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肺癌 /下】心生恐惧 无私付出 女性最易忽视健康需求

医句话:
扮演多重角色的女性,受到种种压力,有时可能会逃避治疗,忽视自己的健康。不过在另一方面,为了家庭、子女,女性亦会勇于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秉持同理心看待病患,家人也应参与其中,给予病患最大的支持。

安:安南医生
梁:梁秀梅医生
陈:陈美仙副教授

1)是什么原因让女性拒绝就医?
陈:女性对于患上肺癌后抱有一种观念,即所谓的治疗的虚无主义(therapeutic nihilism) ,从根本上来说,她们相信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能杀死癌细胞,得了癌症就等于是世界末日。再加上,在一般的印象中,肺癌的死亡率颇高,那就更加深了“等死”的念头。

这驱使她们心生恐惧而不愿求医。另一方面,女性在这个社会是一种无私付出的角色。她被教育成“你要做一个好妈妈”、“你要做个好妻子”,“你应该牺牲自己”。受到这根深根深蒂固的教导所影响,女性通常以家庭、孩子、工作优先,最终却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2)要如何让病患接受治疗或持续性接受治疗?
梁:女性一向以家庭、孩子与工作为重,健康被视为次要事项。当被确诊患上晚期肺癌时,她们感到震惊。我有数位病人就是如此。在她们的观念中,只有抽烟才有可能患肺癌,她们拥有一个小家庭,不吸烟,平日注意饮食、做运动,过得健康,却不幸患上肺癌。这时我们需要给她们时间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接着向她们讲解治疗方案。大多时候,女性为了家庭,她们都愿意给予配合。然而,有些女性为此感到愧疚,她们认为自己原本应该是家庭的守护者,患癌后给家人带来了经济与心理上的负担,对此深感内疚。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尽可能让家人参与其中,让病患得到家人的支持,不至自责;尽可能不让病患在病床上太久,让她们如常生活,照样旅游、和家人共聚。

3)治疗过程中,病患的生活会否受到影响?
梁:我们不希望病患在治疗后换来的是低质量的生活。所以我们采用口服药物为主的靶向治疗,它确实会带来副作用,但绝对是可耐受与控制的。做为医生,我会花一些时间和病患解释。比如在服药后腹泻,那我就开一些药物止泻。其他副作用尚有低白血球引起发烧(较罕见)、皮肤起红疹等。另一个比较高的风险是入院,我们都尽可能减少上述情况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口服治疗。如受致癌突变而引起的肺癌患者、动手术的病患,90%需要接受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

 

_
梁秀梅医生(Jennifer Leong Siew Mooi)
临床肿瘤专科顾问

 

4)如何让癌症患者获得平等的治疗待遇?
安:做为医生,我们会尽快引导病患做决定接受治疗。在治疗待遇上,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应及时获得有素质与负担得起医疗服务,医护人员在治疗病患时,也应秉持同理心与同情心。可惜现实中,我们面对诸多限制与分配不均的情况,包括受限于医药成本、医疗服务与仪器分配问题。举两个例子,一、比较住在吉隆坡的人与东海岸、东马小镇的人,前者较容易获得特定的医疗服务;二、用于筛查确认癌症分期的正电子扫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Scan)仪器,有四分之三都在巴生河流域的医疗中心。公共医院的系统达到饱和,私立医院则受制于医药成本。我希望可以重启在COVID-19高峰时期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进行整合、协调,建立一个中心,让病患能快速就诊。值得一提的是,医疗通膨率为10%至12%,少于一半的国人没有保险,治癌费用高昂,这给病患造成负担。长久以来,我们都在谈论医疗融资、全民医保的课题,我希望这些课题能在健康白皮书中被提出来。

陈:我认为,我们实际上需要的是多部门的合作,即卫生部、教育部、制药业、工业界、非政府组织及患者本身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至少建立伙伴关系,积极开展研究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等。举例说,在接下来5年或10年,我国出现照护肺癌患者的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不足的现象,通过伙伴的协助,我们训练癌症幸存者帮助在接受治疗的患者。

二手烟高危群 冀给予定期筛查

5)人们对肺癌有许多误解与迷思,有哪些是最为常见的呢?
梁:人们最大的误解是:烟草使用是最有可能引致肺癌的因素。其实,从多项研究中了解到,病人的家族史、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是进行肺部筛查的一个预测指标。目前的建议是45岁或以上者应进行检查。另外,我曾听闻人们谈论有关饮食与患肺癌息息相关的课题,甚至比讨论治疗的时间还长,因为他们想通过饮食改善病情。事实上,饮食与肺癌的发展并无确切的关联。导致肺癌的风险因素,除了与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mutation)、种族、家族史相关,接触氡气及在不通风下使用食用油烹煮,亦是因素之一。在台湾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中,调查了1万2000病患,肺癌确诊率为3%,尽管速度缓慢,但成功找到更多初期患者。研究也针对数个事项进行调查,包括肺癌家族史的病患、烹煮时是否通风。另外,我们也关注属高危组的二手烟人群。希望在未来几年内,我们能更全面地给此群组做定期筛查。

 

_
安南医生(Anand Sachithanandan)
心胸外科顾问
马来西亚肺癌网络(LCNM)联合创辨人

 

6)吸二手烟或家中成员吸烟会否给家中女性带来患癌风险?
安: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汙染是一种致癌物质,也是非吸烟者患上肺癌的风险因素之一。空气汙染也包括了暴露于二手烟的风险中。家中的配偶或职场上的同事是烟民,长期接触二手烟下,被认为会引发一些炎症反应。从基因上来看,这是会发生的。我认为,二手烟、空气汙染都会增加长期患病的风险。

7)在过去的执业生涯里,是否能与大家分享一两个印象深刻的肺癌病例?
梁:肺癌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有一个最年轻的病人,他27岁,刚大学毕业踏出社会工作两年。一天,他突然呼吸急促,他来求诊时,我们都把肺癌的可能性排除在外,主要是他很健壮,也没有抽烟的习惯,也未出现咳嗽症状。他呼吸困难的问题日益严重,多走一些就会气喘吁吁。于是他马上到急诊室。进行胸腔X光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出现积液,积聚于肺腔内壁。进行深入检查后,诊断出其患上肺癌。若发现症状持续4至6周未见好转,请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这样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安:在过去,人们有一个既定印象,肺癌多好发于男性,最大的风险因素则是吸烟。无可否认的是,至今为止,前述两种情况仍最为常见。然而,从临床医疗状况来看。非吸烟者或女性患者的人数在近年来有所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曾给一名29岁华裔女子动手术。她刚订婚,在新加坡觅得一份工作。在进行体检时在肺部发现一道阴影,详细检查后她证实患癌。在检查前,她并未有任何症状。我相信很多人逃过了筛查而错过黄金求治期。我们无法预防肺癌,但发现及时,它是个可救治的疾病。

 

_
陈美仙副教授(Caryn Chan Mei Hsien)
蕉赖国大医院(HCTM)
健康心理学家

 

陈:这些年来,我们开始注意到,有很多肺癌患者并没有抽烟的习惯。不幸的是,这些患者被世人定下了汙名,指责他们因吸烟才会患上肺癌,这是他们咎由自取。事实上,病患知道肺癌的死亡率很高,对自己的病情忧心忡忡,再背负这样莫须有的骂名,无形中也让他们深感愧疚,给他们带来了更沉重的心理负担。

8)肺癌病患应该得到怎样的社会支持,来建立对人生的希望?
陈:很多时候,病患与照护者都不知该向哪个单位求助。他们更抗拒被推荐予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无论是病患或是照护者,都可寻求支持团体的协助,如非盈利组织、家人,效果相当显着。然而,照护者或朋友皆未受过相关的训练,与癌患谈论生死这样的敏感课题,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如处理不当有可能会破坏彼此的关系。我们有来自官方与非官方的援助,我鼓励病患咨询这些单位。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秋蕾.2024.04.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