希望的好消息。
问:我爸爸今年73岁,在十多年前曾进行过一次大肠癌手术,4年后即6年前再做另一次手术,两次都没有进行化疗。
去年6月医生说是肠癌转移到脑部右边,肿瘤大概2.5公分,已动手术切除,7月脑部手术后已放疗5次。
今年8月做全身显影剂电脑断层扫描(CT contrast) ,肺部一边有肿瘤大概5公分,另一边几处也有小点。
最近刚做活体组织检查(biopsy),之后肺进风,插喉后有水流出,住院一星期,结果医生说是肠癌转移到肺部,要做化疗打针用药5-fluorouracil。
以下是我们的疑问:
Q1:医生告知如果把5-fluorouracil转为口服副作用会很大,是这样的吗?
Q2:请问以他的年龄适合做化疗吗?爸爸担心身体虚弱,做化疗会撑不住,他有三高,但无须打针只是吃药。
Q3:放疗5次后身体虚弱,没胃口,胃胀气,有什么办法能增加他的食欲呢?
Q4:盆骨、大腿及膝盖酸痛是神经受损吗?之前医生看了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 说没有东西,如果不化疗有什么标靶药可以吃吗?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大家闻之色变的大马男性头号杀手——大肠癌!
由于大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成,而息肉需要5至10年才会病变成癌症。因此,提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就可以避免其病变成癌症了。结肠镜检查(Colonoscopy)不但简单、快速、无痛,而且也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要素。
常见症状:上厕所习惯改变
问:医生,你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我的左小腹时常出现疼痛,以致我一天之内会有好几次要去厕所的感觉,可是有时候到了厕所却空有便意而无法排便。
我之前曾咨询医生,也做了相关检测,医生告知有粪便酵母菌,有开药给我吃但却没有好转。
Q1:请问这是与大肠有关的疾病吗?会不会是大肠癌之类呢?
Q2:父母很讨厌我一直上厕所,但我的腹部却很痛,到底该如何是好?
谢谢医生,感恩不已。
医生解答:
你好,左小腹疼痛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大小肠、泌尿系统、卵巢与输卵管等器官病变都可引起左小腹疼痛。
医句话:
农历新年期间,各种美食尽在眼前,大肠癌患在阖家团圆的时刻,难免要烦恼:“到底该如何吃,才不会让息肉再长丶癌症复发呢?”实际上,大肠癌患的长期之防癌饮食建议和一般人的防癌饮食建议是相似的,即减少摄取高热量食物丶加工食品丶腌制品和红肉,增加纤维摄取,并养成多运动丶不酗酒丶不抽烟的好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还未进行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如果在过年期间有腹胀丶腹痛丶不能够放屁丶不能够排便的症状,这些都是大肠阻塞发出的紧急讯号,必须马上入院,不论什么时间点,甭说等到过完年后。
动刀至化疗前后 能吃最重要
医句话:
癌细胞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漫长时间,短则10年长则30年,倘若在癌细胞形成的初期就通过筛检来发现它,并且积极去对付它,日后也无须时时提心吊胆。目前,卫生部提供3类型的癌症筛检,包括大肠癌丶乳癌及子宫颈癌。特别强调,并非所有癌症都可通过筛检而及早发现,特别是胰腺癌等较为“狡猾”的肿瘤,因此国人本身对健康的醒觉并在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如健康饮食丶调整生活作息等才是关键。
癌症 国人第三大死亡杀手
“当香港老牌影星李兆基因肝癌去世,紧接下来台湾综艺主持及资深艺人贺一航因大肠癌逝世,大家无不闻癌色变。根据2015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心血管疾病丶呼吸器官感染及癌症位居国民死因冠亚季军,而在一些较为发达国家如美国,癌症是第二大健康杀手。
大肠癌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在50岁后定期做筛检。筛检,意即在未有任何病症的情况下做检查,旨在提早预防和治疗。进行一次可维持10年的大肠镜筛检,仅是治疗第一期大肠癌费用的二十分之一,这是为健康投资的最佳保险计划。
为何提早进行大肠癌筛检那么重要呢?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检测吗?
城市园医疗中心(ParkCity Medical Centre)外科及结肠直肠外科专科曾弼修医生语重心长的指出,那是因为大肠癌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时,已经太迟了,它极可能已步入晚期。
大肠癌的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次数频密、大便体积变幼、便秘、泻肚子、大便出血、体重减轻等。但根据调查显示,在第一期的大肠癌患者中,只有15%有大便出血的症状,其余85%是完全“沉默”、没有任何症状的。
“因此,提早进行筛检,是预防大肠癌最好的方式。如果你已步入50岁,可以每隔10年进行一次大肠镜筛检,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测。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
多数患者在60至70岁间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