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悄悄变脸 新疗法减针减痛更省心

“医生,我的鼻子好像变大,下巴也变宽了。”40多岁的王先生说,“我本来没有发现,但是前几天去参加同学会,有好几个人跟我提到这个状况。”

“方便让我看看你的身分证吗?”医生说。

经过比对,患者的容貌的确和年轻时不同,进一步检查确定诊断为肢端肥大症,磁力共振检查显示有脑下垂体肿瘤,于是便安排手术治疗。

脑下垂体出现肿瘤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较常发生在中壮年族群,但是患者可能在较年轻时就已经发病,只是因为症状变化较为缓慢,不容易被察觉,因此确诊时间往往比较晚。奇美医院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科黄伟辅医生指出,肢端肥大症的主要原因是脑下垂体出现肿瘤,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而刺激身体某些部位增大。

当生长激素分泌过量,小孩的身高会异常增高,至于已经停止生长的成年人来说,过多的生长激素会使器官增大,例如下巴变厚、鼻子变大、额头变宽、嘴唇增厚、舌头增大等。黄伟辅医生说,患者的手与脚可能变得粗大,形状类似“香蕉手”。

由于增大的速度相当缓慢,患者自己和每天见面的朋友,通常不会注意到这些变化,但是多年未见的友人可能就会注意到患者的脸型或体态改变。

大舌头粗脖子 小心睡眠窒息症

舌头增大、脖子变粗时,很容易压迫到呼吸道,进而导致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黄伟辅医生说,睡眠窒息症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因为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只会觉得好像总是睡不饱,长期处于疲倦状态,导致白天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发生意外。若发现家人在睡觉时的打呼声很大,便要提高警觉。

身体多处增大的情况也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肿胀或疼痛。很多患者可能会误以为这些疼痛是因为劳累、压力大或缺乏运动,而忽略实际病因。这些慢性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肢端肥大症还可能合并多种共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等。黄伟辅医生说,肢端肥大症不只影响外貌,也会危害健康,必须积极接受治疗。

每年仅需注射6次 新药助减治疗压力

针对脑下垂体肿瘤,只要评估适合手术,都建议要接受手术治疗。目前大多采用经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利用内视镜从鼻腔进入,切除脑下垂体肿瘤。黄伟辅医生说,但是由于肢端肥大症不易察觉,所以在确定诊断时,脑下垂体肿瘤往往已经比较大颗,使得手术清除肿瘤的难度增加,完全切除的几率比其他类型的脑下垂体肿瘤低。

当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时,患者便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黄伟辅医生说,药物治疗以体抑素类似物为主,体抑素类似物能够抑制生长激素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帮助减轻症状、改善生活品质,有时也能让肿瘤缩小。

传统体抑素类似物采肌肉注射,每4周注射一次。黄伟辅医生说,新型长效体抑素注射凝胶,采深层皮下注射,注射体积很小,仅0.5毫升,注射时的疼痛感较低,在病情控制至稳定良好的情况下,可延长为6至8周注射一次,让每年的注射次数从12次减少到仅6到7次,大幅减少注射频率,提升长期治疗的便利性与舒适度,并且减少治疗负担。

笔记重点整理

.肢端肥大症的主要原因是脑下垂体出现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而刺激身体某些部位增大,例如下巴变厚、鼻子变大、额头变宽、嘴唇增厚、舌头增大等。患者的手与脚可能变得粗大,形状类似于“香蕉手”。

.肢端肥大症还可能合并多种共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等,除了影响外貌,也会危害健康,必须积极接受治疗。

.针对脑下垂体肿瘤,只要评估适合手术,都建议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肢端肥大症不易察觉,所以在确定诊断时,脑下垂体肿瘤往往已经比较大颗,使得手术清除肿瘤的难度增加,完全切除的几率比其他类型的脑下垂体肿瘤低。

.当肿瘤未能完全切除时,患者便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药物治疗以体抑素类似物为主,体抑素类似物能够抑制生长激素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帮助减轻症状、改善生活品质,有时也能让肿瘤缩小。

.传统体抑素类似物采肌肉注射,每4周注射一次。新型长效体抑素注射凝胶,采深层皮下注射,注射体积很小,仅0.5毫升,注射时的疼痛感较低,若病情控制良好可延长为6至8周注射一次,让每年的注射次数从12次减少到仅6到7次,大幅减少注射频率,提升治疗的便利性与舒适度。

(编按:本文由“照护线上”授权转载。*连接至https://www.careonline.com.tw

 

 

_

_

_

_

 

手术不再唯一首选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全球每年每100万人中仅有2至4个新增病例。由于病程缓慢,患者外貌的变化不易察觉,导致从发病到确诊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即使是医生,若对这个病症缺乏经验,也可能难以诊断。

文中提及,脑下垂体肿瘤一般以手术治疗为第一线治疗。近十年来,医学界认为这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脑下垂体肿瘤切除是大型手术,有一定的风险,而手术成功率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肿瘤越大,成功率就越低。

若肿瘤小于1公分,完整切除的几率可达70%至80%,手术是较理想的选择。但若肿瘤大于2公分,完全切除的几率不超过三分之一。残余的肿瘤细胞会持续生长并分泌生长激素,使患者术后仍需依赖药物控制。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以药物作为第一线治疗,以避免手术风险?

药物治疗成功率达90%

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可达80%至90%,也能减少许多并发症,因此近来已成为医学界的优先选择。如文中所说,目前主要采用体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octreotide)及兰瑞肽(lanreotide)。此外,另一种有效的药物是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如培维索孟(pegvisomant)。

肢端肥大症的病因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刺激细胞增长并导致组织增大。体抑素类似物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制造与分泌,但服用后,生长激素的水平仍可能高于正常,病情未必能完全受到控制。此时,便需要合并使用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双管齐下。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能阻挡生长激素受体,防止其与生长激素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增生。

终身服药 药价不菲

但遗憾的是,尽管培维索孟(pegvisomant)存在已有10年,却仍未引入马来西亚。主要原因在于该药仅适用于肢端肥大症,市场需求较低,导致药厂无意引进。这意味着,若患者服用体抑素类似物后仍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可选择的药物治疗方案极为有限。

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但这些药物价格不菲,例如奥曲肽(octreotide)每月费用约6000至7000令吉。公立医院虽每年有固定名额的药物补助,但随着患者逐年增加,若预算无法跟上需求增长,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

_
医生点评:
丘宏礼医生(Hew Fen Lee)
内分泌内科顾问


MEMS助成立病友支援团体

由于肢端肥大症相当罕见,因此马来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学会(Malaysian Endocrine & Metabolic Society,MEMS)协助成立了一个由患者组成的社团,以便收集国内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并加以改进。

同时,若某些地区的医疗资源不足,学会也能及时掌握情况,协助安排患者转院,以确保治疗的持续性。目前,该社团有逾150名会员。

此外,MEMS也编写了《肢端肥大症实用指南》(acromegaly practical guide),旨在提高医生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及早确诊。”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整理报导:郑雪欣.2025.04.2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