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易发炎.勿私下拔插导管

静脉输注是一种普遍将药物输入人体的医疗方法,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引起静脉发炎,继而染上严重的并发症而丢命。

绝大多数的医院病患都会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输入体内,但很多人因不知如何处理而导致静脉血管发炎,就是常见的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为静脉炎,意指静脉血管发炎,而静脉炎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包括浸润、渗出、感染以及阻塞。

静脉炎感染是指静脉血管处受到细菌感染,其症状包括患处红肿、发热、疼痛、红斑、异味、流脓、硬结等,若不妥善处理,可严重导致身亡。

立刻通知医护人员

患者若静脉处仅仅是发热,医护人员会检查是否其他部位有感染,或者怀疑是否感染引起发热,并谨慎判断是否要取出或更换导管。

患者如果更换导管时感觉到有任何血管不通畅或血栓等症状时,应立刻通知医护人员立即撤出导管,而非继续更换导管。

当导管不能正确地插入静脉,意味着药液无法完全地输入体内,可能引发“浸润”(infiltration)以及“外渗”

(extravasation)这两种并发症,通常这两种并发症的症状是在导管插入静脉失败后几个小时才会显现。

浸润是由于注射药液时因疏忽而使非腐蚀性液体或药物进入身体组织周围。

有浸润现象的患者会出现患处局部红肿、疼痛、静脉血流缓慢等症状,当发现这些症状,病患须立即移除导管,并谘询有关的医护人员检查伤口、脉搏、皮肤及血管,再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必要时须要注射药物。

患处起水泡肤溃烂

外渗是指腐蚀性药物渗入静脉组织周围的另一种并发症。感染外渗的患者会出现患处起水泡、皮肤组织溃烂及细胞坏死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除非导管是用于维系病患的生命,否则应立即被移除。

无论如何,病患应谘询医护人员的指示,并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还要定时检查静脉炎严重程度以及观察静脉注射部位是否出现问题。

另外,频密更换导管也是引发静脉炎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医院的病人在某些原因下会私自拔出或插回导管,例如去厕所、冲凉、听电话等。但他们都不知道这些举止会让自己染上静脉炎的风险。

病患若要拔出静脉输液的导管,需通知医护人员处理,因为静脉血管只能插入一次,若拔出后就得更换新的导管。

哪种人的静脉最难找?

寻找病患的静脉是医护人员的一大难关,肥胖及超重人士因皮下脂肪层较厚,导致血管位置不明显,所以要为胖者找寻静脉进行静脉输液有一定的难度。

小朋友血管细微,尤其是婴儿,需要花一些时间寻找静脉;老人的的静脉本身就较细微及脆弱,若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老人血管收缩,静脉就更加难找。

有些孩子只要看到针管就开始尖叫和惧怕,这种情况较难处理。所以,医护人员都得想尽办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更容易找到静脉插入导管。

出院在家静养,应注意什么?

有些病人不愿意呆在医院,因此申请出院回家静养,医生应谨慎评估病患的情况。

若病人要回家养病,医护人员都会教导病患如何处理静脉伤口,例如在插入导管静脉前要清洗静脉四处、固定导管位置、记录位置及日期与时间,留置针须要每72小时更换。若有静脉发症状显现,就立即前往临近的医院检查,以免小病变大病。

当注射药剂时不要有太大的动作,病患和家人也需无时无刻注意静脉处有否发红、触痛、肿胀或流脓。

病人需要与医护人员密切沟通,特别是插入导管时须告知有哪些要求,病患也要注明自己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以方便医护人员找到正确位置插入导管。

病人不应该在医护人员插入导管时保持沉默,事后再投诉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1
洁雅(Jeya)
大马静疗护士特别关注团体主席/副教授


输液静脉炎视诊量表(Visual Infusion Phlebitis,VIP)之6分量表(0-5)
0:无症状,状况良好。
1:可能出现首个静脉炎征兆,静脉注射处附近轻微疼痛或轻微发红。
2:早期静脉炎,静脉注射处附近疼痛,会出现红斑以及肿胀。
3:中期静脉炎,沿着静脉插管疼痛、长红斑及硬化。
4:晚期静脉炎或早期血栓性静脉炎,沿着静脉插管疼痛、长红斑、硬化、可触及静脉索状硬化。
5:晚期血栓性静脉炎,沿着静脉插管疼痛、长红斑、硬化、可触及静脉索状硬化、发热。
*分数越高,代表静脉炎越严重。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笔录:陈孝全‧2017.08.0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