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便秘 忧郁 性冷淡 逾半女性经前好困扰

案例:

30岁戴女士原是性格开朗的全职家庭主妇,然而近期常无来由乱发脾气,身体陆续出现一些不舒适的症状,包括没来由的头痛,容易疲劳,下腹疼痛等状况,这些症状在经前1周更为明显。

种种症状令她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多次拒绝丈夫的行房要求,使得丈夫甚至一度误以为感情生变,影响夫妻间的感情。戴女士因情况越发严重而就医,被诊断患上经前症候群(PMS),医生鼓励她维持良好生活及饮食习惯,也建议其丈夫给予体谅,维持夫妻和谐关系。

荷尔蒙低落 经前没“性”致

“月经是女性健康指标之一,大部分女性都为月经相关的各种问题感到困扰,坊间也有不少迷思让人混淆。50%至70%的女性有经前症候群(PMS),有者会有性欲低落的现象,这些状况在月经报到后就会消退。

女性在生理期前1周左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变化。心理上的变化包括无法安眠丶情绪不稳定,严重者甚至会有轻度忧郁症;生理上变化则是乳房及腹部胀痛丶腹泻或便秘丶不能起床甚至无法工作丶感觉疲累。

每个女生的状况不一样,当然也有人完全没有状况。

女性体内有两种不同功能的荷尔蒙,分别为雌激素及黄体素,在经期前5到7天,这两种荷尔蒙的水平同时降低,因而导致经前症候群的出现。

这两种荷尔蒙降低到一个程度后,月经才会来,女性在荷尔蒙降低时会觉得不舒服,这和绝经时的症状有些相似。

-
韦国耀(Wai Kok Yau)
妇产及助孕专科顾问

男伴需解风情 了解另一半生理痛

这个情况每个周期都有,由于荷尔蒙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有些人对荷尔蒙的改变比较敏感,所以状况比较严重,加上每个人的情绪管理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反应。

一般要连续两个月或以上出现症状,才算是经前症候群。有的人时有时无,这或许是其他原因造成,而非经前症候群。

经前症候群的症状在月经来了就会消失,如果状况在月经来了还持续,那就要去看医生。

女性把症状写下,直到月经到来为止,这能帮助自己了解自身的情况,也能让医生做鉴定。

如果已经知道自己有经前症候群,就可以事前做准备,以帮助自己,比如做运动丶找朋友谈天,让自己心情好转。可以的话,在这段期间不要碰咖啡丶茶及烟酒,吃得越健康越好。如果症状可以好转,就不需要看医生。

有经前症候群的女性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以便可以较好地管理自己,而男伴也要了解,这不是女伴想要的,不要把经前症候群当作是问题发生的藉口。

月经来了 欲火重现

有人说女性是荷尔蒙组成的。对此说法,我并不否认,因为荷尔蒙对女性的影响确实很大,其中经前症候群也会影响性欲。

有经前症候群困扰的女性,来经前下体及皮肤比较干燥,加上睡不好,腹部及乳房疼痛,以致性欲低落得不想行房。

一般来说,女性荷尔蒙在月经的第一二天后慢慢回升,大概第四天后性欲就会开始提高直到排卵期为止。所以,月经来了,性欲也回来了。

经前症候群的女性如果已经尝试了所有努力依然无法改善状况,就需要看医生,通过药物来改变自己的症状。

1天经血量<40毫升

询及月经期间的经血量,坦白说,女性的流血量因人而异,一般是3到5天左右,从科学角度看是一天不可超过40毫升,大概两三片普通卫生棉的数量。

超过80毫升就是经血量过多。当多到感觉身体疲累丶发冷丶经血流得快及多丶脸色苍白等,就需要求医。月经量过多,一种是荷尔蒙问题导致,只要服食荷尔蒙或止血药即可;第二种是子宫肌瘤丶内膜过厚等导致,这需要医生检查和判断。当然也要确保不是怀孕流血。

针对月经期间偏头痛至呕吐的状况,如果是经前症候群,那头痛的问题在月经来的第一天就会痊愈,如果状况持续,建议去检查,因为贫血的问题也有可能导致这样的问题发生。

月经量少并没什麽问题,量多则比较需要留意,而每个人的月经周期不同,而周期准确与否比较重要,年纪越大周期越短 。

经期行房易受感染

只要夫妻俩配合,任何时候都可以行房,这包括月经期间,而经期时行房还是会有怀孕的可能。

有些人不想要孩子,以为月经来时行房可以避孕,这是不正确的。

有些人的排卵期比较早,加上精子可以在体内生存5天,所以来经时还是会怀孕。如果
真的不想有宝宝,在经期行房还是需要避孕。

有些人不鼓励经期行房,是因为有些女性经血量比较多,导致细菌感染的机会也比较高。

经期时身体的免疫力比较低,经血冲淡了阴道保护层,子宫颈打开以致细菌容易进入,影响尿道引起尿道炎,这些都是月经期间行房可能招致的细菌感染问题。

经期行房如能使用安全套确实比较安全,也可避孕和减低感染机率。”

(内容摘录自爱FM《爱要性福》节目单元)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笔录:何欣瑜.2017.09.1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