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高吃不胖·非發展迟缓·釐清类型尽速求医
医句话: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为人父母的辛酸,过去成长是否出现迟缓包括体重是否达标、与同龄孩子相比是否较矮小等,一直是父母所关心,随着资讯的发达,如今父母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发展,换言之成长迟缓与发展迟缓虽是两回事,但重要性不相伯仲。
“一直以来,儿童成长迟缓为父母所关注,比如是否长高了?是否长得壮了?但儿童发展是否出现迟缓亦是必须关注之事,倘若在5岁前其发展曲线无法达标,意味着这名儿童也许日后将有学习障碍或认知障碍,对往后日子影响深远。
儿童发展迟缓可分为4大部分,分别是发展动作迟缓之大动作(gross motor)与精细动作(fine motor),以及语言沟通(language & speech)发展迟缓,及社交及认知(social & cognitive)发展迟缓。
当宝宝出世后的每一次疫苗注射,例如政府诊所的国定疫苗注射时间表是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五个月、第六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医护人员会询问家长们,是否有宝宝照顾上的任何疑问并进行简单的筛检,至于儿科医生,则会进行更进一步的筛检评估,以确保儿童的发展是否处于和他年龄相符的里程碑,倘若出现迟缓(delay)就必须多关注,并找出原因,尤其是病理性的原因,及早寻求解决方案及介入治疗。
5岁 儿童学龄分水岭
发展迟缓有一些常见的例子,比如孩子何时开始会走路?在一般情况下,儿童在出世后第12个月左右已能开始独立跨步走路(也许只是几步而已),若是到了18个月尚无法独立走路,则可视为大动作发展迟缓,此时必须关注是他的肌肉是否健全发展,或是神经线等是否有受损等,在临床必须确保小孩没有脑神经和肌肉病变,常见的特别是男孩会有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简称杜兴氏肌失养症)。
再来是语言的接受及表达能力,小孩一般上会先接受(receive)再表达(express)。孩子牙牙学语先发出声音,然后就会有音调的变化,慢慢地把字韵押在一起成词。
通常到了14个月,孩子是可以发出一个有意义的单字,可以是‘妈妈’,但必须是配在一起的,而不是泛指所有的东西都是‘妈妈’,意思是当孩子说‘妈妈’指的是母亲,而不是喝奶或是其他东西;而到了第24个月即两岁时,孩子必须有能力把两个单字组成一个词的能力,比如说‘我要’或‘我怕’等。
如果有转介案例是语言发展迟缓的话,我们通常都要筛检孩子是否有自闭(autism)的相关症状,毕竟很多时候,自闭症的小孩一般上都会有语言沟通发展的问题;在临床上,我们会把5岁以前称之为发展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5岁后即为学习或认知障碍(learning difficulty),这是因为5岁是儿童学龄前后的分水岭。
长期接触3C 语言發展迟缓
在过去,由于普遍上更多关注成长迟缓,以致忽略了发展迟缓的重要性,但其实两者有其关联性,一个常见的例子即可说明,一个儿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造成他的肌肉无法支撑其身体及头部站起来,因此亦也影响了他学习走路能力。
此外各种在成长迟缓中的因素比如生理缺陷问题中的基因,如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PWS,又称小胖威利症)、特定症候群如唐氏症(down syndrome)、荷尔蒙分泌不足如先天性甲状腺低下(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等都会造成发展迟缓。
发展迟缓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原因,先天因素包括之前曾提及的基因缺陷、特定症候群、荷尔蒙分泌不足、或身体构造有缺陷如心脏有孔、早产儿、母体感染、遗传性疾病如代谢性疾病等,至于后天原因则包括脑膜炎、脑瘤、意外发生、营养状况、甚至是家暴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出现发展迟缓。
就如之前曾提及的语言沟通发展迟缓的孩子,在临床上经常可看到的是小孩到了两至三岁都还没学会讲单字,在诊断时医生必须先排除自闭及听觉障碍,但很多时候是由于孩子身处在双薪家庭,交由他人照顾,在缺乏沟通或长时间与3C产品打交道,只活在虚拟世界而忘了如何与他人沟通,或许以前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身处在这个5G时代,已无人会对此质疑。
3因素致成长迟缓
在讨论发展迟缓的同时亦不可忽略成长迟缓,在很多时候,两者是同时出现,在治疗上亦必须相互辅助才能让疗效达到最佳,因此进一步了解成长迟缓是有必要的。
通常在谈及成长迟缓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营养不足,但在一些时候并非仅是营养的问题,而是来自其他方面,比如初生宝宝有先天性疾病如心脏有孔、或者是因生病或活动量增加而导致消耗过大等,在逐一解决这些因素后,或可改善生长迟缓。
我把宝宝成长迟缓归类为3个因素,即第一无法摄取、第二消耗过大以及第三没有被提供足够的营养,无法摄取即宝宝有病理性问题,造成他无法摄取所需营养,至于消耗太大则指的是所摄取的营养与其消耗不成对比,而没有被提供足够的营养则可分为营养不足或营养受限。
不管认同与否,营养确实与经济能力有直接关系,经济能力较差的家庭为宝宝提供的营养是会有不足,当然这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亦有关,而营养受限则是现代家庭中出现的另一‘奇景’。
大人自以为是 宝宝营养受限
我之前曾接触一名母亲,在健康饮食中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本身奉行‘少油少盐少甜’的饮食同时,也不允许宝宝的食物中有半点油脂,再不然就是只给孩子吃纤维性食物如麦片等,其实小于1岁的宝宝,并不鼓励单纯吃麦片。
根据一项在2019年的研究报告,大马的儿童成长迟缓趋势是处于上升趋势,很多人或许认为儿童营养不足是在内陆地区或郊外等,而首都吉隆坡理应不会出现,但恰恰相反,至今在吉隆坡仍有儿童因家庭贫穷而出现营养不足,这是一个资源包括教育、经济及医疗等分布不均下的结果。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营养问题,那就是贫困家庭因经济能力有限而给予宝宝的营养不足,至于富有家庭则因‘懂太多’而诸多限制,比如父母因本身的饮食习惯,或根据一些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而对宝宝的营养进行限制,比如为了避免宝宝过胖而已限制饮食,造成宝宝缺乏在他这岁数所需的营养。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父母咨询营养师,甚至若宝宝已经出现因营养受限而出现成长迟缓,或已有发展迟缓的征兆,必须尽速向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士寻求协助,包括改善宝宝的吞咽及喂食等,避免衍生更严重的问题。”
發展迟缓Vs成长迟缓2问:90%不偏离發展里程碑
问1:诊断孩子是否有发展迟缓可有哪些参考资料呢?
答:有的,在政府诊所(klinik kesihatan)的婴儿疫苗注射手册就有相关资料,也可以参考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中的儿童部分,当中有一个手机程序软件,可以让父母追踪小孩从第二个月、第四个月、第六个月、第九个月、第12个月、第18个月、第24个月、第36个月、第48个月及第60个月(即5岁)的发展里程碑,必须提醒父母,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或步伐或不同,因此医生会给予所谓的缓冲期,任何疑问必须咨询专业人士为佳。
一般上90%的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偏离发展里程碑,只有少于10%才会偏离、偏离多远?原因在哪?病理性或功能性?可变抑或不可变等?当父母有所顾虑或担心而向医生申诉,医生一定要把它视为问题并去解决,而不是把它扫在一旁。
问2:成长迟缓及发展迟缓,何者更棘手?
答:两者皆棘手,不过若一个孩子只是成长迟缓,即体重过轻可以在营养方面着手即有望得到改善;若是发展迟缓如无法清晰表达言语,在诊断后是纯粹缺乏沟通或刺激(under-stimulation),那只要找出问题所在并着手改善,比如寻求言语治疗师进行持续语言沟通治疗即可有望改善,但若是两者(成长迟缓及发展迟缓)并存,那就更为棘手。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