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止痛药只“管”感觉 催眠导向认知情绪痛更少

医句话:

疼痛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与认知、感觉区辨、情感情绪有所关联。因此,人体对疼痛的解读与反应有所不同,疼痛的感受未必和刺激的强度成比例,个人主观感受、负面情绪、心理压力等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疼痛感受的加剧。

“慢性疼痛是一种神经基质,意即疼痛体验具有特定的神经,激活它的不是由单个大脑区域,而是涉及大脑各区域,是疼痛的多维性质,这意味着没有一个特定的大脑区域涉及疼痛。

例如言语是一个特定的大脑区域(管理),但是疼痛则涉及身体多个部分,所以疼痛的过程会激活皮层和皮层下网络,例如初级体感皮层、次级体感皮层、丘脑等控制疼痛的大脑区域。

所以,只要有认知、情绪和感觉的输入,就可以输出疼痛、运动(motor)、压力和情绪,因此药物例如止痛药负责管理疼痛的感觉成分,但是认知和情绪部分则涉及疼痛管理,包括慢性或急性疼痛。

大多数的麻醉师和医生都是受训通过药理学管理疼痛的感觉成分,不但如此,在实践慢性疼痛管理中,也没有强调认知和情绪这两个主要成分。

专题

牙痛比分娩更难受 催眠治疗解决牙科焦虑

医句话:

强烈建议牙医学习催眠相关的技巧并运用在牙科治疗,尤其儿童为对象的患者身上,即使只用于放松或镇静用途,已经对整个治疗带来很大的收效。

“牙科医生基本上不是很受欢迎,因为每提到牙医,每个人就会立即想起过去一次看牙科很糟糕的经验,可能是因为感到害怕,这不仅限于儿童,实际上很多成年人都经历过牙科焦虑症。

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印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尽管我们有更好的技术、更先进的仪器、牙医有更吸引人的衣装,但人们在牙科焦虑的程度仍然与100年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绝对需要面对的事。

大多数人来到我们诊所,尤其是成人,只要他们没有在牙科椅上喊叫或反应出疼痛的表现,我们理所当然会觉得这个病人情况良好。

儿童反应藏不住

但儿童就不同了,当他们害怕时,他们会让人知道他们害怕,当他们感到痛苦或焦虑时,我们会从他们的反应中得知,而成年人则倾向于把这些感受藏在心里。

专题

催眠能否替代麻醉? 局麻清醒开颅手术证有效性

医句话:

催眠已广泛用于实验性神经科学研究,以探索疼痛情绪和意识。催眠也被用于艺人和舞台,但很多人包括我认为后者这是一种非道德实践,只是用于娱乐目的而上演的催眠。

“手术前后高质量的疼痛管理必须具备解决至少3方面的问题,即疼痛体验、情绪或心情、认知失调。

其中药物如鸦片类药物、非类固醇药物能够帮助舒缓疼痛。管理病人情绪如害怕,或认知失调则可通过心理治疗、运动复健或催眠治疗协助解决病人适应不良。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疼痛,疼痛都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问题,意味着集合生物学(疼痛受体)、心理学和社会因素。在管理疼痛时必须考虑到这3个因素,特别是与手术后愈合及慢性疼痛有关的疼痛。

临床催眠并非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综合症的单一疗法,特别是涉及炎症和神经性疼痛时,仅仅是因为疼痛不是生物医学的问题,不能只是简单使用单一的方法就轻易获得解决,这已在2015年一篇医学论文中发表所强调的。

疾病疗法

非精神专家不足 吁让催眠师医护 共扛治疗负担

医句话:

催眠疗法作为精神健康和服务结构其中一种治疗方式,而现在的精神科专家必须在干预中采取全方位治疗,并认识各种治疗方式,包括催眠疗法所起的互补作用。

“医疗保健革命现在确实是一个流行词,我们可以预见,从通过数码手段诊断和监测健康状况、在虚拟平台提供医疗保健、存储数据和记录,甚至提供药物治疗都让最终用户获得更大的益处并缩小治疗差距。

我们注意到COVID-19疫情期间,无论是国际还是马来西亚,忧郁、焦虑和压力病例持续增加,与此同时,慢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重度忧郁症、强迫症及物质相关疾病包括尼古丁依赖等都有上升趋势。

隔离行管恶化心理

我们不需要用数据展示这一切,因为疫情期间的隔离、行动的限制及心理与精神科服务需求增加,自然会导致这些问题发展至令人感到遗憾的阶段。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