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止痛药中草药 破坏肠黏膜屏障惹肠漏症
医句话:
小肠的黏膜细胞是彼此紧密结合的,就像屋子的水泥墙那样,一旦出现缝隙雨水就可渗透。当肠道细胞出现缝隙,毒素、过敏原等就可穿越屏障并进入血液中,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引起五花八门的症状。
“‘西方医学之父’希伯克拉底(Hippocrates)在2400年前说过,身体的大部分疾病都与肠道有关。人体大约70%的免疫系统位于肠道,更有许多神经传导物质和荷尔蒙,因此肠道与我们的情绪、睡眠和食欲都有关联。
小肠其实也是属于与外界接触的器官,随着我们每日进食,食物进入肠道后会被肠道细胞消化、分解和吸收,经微血管将营养传送全身。正常而言,肠道黏膜细胞是彼此紧密结合的,负责吸收营养成分,具有屏障功能,隔绝不该吸收的东西。凡是未被消化完全的食物大分子或毒素,皆无法穿越肠黏膜细胞进入血液中。只有食物经分解后之营养素,才能透过各种机制经由肠黏膜细胞或是细胞间隙被送到血液中。
如水泥墙出现缝隙渗水
因此,若肠道细胞不健康造成细胞漏洞、缝隙,细菌、病毒、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麸质 、蛋白质等)或毒性物质(农药、重金属等)便有机会从缝隙跑进血管里,到达全身。就像房子的水泥墙一旦出现缝隙,雨水可渗透一样,当肠道细胞出现缝隙,毒素、过敏原可进入体内,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
肠漏症(leaky gut syndrome,图1)在医学上算是较新的研究,属于症候群而非一种疾病,可引起五花八门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皮肤过敏、偏头痛、便秘和腹泻等,可以归类为几大类。首先与功能性肠疾病有关,譬如大肠功能失调,患者可能会不明原因地拉肚子、肚子胀气,有些会便秘,有些则是有肠躁症(IBS)。更严重一点可能会引发溃疡性肠炎,或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一种慢性肠炎)。
其次,肠漏症状可造成一些患者的代谢症候群,如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等,甚至引发自体免疫性疾病,譬如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症等。过敏方面包括食物过敏、鼻炎或皮肤炎、结膜炎等。
肠漏症亦可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或是身体慢性发炎。另外,若是影响大脑,可能会造成患者沮丧、焦虑、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阿兹海默症等,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当然,不是说以上的疾病都与肠漏症有关,当中可能存在重迭的地方,只是目前研究发现肠漏问题可能会与这些疾病有关。
与食物不耐互为因果
至于食物不耐与肠漏症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疾病问题。若长期食物不耐,食物过敏分子会刺激肠道黏膜以及肠道淋巴组织,使肠黏膜细胞产生间隙。如此一来,许多食物的过敏分子、毒素、坏菌等可因此经由受损的小肠细胞间隙渗入淋巴液及血液中,引起全身免疫的失调,产生许多慢性症状,包括皮肤过敏、鼻子过敏、气喘、头晕、头痛、慢性疲劳、肠躁症、自体免疫疾病、肌肉疼痛、关节发炎、忧郁症等,这都是因食物不耐而引发肠漏症所致。
反过来看,当患者是因药物或肠内坏菌过多等其他因素造成肠漏症,使得许多未分解完成的食物大分子(尤其许多过敏原即是大分子蛋白质),从肠漏缝隙渗入血液及淋巴液中,也可诱发食物不耐反应,产生上述的症状。
当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大分子(尤其是蛋白质类),在没有消化完全的情形下进入血液或是淋巴液中,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启动一连串‘保护机制’,进而对该食物分子产生抗体,如免疫球蛋白E(IgE)或是第四型免疫球蛋白G(IgG4)抗体。这些免疫反应可能是急性过敏反应,譬如如荨麻疹、神经血管水肿、气喘;或是慢性食物不耐反应,如慢性疲倦、慢性皮肤湿疹、头痛、关节酸痛、肌膜炎、肠躁症等,更甚者可能产生自体抗体攻击自己的组织,造成自体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干燥症和硬皮症等。
5R法则重建肠道
肠漏症的治疗,或称肠道重建的法则有‘5R’。第一是移除(remove)对肠造成伤害的物质,譬如过敏或不耐食物,已知加工食品、精致、高糖、高盐、高刺激性食物会造成肠漏修复变慢,也需要避免。患者应尽量选怿不过敏、原始与天然食物,譬如对牛奶或是乳制品敏感,就应该避免相关乳制品至少两个月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麸质(gluten)过敏是造成肠漏症的单一最大原因。麸质是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中的一种蛋白质混合物,因此肠漏症者应避食,尤其是患有自体免疫疾病的人。改善方法一样是避开至少2个月,之后采食物轮替法进食。
其次为补充(replace)修复肠漏的必需营养素。若胃液、胰液或胆汁分泌不足,那么从天然水果补充酵素,可改善分泌状况,食物的吸收和分解也会比较好。
第三为重植(reinoculate),可补充益生菌以降低肠道坏菌,并借此调整肠道淋巴组织免疫功能。再来就是修复(repair),持续以日常的健康饮食来修复肠道黏膜。患者也可补充营养素,例如Omega-3脂肪酸和锌(zinc)以提高上皮细胞修复的速度。
最后,患者需要再平衡(rebalance)生活习惯及身心。在调整了前4R之后,需要将生活节奏放慢,让身心灵、生活习惯配合肠道的节奏,就可以将肠胃道按下重建(reset) 键让它回到健康的状态。
4种不可或缺营养素
在预防肠漏症上,有4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摄取益生菌可增加肠道内好菌数,减少坏菌数,帮助舒缓不稳定的肠道,重新平衡肠道菌群生态。
其次是补充酵素。酵素可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降低肠内过敏蛋白渗入血液及淋巴液中的机会,帮助扩大肠壁间隙慢慢恢复正常。
另外,透过鸡蛋、牛奶、鱼、肉类等食物摄取麸醯胺酸(glutamine)可修复肠壁的损害及空隙,改善肠漏症,并可降低致敏蛋白或毒素从肠漏缝隙渗入血液及淋巴液中,降低发炎。
摄取Omega-3脂肪酸可减轻炎症性肠疾病的症状,也有利修复漏肠,方法包括服用补充剂或多吃鲑鱼等含Omega-3脂肪酸成分的食物。
避免便秘 减细菌久留肠道
除了以上4大营养素,预防肠漏也需要饮食调养。建议多摄取富含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像是黑豆、花椰菜、南瓜和番薯等。胶原蛋白则有助分解蛋白质,舒缓肠道内壁,修复受损的细胞壁。 鸡、牛、羊或鱼的骨头熬成的汤,含胶原蛋白及修复肠壁所需要的胺基酸。
另外,保持充足水分,避免脱水导致便秘,减少细菌久留在肠道、刺激肠壁,可降低肠漏症的发生。大家也应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纠正挑食习惯、均衡饮食,以及进食时细嚼慢咽。
最后是不应滥服药物,如抗生素、消炎药、止痛药、化疗药物或中草药,长期服用都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肠漏症。”
肠漏症3问:抽血检验IgG4
问1:那些因素可能造成肠漏症?
答:部分研究显示,压力、营养不良、饥饿、酒精、细菌、病毒、药物(抗生素、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类固醇等)都有可能造成肠漏症。
- 肠道坏菌过多,制造过多毒素。
- 寄生虫、细菌感染等都会增加肠漏发生的几率。
- 化疗药物,原意是要杀死快速分裂增生的癌细胞,而消化道的黏膜细胞也是快速分裂增生的细胞,因此一并遭殃。
- 酵素不足:暴饮暴食、本身胰脏功能不足、胆囊切除手术后或是脂肪肝都有可能造成酵素不足。
- 低胃酸:滥用胃药导致胃酸酸度不足,对食物的杀菌能力下降,易致感染,也会造成肠漏。
- 饮食:精致(高油脂、高糖食物)、低纤维饮食、摄取过敏原食物(譬如牛奶、蛋白)、摄取受汙染的食物等。若纤维摄取量太少(每日低于20至25公克),会造成短链丁酸不足,肠细胞能量供应短缺,引起肠漏。
问2:如何诊断肠漏症?
答: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肠漏症,最准确的方法就是进行小肠内视镜,取黏膜做切片检查,惟属于侵入性检查,比较不建议。另外也可透过尿液检测小肠渗透压,但此项检测过程繁琐,一般也较少执行。最理想的方式是透过抽血进行慢性IgG4食物不耐过敏原检测,或是以一滴活血检测,看血液中是否有不明斑块、细菌的存在,来辅助肠漏症之诊断。
问3:哪些人是肠漏症的高风险群?
答:
- 生活或工作上高压、易紧张者。
- 感到疼痛就吃止痛药、感冒就吃抗生素者。
- 经常吃罐头、加工食品、甜食、含糖饮料、酒精性饮品者。
- 三餐不定时、外食族、暴饮暴食、爱吃太咸者。
- 消化道机能差,肠道坏菌多。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