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肠胃

频繁便秘或腹泻 佳节加剧肠躁症 治不好易忧郁

医句话:

肠躁症是指大肠功能失调导致腹泻、便秘、胀气、腹痛或抽痛的异常表现,在国内非常普遍,估计每100人就有15人患上,而新春佳节期间,难免少不了一顿又一顿的饕餮大餐,加上缺乏运动量,因此是肠躁症的好发期。

“大肠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简称肠躁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便秘型和腹泻型,且两者都会有交替性胀气和腹痛的综合性症状。

肠躁症不会有结构性的变化,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危险,纯粹是功能性的症候群,例如,大肠运作较快导致腹泻、大肠运作缓慢导致便秘或胀气,这些大肠功能的失调都会导致腹痛或抽痛的症状。

好发于40岁以下

马来西亚人民的病发率大约14%至15%,100人里就有15人患有肠躁症,尤以年轻人最常见,好发年龄介于5岁至40岁左右。但相对来说,40岁或以上却是大肠癌的风险群。

问药

儿童便少干硬 实证便秘宜泻热润肠

问:我的女儿今年5岁,自两岁多开始就持续有便秘的问题,大便量少、干硬,像羊大便一样,必须使用软便剂才能顺利排便,有时甚至多天没有便意。长期给她吃西药也不是办法,想请教中医师有没有药方可分享?

答:“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之一,占小儿消化科门诊的10%至20%,其中90%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属于功能性便秘,主要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次数减少,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艰涩,或虽有便意却难以排出或难以排净,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甚至诱发肛裂、痔疮等问题。

小儿容易发生便秘的原因是:

  1. 1.每日饮用水不足,或偏食,所食用的瓜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太少,导致肠道渣滓或水分过少,不足以刺激结肠正常蠕动。
  2. 2.不喜欢活动,腹肌、膈肌、提肛肌的肌力减弱,肠道蠕动减弱或肠道肌肉张力减低。

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小儿肠道相对长度比成人长,大小肠长度也不同,有助于肠道摄取营养,但由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相对较长,粪便中水分容易被过度吸收,所以小儿容易出现便秘。

问药

年纪大较易便秘?

问:我想请问一下,是不是年纪大了就比较容易便秘的,我爸今年65岁,吃了中药便秘情况改善很多,但最近这几个月停了吃中药,便秘情况又回来了。

答:你好,我也想请问一下,你可知道便秘的定义是什么呢?毕竟便秘症状虽然不多,但也分好几种,我刻意谷歌了一下网络答案: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严重者长达2至4周才排便一次。有的患者可突出地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或每日排便多次,但排出困难,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此外,有腹胀、食欲缺乏,以及服用泻药不当引起排便前腹痛等。”

看完这些便秘的文字,不知你是否能确定父亲是不是真的便秘,如果是,是哪些症状呢?只有明确病名病因,也知晓类型,我们才能循证改进。治病不能一味追求神效,因此取效一时,若无法确保长期稳定,那也是枉然。

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中老年人的便秘多因长期缺乏锻炼、心理压力、过度服用泻药等导致排便困难,便质虽软但无力推出、排便不出则胸闷腹胀,排出则舒服等特点。

问药

林建斌/滥用泻药 成瘾伤肠胃

问:我常因为便秘而服食泻药,想请问长期下来会有什么副作用?

答:便秘是个常见的肠胃问题,而泻药可以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是反而变成了大家的依赖。便秘有着很多的原因,如药物副作用、饮食不均、生理时钟的改变、怀孕, 甚至一些疾病等都会影响肠胃的正常操作。

泻药也可以分成几种,如纤维型、刺激型(stimulant)、高渗型(osmotic)及滑润性等。长期服用泻药,尤其是刺激型药物,的确有可能造成依赖性。在一些滥用于减肥的服用者,在长期和高分量的服用下,甚至出现电解质失衡、永久性的肠胃伤害等。

当然前述的严重副作用通常都是出现在滥用的情况下。若是一般上人偶尔使用泻药并无大碍,尽可能透过吸取足够的纤维和水分,培养上厕所的生理时钟的习惯,就可减少对泻药的依赖。对于一些因为疾病或无可避免的药物副作用导致的便秘,则需要在医生和药剂师的监测下长期使用泻药,并确保剂量是对的。

betwayapp官网下载

长者注意平时用药 免胃出血增便秘

医句话:
肠胃不适是长者常见问题,除了肠胃功能的退化,长期服用慢性病药物也可能造成肠胃出现问题。实际上,造成便秘、胃痛、胃溃疡、胃酸倒流、消化不良、腹胀、胃口不好的原因有许多,而这些问题可以发生在各年龄层的人的身上,并非长者的“专利”。但如果一名长者发生这些问题,就要积极进行检查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此外,最重要的是养成定时饮食、均衡饮食、多运动、不酗酒、不抽烟的好习惯。

食道癌胃癌肠癌长者较常见
“便秘、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腹胀、胃痛、胃酸倒流等都是普遍常见的肠胃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发生于任何人身上,并非长者的‘专利’。然而,确实有一些肠胃问题是较常在长者身上才会发生的,以下为民众列举一二。

疾病疗法

便秘?出血?肠道关心不可少

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然而,大家往往会忽略或鲜少关心肠道的健康。特别是当大便出血或呈黑色,一般都是自行判断为痔疮,甚至购药治疗,却不曾咨询医生。最终,这可能就演变成病人永远的憾事。
成人健康

如厕同时刷手机·加重便秘

有些人时常拿着手机如厕,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呆在厕所刷手机的时间越长,便秘的情况就会更严重!

便秘,在大马是一项不能公开的秘密,鲜少有人公开谈起,大家都不愿与家人或另一半谈起这个难言之隐,多数人沉默面对。根据一项本地研究,约20%至25%的大马人每日默默承受便秘之苦。人们便秘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摄取足够的纤维,但是便秘患者务必找出病因,及早排除便秘与大肠癌的可能性。

在医学角度上,若一个人无法在1周内排便3次就被定义为便秘,若类似情况维持两个月,则可归纳为慢性便秘。

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会与各种消化液混合成糊状,人体从中提取必要的营养素,剩余的渣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过程称为“肠道传输时间”(intestinal transit time)。

肠道传输时间
女性2.4天男性1.9天

肠道传输时间与等候转机时间如出一辙,整个过程越短越好。然而,面对便秘问题者,尽管脑部传输讯息“告知”是时候上厕所了,然而粪便缺乏水分,变得干燥坚硬,使当事人落得便秘的窘境。

问医

刘志伟医生/药物也能致便秘

问:我48岁,便秘问题已超过半年。两个月前做了肠胃内窥镜,医生说肠胃没问题,只开药(Resolor)。吃药时大便顺畅,一旦停药,就会复发。我也从饮食方面着手,吃麦片、番薯、chia seeds、番茄、香蕉、木瓜等有助消化的食品。我十多年前已少肉多菜,每天吃水果。除了吃药,还有什么方法可改善?

答:生活中饱受便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虽然便秘是常见的症状,但原因却有很多。普遍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少运动、低纤维饮食和饮水量不足,是常见的原因。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不全(Hypothyroidism)和脊椎神经受损,以及一些药物如补血的铁质和鸦片类(Opiod)的止痛药,都可以造成便秘。

消化系统问题,如大肠癌、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与功能性的大肠无力症(Colonic inertia)也可能是导因。此外,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是由于肛门附近组织或器官的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综合症。它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有排不尽或下坠感,排便量少。

成人健康

肠无渣滓一身轻·便秘是百病之源

在一天当中,人与吃喝拉撒睡脱离不了关系,如果这5样事都能正常进行,说明人的健康一般无忧。不过,有不少人吃喝撒睡不愁,偏偏在“拉”上有说不出来的困扰。所谓拉指的就是大便,轻者是拉不清,排不完;重者是怎样千方百计就是没法子顺畅无阻地“3分钟内解决”,如此日子一长,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发热、皮肤痕痒、腹胀、腹痛等等。

中医理论说:“便秘是百病之源,肠无渣滓一身轻。”在中医临床上显现无疑。尤其是患者能够正常排便后,伴随适时调理和照顾,病情一般都可缓和下来,且很快就痊愈。反之,则会发展成重症如大肠癌或直肠癌等。

因此,中医师许才寿说,在望闻问切里的“问”一定会问及患者的大小便如何。不外是大小二便的排泄对健康影响至大,如二便不通或太多太少等,都是一个警号。其他症状诸如大便干燥难解,腹部胀痛为实证,大便秘结,腹不胀不满,多为虚证,主因是气虚、津液不足。酸臭的大便多为伤食积滞。

行医多年的他坦言,若患者有便秘的困扰,必须据实说出来,不要有所隐瞒,即便不说老实话,中医也可从症状和脉象中知道一二,好比有便秘者普遍会出现一些症状如鼻子呈红色、鼻子痒等表现。

问医

药剂师黄宏圣/不能长期依赖泻药 运动改善饮食才正确

问:本人曾服用肺结核药物,目前停药1个月,但现在衍生另一个问题,就是便秘加重。我已喝足够的水,天天吃蔬果和谷类,但便秘问题还是没改善,请问可以推荐一些能够有效治疗便秘的方法吗?

答:所有人的排便习惯都不相同,如果排便次数有别于一般时候,而且排便时有困难和粪便是干硬的话,那么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便秘。便秘的原因有许多,包括身体缺水、纤维摄取量不足、缺乏运动或是药物导致。治疗便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泻药,但长期依靠泻药也不是良方,因为肠胃功能可能下降,加上影响身体内的电解质水平,这会引起更多健康问题。因此调整生活作业方式,加上运动,配合改善饮食习惯例如摄取足够的纤维和饮水量,服食益生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的问题。药物导致的便秘则需要和医生或药剂师商量对策。

问:泻药能改善便秘状况?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