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启动CaReMe诊所 多学科诊治CKM症候群

 

医句话:

慢性肾病常与心脏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并加重病情。近日,医学界提出“CKM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的概念,旨在从整体视角看待疾病,提升治疗质量,打破这一循环。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长期累积的肾脏受损,这种损害不可逆转。要知道CKD会带来什么问题,首先要了解肾脏在人体扮演的角色。

肾脏有许多功能,其中包括排泄代谢废物和水分、制造荷尔蒙、活化维生素D等。当肾功能彻底丧失时,患者便需要依靠洗肾来维持生命。

肾脏负责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尿素,当这一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水肿、肺积水,引起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尿素堆积还可能引发尿毒症,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等。随之,体内酸碱及电解质也会失去平衡,容易引起高钾血症。

除此,肾脏也负责制造一种称为血红素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荷尔蒙,其用以促进红血球的生成。同时,肾脏还负责活化维生素D。从阳光吸收的维生素D必须经过肝脏及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才能被人体利用。因此,CKD患者也容易出现贫血、骨质疏松及骨折。

50%晚期肾衰合并心衰

另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与心脏衰竭。肾脏与心脏密切相关。肾功能衰退可能加速心脏衰竭,而心功能不全也会进一步损害肾脏。数据显示,至少50%的晚期CKD患者伴随着心脏衰竭。

在CKD的治疗和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调节饮食。由于食物中的蛋白质经代谢后会产生尿素,加重肾脏的负担,CKD患者应执行低蛋白饮食,同时服用酮酸(keto acid)降低尿素和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以避免营养失衡、肌少症、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除此以外,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心脏衰竭的风险也至关重要。现今不少药物被证实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对控制和延缓病情有显着的功效,并已被列为CKD的第一线治疗。

这些药物包括肾素-血管收缩素系统(RAS)阻断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促效剂,以及非类固醇类(non-steroidal)矿物皮质素受体拮抗剂(MRA)等。

肥胖增肾负担 加剧糖尿

多种因素可增加罹患CKD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心脏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和心脏衰竭、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痛风)等。首要的措施是要让这些疾病得到妥善的治疗,并且严谨控制病情,才能避免发展成CKD。

年龄逾65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除此,肥胖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风险因素。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尿蛋白升高,并使糖尿病加剧,间接损害肾脏。

急性肾损恐酿CKD

近年,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也被视为导致CKD的因素。即使肾脏在急性损伤后恢复,仍可能留下隐患,增加日后罹患CKD的风险,特别是严重或拖延时间较长的AKI,风险更高。因此,应尽量避免急性肾损伤,一旦发生应尽快接受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某些人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例如,IgA肾炎是一种潜在的肾脏疾病,大多数患者毫无症状,但这种疾病可能逐步发展为CKD。因此,65岁以上的人士也应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并干预这类问题。

家族遗传也是重要的因素。近日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若父母患有CKD,子女患病几率将增加约40%;若兄弟姐妹患有CKD,几率将提高至70%。

低蛋白配酮酸 延缓肾病恶化

了解风险因素的目的在于将认知转化为行动。高风险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定期筛检,以及早发现及治疗CKD。

早在20年前,CKD的治疗方法有限,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有更多药物治疗的选择,低蛋白饮食配合酮酸也对疾病发挥显着效果。如果能在CKD早期介入,可有效阻止病情恶化,降低发展至需要洗肾的阶段,因此早期诊断的意义变得更重大。

MSN聚焦高危群 强化肾检

肾脏科学会(MSN)正积极推动更多举措,以加强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虽然筛检计划长年在进行中,但主要是针对普罗大众的一般筛检。这种方式虽然能复盖更广泛的人群,但实际检测出肾脏有问题的患者几率较低。

因此,我们希望以高风险群体,如有家族病史的人士为目标对象,进行筛检工作。我们透过洗肾中心接触到患者家属,除了让他们了解自身属于高风险群体,也由中心的护士为他们进行检查。透过这种针对高风险群体的筛检,希望能提高CKD的发现率。

 

_
林仕军教授(Lim Soo Kun)
大马肾脏科学会(MSN)主席
马大医药中心(UMMC)肾脏内科顾问



心肾代谢 相互影响

近期,医学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称为‘CKM症候群’(CKM syndrome),全称为‘心血管-肾脏-代谢症候群’(Cardiovascular-Kidney-Metabolic syndrome)。心脏、肾脏和代谢相关的问题都非常普遍,并且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位患者身上,这些问题往往相互影响,导致整体病情恶化。

在马来西亚推广CKM症候群的概念尤其重要。数据显示,我国每6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而在医院里,每3名糖尿病患中就有1名伴随着肾脏病或心脏病,每2名糖尿病患中就有1名过胖(BMI超过25 kg/m2)。

全面了解病患情况

CKM症候群的概念具有3层意义。首先,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概念的一种延伸。作为医生,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诊疗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局部问题,而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

换言之,肾脏科医生在看诊时,除了解决肾脏问题,还应该与患者讨论肥胖、心脏疾病、糖尿病等问题。倘若每一位医生都能牢记CKM症候群的概念,将能提高治疗质量,也能避免漏诊其它共病。

针对核心治疗 打破死局

第二层意义在于,CKM症候群患者因疾病相互影响,陷入恶性循环。然而,只要针对问题核心给予治疗,就能打破这一死局。以常见的例子来说,患者因肥胖而患上糖尿病,需使用高剂量的胰岛素,而胰岛素的副作用之一是促使体重增加,这又会进一步使肾脏病和心脏病加剧。

当医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若能意识到这是典型的CKM症候群,找出问题的核心,就能选择适当的药物来解决重点问题。当核心问题得以解决后,整体健康状况也会有显着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在短期内发生180度的转变。

善用多重疗效药物

强调CKM症候群的第三层意义是,现今在医学上已经有多种有效的药物能同时应对CKM症候群多方面的问题,如前面提及的RAS阻断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促效剂,以及非类固醇类MRA等。

这些药物有多重疗效,包括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的使用、促进体重下降、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及心脏等,可谓一举多得。当我们告诉患者这些药物的功效时,许多患者起初都难以置信。

心肾内分泌 3科协作优化治疗

为了让CKM症候群患者得到更全面的治疗,马大医药中心日前启动了一项名为‘CaReMe诊所’的研究项目。‘CaReMe’的概念包含了‘cardio’(心脏)、‘renal’(肾脏),以及‘metabolic’(代谢)。

这个项目集合了心脏科、肾脏科及内分泌科的医生,定期举行线上会议,提出同时患有这3种疾病的患者个案,并针对治疗和管理方案进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医生们能在患者的护理方面达成共识,患者也无需到多个诊所复诊。若患者的问题偏向某一疾病,我们会安排他在相应科室跟进病情。例如,偏向糖尿病的患者继续到内分泌科复诊,而肾脏问题较为严重者则由肾脏科继续跟进。希望能通过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使治疗和护理更加完善。

这是一个新的方向,但在实际推行上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不同学科的医生在时间配合上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我们只能进行线上会议,无法共同会见患者。

加强病患倡议群体

我认为,马来西亚仍需加强的一点就是病患倡议群体。在国外,患者与家属常组织起来,不仅彼此支持,还集结力量,积极倡导并推动与疾病相关的医疗决策改变。

趁着今年3月的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其中一项活动是举办一场由活跃的患者群体参与的论坛,借此让患者、家属及公众共同推动肾脏健康。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制度,加强肾脏疾病的照护,仅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实体心肾论坛预告】
林仕军教授将会联同肾脏内科顾问方文权医生、心脏内科顾问黄德威医生,于3月2日(周日)下午2点,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B2礼堂主讲“守住肾脏,护住心脏!心肾相煎何太急?”。读者亦可透过医识力脸书www.facebook.com/easily.sinchew/收看论坛直播。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2.2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