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犯罪率下降? 错!罪案转家中 家暴增30%

医句话:

家庭暴力事件因疫情的限制处于增涨趋势,而且因疫情引发的家暴案还有许多未被发现,预料数据持续上升中。要解救家暴受害者,旁人能够做的就是识别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的受害者,才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家庭暴力几乎成为全球大流行,其实在COVID-19疫情以前,家庭暴力一直都存在,不幸的是,这种暴力难以消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每3名女性中就有1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除了关注受害女性,我们也必须了解男性在这些情况下究竟发生什么事,在家庭虐待方面,男性似乎也被忽略。

男性人数相等于女性

最近的数据也显示,遭受家庭暴力的男性人数相等于女性,越来越多男性站出来说他们是家暴的受害者。

在疫情期间,所有种类的家暴都呈上升趋势。这里所指的家暴是身体伤害的暴力,而暴力泛指打人,也包括性元素或性虐待元素、心理虐待等。但也有一些元素有时候不被视为家庭暴力,那就是经济暴力,金钱的限制,禁止某些人行使购买可能令人愉悦物品的能力。

虐待儿童也是其中一种家庭暴力,通常,我们不认为虐待可能是儿童所为。

在欧洲,家暴服务热线在疫情期间接获的投报增加31%,东南亚、澳洲和纽西兰、美国与加拿大则分别增涨33%、30%和30%。由此可见,家暴增加30%是一个全球现象。

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全球非家庭罪案和暴力在疫情期间有下降趋势,很明显的,这是因为封锁及许多人不能外出所致。但是,这意味着这些罪案和暴力不一定是下降,而是转移至家中。

正如我所说,家暴发生率增加是不计性别、身分、性取向、年龄和宗教的。

酒精 暴力行为催化剂

为什么是家暴率增加?当中其实有许多不同的因素,第一个原因很可能是隔离和孤立感,即人们从社会结构、社交互动中被抽离,使人倾向于寂寞、挫折,而沮丧和紧张感也会增加,因为他们无法与人见面或互动所致。

一些暴力倾向的人,其容忍度很快就达到最高点,并借由打人或情感上的虐待以得到抒发。

调查显示,酒精类摄取也在疫情期间增加,其销售增至36%。要知道,酒精其实是一种去抑制剂(dis-inhibitor),这就是为何人们到酒吧或出席宴会时会大声说话,因为他们已经喝了酒精饮料,酒精发生去抑制作用。

然而,那些有暴力倾向或因酗酒而受到酒精影响的人,家暴会因此一触即发,造成伴侣对另一半施暴,对孩子或对他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施暴。其他导致家暴的原因也包括滥用药物。我们发现,通常是典型的兴奋剂(stimulants)和致幻剂(hallucinogenics)导致。

不堪失业孤独压力 反弹攻击

世界各地的政府因疫情落实强制休假计划(furlough scheme),这是因为私人企业表示无力负担,而政府将根据雇员或申请人的情况发出部分工资。

通常,这些雇员人会被视为无力能工作者,因此失去工作、撑起一家人开支等的身分象征,并可能会导致挫折。

这种情况又回到了隔离的阶段,当雇员看不见自己的同事、与家人分离等,加上失去身分象征和收入,有暴力倾向的人会在沉重的压力下展开猛烈的攻击行为。

至于家暴的幸存者或受害者,由于行动受到疫情封锁的限制,想要获得帮助的能力因此降低。

狭小住所更易家暴

也许,受害者可以通过网上向治疗师求助,不过,如果有暴力倾向的伴侣在身边,这对受害者而言是一个挑战。

我们也知道,一群人如果都被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并发生挫折事件,就可能发生家暴,这是我们观察到如今有许多大家庭居住在小公寓或小房子的小环境导致。

COVID-19疫情的行动管制也成为施暴者的有利环境,他们使用情绪暴力,这是一种通过暴力控制他人的行为,但是,此举却不明显且隐蔽,却能遏制和切断受害者与家人、朋友等支援系统。

 

_
彼得马布特(Peter Mabbutt)
催眠治疗顾问
英国临床催眠学会主席

提起伴侣就静静 或受威胁

我们能够做的是识别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的受害者,不过,在帮助受害人之前,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客观看待,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部分。我们也不要对创伤的存在做出假设性建议。

有时候,受害者可能没有说出事情的全部,他们所经历的创伤可能来源有多种解释,只有在受害者洞察和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处理他们的创伤。

在与受害者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出现这些情况,例如当提起伴侣却变得沉默寡言的话,他们可能是受到威胁或处于某种形式的虐待关系中。

受害者可能表现出恐惧或紧张、在封锁期间避开社交和其他活动,并开始提到与伴侣的关系缺乏经济控制权,还会因为遭遇或对施暴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必要到内疚,并且因为压力而服食软性毒品。

我们也会从中发现受害者因受到施暴者的控制而服食或不服食药物,并且对施暴者撒谎,例如施暴者想要受害者怀孕,而受害者服食避孕药却声称没有服用避孕药,试图打破施暴者的威胁。

对性行为感到压力或反感,投诉伴侣在他人面前贬低他,自觉健忘和经常记错事情,因为施暴者指受害者所说不正确、记错等导致。除了施暴者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行为感到内疚,受害者也会对伴侣的坏习惯负起责任和指责。

进入解离状态难被探索

受害者会与亲友保持疏离,并在出现人前时显得有些空虚,这是一种解离(dissociation)心理状态,很多原因促成解离,其中这是一种虐待的求生机制。

受害者可能出现其他状态如情绪过大或没有反应、过度坐立不安、认知过程容易分心、把愤怒转移到他人身上等。

我在观察遭暴力对待者的经验发现,受害者可以进入非常深的恍惚状态,这是解离产生的结果。我们也会发现受害人有抵制介入恍惚状态的防御机制,这是身体为拒绝无意识威胁而自发行为。如果我们尝试要深入探索,进一步探悉受害者的过去或寻找正面的资源时,可能诱发对方启动防御机制。

勿用引导或审问方式

在处理家暴受害个案时,如果对象涉及未成年者,则需优先考虑法律保护的问题,治疗师有必要咨询地方法律或指南。

我们可以采用检定模式(Meta Model)温和谈论,并在提问时抱着开放态度,切记永远不要使用引导性问题,避免意外制造其他不存在的问题。

不要用审问的方式发问,这会道致另一种虐待,如果对方对一系列问题感到不舒服或感到被虐待,就别再继续下去。

承认受创才能治疗

也不要把对方标签为受虐或暴力者,因为这会被视为侮辱,你有可能遭他们拒之门外,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承认这一点。

面对家暴案受害者,只有在获得这方面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处理他们的创伤,而且,只有在受害者已承认受创,而你又没有这方面资格的话,才能把他们引荐给其他治疗师。

如果受害者还没有做好准备承认受创,建议给对方一些时间,因为创伤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下被确认,而且,与治疗师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完成个过程。如果治疗师本身也陷入这方面的问题,最好是寻求临床视导(clinical supervision)的帮助。

心理健康服务严重超支

由于COVID-19情的关系,全球为受到虐待或家暴幸存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严重超支,我们知道这些受害者面对沉重的负担,因此有数个改善当前情况的建议。

第一是呼吁更多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帮助缓解被虐幸存者的压力,同时也帮助舒缓医疗系统的压力。

蛮有趣的是,研究显示人们乐于通过基于技术的方式进行分享,而且研究也显示,基于技术的干预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线上治疗有效免染疫

这很有趣,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确实需要关注,因为封锁期间,我们都被迫进行线上治疗,并看到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线上治疗不会有传播COVID-19的风险。

总结来说,家暴案因疫情的限制处于增涨趋势,而且,因疫情引发的家暴案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我们认为数据会持续上升。”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特约.笔录:包素菡.2022.01.2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