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拍手笑声怪异 如快乐木偶 了解天使症候群 培养自理能力

医句话:

天使症候群是一种基因缺陷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特征包括学习障碍、运动和平衡障碍、言语缺陷、精神运动迟缓,以及不恰当的拍手大笑等。除了针对天使症候群的症状进行治疗,父母还需要了解这种疾病,接纳孩子的特殊状况,并培养患童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在照护中感受到关爱。

“天使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又称快乐木偶症候群(Happy Puppet Syndrome),是一种基因缺陷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属于非进展性脑病变。其主要成因是第15条染色体的UBE3A基因异常。虽然大部分原发性自闭症(primary autism)无法找出病因,但天使症候群作为继发性自闭症(secondary autism)的一种类型,其病因可明确追溯至UBE3A基因异常。

在出生时,基因由父母各继承一半,其中UBE3A基因对大脑及神经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婴儿从母亲遗传的UBE3A基因出现异常,便可能导致天使症候群。

UBE3A基因异常为致病因

UBE3A基因突变会导致患童出现智力严重障碍、头部畸形、运动障碍,并伴随步态失调或四肢颤抖。天使症候群的典型特征包括运动和平衡障碍、言语缺陷、精神运动迟缓,以及不恰当的拍手大笑等。

患童还有独特的行为表现,经常显得异常快乐、容易兴奋,笑声过多或怪异,四肢颤抖,并有拍手等运动。此外,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常因分心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
-经常大笑
-不明的快乐举止,但情绪不稳定。
-性格容易激动,经常来回摇动双手。
-过动的行为
-对水着迷
-嘴巴行为(mouthing behavior),如经常伸出舌头、流口水。
-注意力无法集中
-抽搐
-不擅长表达,总会使用肢体语言。

80%伴随癫痫 2至3岁频发作

乍看之下,天使症候群的临床症状与原发性自闭症相似,因此常被误认为同一类型。但不同的是,天使症候群患童更擅长交际与社交,能与人互动且情绪兴奋,而原发性自闭症儿童通常不善交际,偏向独自玩耍。

约80%的天使症候群患童伴随癫痫,并在2至3岁时频繁抽搐且难以控制,需依靠大量药物来稳定病情。即使无癫痫发作,脑电图仍可显示高尖峰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患童的癫痫发作会逐渐改善。许多父母因孩子发育迟缓而就诊,也有部分家长因癫痫发作而带孩子求医,才发现天使症候群。

患童在6个月大时即可表现出发育迟缓,头部畸形可能在3岁前出现,但并非所有患童都有此症状。多数患童在2至3岁时才学会行走,有些甚至无法行走,需要以轮椅代步。他们的步态表现为共济失调(ataxia),如用脚尖走路、手臂动作急促,部分患童还可能出现肘部弯曲的情况。

睡眠障碍 压力百倍

睡眠障碍是天使症候群患童的一大问题,表现为难以入睡、浅眠甚至失眠。患童因睡不着可能哭闹不止,影响父母的休息,给家庭带来极大压力。这种情况可能持续6个月至2年,但在成年后会逐渐改善。

部分成年患者可能出现肥胖,但天使症候群不会诱发其他疾病,且患者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DNA甲基化测试 识别80%患者

根据全球统计,每1万2000至2万个活产婴儿里就有1人患有天使症候群,但我相信这数据有被低估的可能,只因有些比较落后的乡村或城市并没有呈报患病数据。天使症候群不分男女,然而,马来西亚对于这疾病并没有进行普查,因而无法得知有关的盛行率,虽然如此,并不代表马来西亚没有患上天使症候群的孩童,每年仍有几个患童被诊断。

天使症候群的病因是基因缺陷,但大多数不是遗传性。天使症候群的诊断可以透过抽血检查。如果怀疑患有天使症候群,需要通过DNA甲基化测试进行筛检(DNA methlylation test),该测试可识别出大约80%的患者。

NIPS助力产前诊断

导致天使症候群主要的病例是由母体15号染色体基因缺失引起的,其他包括父源的15号染色体单亲二体症(paternal uniparental disomy)与铭记基因缺陷(Imprinting Center Defect)。如果DNA甲基化分析研究呈阴性,但高度怀疑儿童患有天使症候群患就需要透过UBE3A的DNA定序分析(DNA sequence analysis),以确定病因。

天使症候群的评估最早可以从产前阶段开始。用于此评估的技术称为非侵入性胚胎染色体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它是透过抽取孕妇的周边血液,从中分析胎儿游离DNA,10周以上即可安全地筛查胎儿是否具有染色体异常的状况。这种技术在产前诊断天使症候群具有很高的准确度,高达99%。

 

_
郑基业医生(Tay Chee Geap)
儿童神经内科顾问

 


对症治疗 无法治癒

天使症候群目前无法治愈,也没有单一药物可以全面治疗。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管理。例如,如果患者伴有癫痫症,医生会为患者开具针对癫痫的药物。若单一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可能需要搭配其他药物进一步管理癫痫发作。虽然药物无法完全消除癫痫,但至少可以减少发作的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针对睡眠障碍问题,若患者有失眠症状,医生会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如果睡眠管理未见成效,可能需要使用安眠药或退黑激素(melatonin)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

第三,针对言语和行动能力的问题,患者需要接受言语治疗和职能治疗。这些治疗方案需由专业言语治疗师和职能治疗师评估后量身制定,确保能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提高相关能力。

只要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父母的照护压力也会随之减轻。一些轻度天使症候群患者在症状好转后,甚至可以接近正常人的生活;然而,严重的患者在成年后仍可能需要旁人协助才能完成日常自理。

马术疗效欠缺实证

此外,网上提到马术治疗(equine-assisted therapy)可能对改善天使症候群的症状有帮助。该疗法由专业治疗师根据循证医学设计,利用马匹运动来促进患者的感觉系统、神经运动系统和认知能力。但由于缺乏大量数据支持,目前无法证实该疗法对天使症候群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来西亚进行马术治疗存在一定挑战。患者需在马匹背上完成一系列运动,但由于马匹资源有限,该疗法难以普及。此外,马术治疗的成本较高,因此多数家庭可能更倾向选择其他疗法作为替代。

申请OKU 进入特殊学校受教育

只要患童被诊断为天使症候群,即可申请残疾人士(OKU,Orang Kurang Upaya)。然而,许多父母在得知孩子患病时难以接受,甚至无法相信自己的孩子属于残疾人士,心情当下崩溃。

在无法面对现实的情况下,部分父母选择不为孩子申请OKU。一般来说,父母需要6个月至2年的时间才能接受孩子患有天使症候群的事实。

尽管天使症候群患童需要申请OKU,但许多父母心存抗拒,认为孩子一旦获得OKU身分,终身可能遭受社会歧视。然而,OKU是马来西亚政府提供的一项福利,能为患者及其家庭减轻医疗负担。患童通过申请OKU,不仅能获得福利支援,还能有机会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更适合的教育。

普通学校的课业要求与特殊学校有差异。若父母希望患童就读普通学校,需考量是否能跟上进度,因为天使症候群的学习困难可能导致进度落后。一些轻度天使症候群患童可以进入普通学校的特殊班,但父母需向校方提交相关文件。

父母可通过MRDS寻求支援

父母需要了解并接受天使症候群患童的特殊需求,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才能提供适当的照顾。若将照护责任推卸给佣人,患童可能缺乏父母的关怀,影响成长。只有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下,患童才能更好地发展。

如果父母对天使症候群缺乏了解,容易在照顾中感到压力,导致家庭不和谐甚至破裂,父母可能因此患上忧郁症,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父母应接受心理辅导,培养正向思维,深入了解疾病特征,并耐心与患童沟通,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天使症候群患童对信息的接收速度较慢,父母需以清晰且缓慢的方式表达,避免操之过急。

当父母在照顾患童时遇到困难,可寻求专业照护人员的建议,或联系马来西亚罕见疾病学会(Malaysian Rare Disorders Society,MRDS)。相关资讯可在官网(mrds.org.my)查询,父母可通过该平台获得更多帮助与支持。”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5.01.1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