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行补 不需不补

问:请问什么是补虚药呢?只有病人才可吃,还是当成补品来吃?

答: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药物,即称为补虚药。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和补阴药。

补气药:补益五脏之气,如补脾气、补心气、补肺气等,药性甘温。补气药是分别根据五脏的虚损不足而下药,用于消瘦、容易感冒、气短、喘促、乏力、虚汗等症状,常用的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红枣等。

补血药:治疗血虚证,药性甘温,多用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失眠健忘、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症,常用的有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等。

补阳药:补助人体阳气,药性温热,主要用于肾阳不足之症,表现为畏寒、四肢冰冷、尿频、腰酸、腹部冷痛、小儿发育不良、不孕、不育等,常用的有鹿茸、杜仲、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冬虫草等。

补阴药:能滋养人体阴液,药性甘寒,有润燥、清虚热的效果,常用于皮肤干燥、口干舌燥、肠道干燥便秘、干咳、潮热、失眠等阴虚证,主要有南或北沙参、百合、玉竹、枸杞、石斛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虚药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肝脏、脾脏和骨髓等器官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改善脂质代谢,降低高脂血症,也能提高学习记忆功能,改善虚证患者内分泌功能减退,延缓衰老、抗氧化、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促进造血功能、改善消化功能等多方面作用。

补药看似对人体都有好处,但疾病和人体都有虚、实、寒、热之分,即便是病人服用补虚药也需经过辨证,精准用药,方能补之有益,药到病除。一般人,如无其他不适,按需行补,不需不补,若服用补虚药作为日常保健,需注意几点:

1.尽量选用药性缓和,没有竣补之性,我们又称为药食同源的药材,例如红枣、龙眼、枸杞、莲子、百合、山药、玉竹、石斛等。这类补药比较不容易引起上火,也不容易因过度补益而造成身体负担。反之,如黄芪、当归、鹿茸就属于温性药物,补助药效较强,过服或误服容易燥热。熟地、阿胶、何首乌等则由于质地滋腻,不易消化,脾胃功能较差者较不合适。

2.补药剂量勿过大。作为保健一般剂量在3至9克左右。

3.必须按照体质来进补,平日容易上火的宜用甘凉的补阴药,如玉竹、百合等;畏寒肢冷的可选用较温性的食疗如生姜、龙眼、当归等。

自古以来,养生是中医学的极大特色之一,其内涵丰富多彩,《黄帝内经》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老老余编》:“身闲不如心闲,药补不如食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由此可知,药食进补只是其中一个小部分,若平日饮食油腻煎炸、熬夜、运动不足、情绪紧绷压抑,只凭补药远远不足以弥补身体的损伤。

放松心情、饮食均衡、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养生之法,也是中医强身健体的真谛。

-

陈文恬中医师

文章来源:
问药 · 陈文恬(中医师)· 2021.02.2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