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跟风”却跟错风 国人健康识能仅6%

医句话:

大马要成功在全国医疗方案上取得跃进,必须要解决现有的挑战,包括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照护鸿沟丶通过科技改变思维及行为丶发展远程医疗及推动医疗照护的改革。全国及各州展开跨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让我国的医疗持续创新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并取得最佳的结果。

私人制药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NUS Enterprise)合力制作并推介《亚太区健康心脏,健康老化》(Healthy Hearts, Healthy Aging Asia Pacific)报告中专属马来西亚的版本,其中也涵盖多名心血管疾病专家的见解。

这项针对大马情况的报告,探讨大马人口逐渐老化与心血管疾病对于我国卫生保健系统所带来的负担问题,并且呼吁政府通过与公共机构丶私人领域和社区密切合作,采纳创新科技和医疗方式,如何改善和预防丶治疗有关疾病以及照顾病患者。

为了支援大马非传染性疾病全国策略方案(NSP-NCD),这项报告提出了创新医疗方案中的三个核心范围,包括数码化医疗创新丶新的循证医学及远程医疗,以应对心血管疾病病例增加的问题。


改善心脏病负担 从4领域着手

“2020年,我国将迈入人口老化,有更多人因此患上心血管疾病及背负着疾病负担,而心血管疾病远比死于癌症及肺炎的患者来得严重,这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被确诊后仍持续存活,但是却什么也做不了。

根据研究,我们需确定4项主要的领域才能改善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负担,第一项是卫生系统必须将从传统的急性护理模式转换为更加注重预防性丶更具价值的护理模式。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希望我国的卫生系统能够更注重预防性政策,只是,预防性政策需要时间才能看到其效果,我们必须更努力教育民众,健康地老去才能活得无负担。

第二项是要加强对民众丶医患及政策制定者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最佳控制。无可否认,学校的卫生教育做得好,孩子们普遍对健康和疾病都有一定的认识,不过,这不表示我们已做得足够,因为有了良好的教育和健康意识,但能否长久维持下去仍是个未知数。

第三项则是加快采用迅速丶更易获得的创新疗法或技术,以改善患者预后。第四项则是需要数据和更多研究来了解当前疾病负担和未来计划。

临床上有许多年轻的心脏病发作病人,有些年轻人到医院求诊时被发现是胸部感染,但是必须住院观察,因为这些病人有呼吸困难的问题,经心脏扫描确诊是心脏衰竭。

知道和落实是两码事

这些病人都很年轻,年龄三十七八岁,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丶高血压或其他风险因素,因为没有接受筛检。他们也是活跃的一群,担任行政人员住在城市,对健康都有足够的醒觉和知识,但是仍过着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醒觉和知识不代表就会实践,具挑战性的是要如何把这些人的醒觉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而不只是空谈。

另外,许多人在管理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依从性低,尤其在药物治疗方面,因为病人不愿意服食多种药物过日子。其实,越多的药物治疗表示病人的心脏病或中风风险越高,需要更多的药物降低疾病风险,当然多药治疗有其副作用,无论如何,治疗的好处都是多于副作用的。

真正依从药物治疗的只有少数病人,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药物治疗。其实,药物的制造已越来越进步,已有综合性药丸,以一颗来取代多种药物,减少病人服食多药的压力和困扰。这些医药新科技的帮助,目的是要让病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之余,也可以更健康地活下去,因此值得我们投资。”

-
沙兹里副教授(Sazzli Kasim)
心脏内科顾问
玛拉工艺大学(UiTM)医药中心院长



我国人口老得快

“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血管疾病丶癌症丶糖尿病等非传染所得,这些疾病的病发率持续在上升中。人口老化也是全球正在面对的问题,重点是我国的人口比起其他国家老得更快。欧美国家迈入人口老化还有50年的时间,这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改变,包括强化各系统丶社会支援,而许多中低收入国如大马则快速迈向老龄化的社会,政府需要与时间赛跑以对抗人口老化的到来。

我国目前有7%的人口年龄65岁以上,预料2040年,即20年后将有14.5%或两倍更多的人口老化,如果我们都可以健康地老去,那么,政府也许不需要太担扰,但是,我们或身边的人有不少是心脏病或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者,虽然我们都可以活着老去,但是年纪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这使政府在对抗人口老化的努力上更吃力。

为什么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丶糖尿病同属非传染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都有相同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健康饮食丶保持运动丶不烟不酒等,而且患上这些疾病并非个人选择,很多时候是环境导致或更早地暴露在风险因素下所致。

政府积极推动各种运动以提高人民的健康知识和意识,可是,这并不等同于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就像医生明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是仍有医生有吸烟习惯的道理一样。

健康识能:身体力行健康知识

马来西亚的健康识能(health literacy)低,根据2015年的调查,我国健康识能率只有6%。这里所说的健康识能是指人们不但拥有健康知识,而且身体力行。

另有药厂在我国进行有关糖尿病的调查,发现多数人知道糖尿病危害健康,但是对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因素表示不知情。由此可见,醒觉运动或教育还是需要的,但是要集中人们的焦点才行,因为我们面对太多的健康问题了。

国人还有概念偏差的问题,认为自己足够健康而不会患上糖尿病或高血压,有些人则相信他们所相信,例如拒绝正规治疗并相信偏方等。我们需要媒体协助和塑造正确的概念。

大马人也爱‘跟风’,例如一阵子风行饮用珍珠奶茶时,大家都花钱排队购买,也不管这些茶饮有多高的糖分,这是负面的风潮,如果大家都往好的丶正面方向去做的话,相信其他人也会‘跟风’,落实良好和健康的生活。

-
菲苏依斯万医生(Feisul Idzwan)
公共卫生顾问
卫生部非传染性疾病副总监


欠缺实践 科技再高端也没用

保健数码化的采用比其他领域来得落后,当中有很多因素,主要的还是回到人性因素,例如一个人获得了步行记录仪或健康智能工具,但是不代表他隔天就会马上进行跑步或实践健康的生活,这就是人性。

即使拥有再高科技的保健工具,如果没有实践,那仍是一个工具,除非人们拥有了改变的念头,思考过为什么要改变,才会付诸于行动,那么,保健工具就能发挥作用。

此外,环境支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拥有良好的保健工具,但是却没有地方或安全的步道可以跑步也不行。

须了解数码医疗互动目的

另外,许多人没有在患病初期进行扫描,导致我国尽管有全国性的扫描计划,还是有高比例的心血管疾病病人未被治疗。这也是人们的思维和行为问题,因为要求服药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比例也不太理想。在高血压病人中,主要医疗机构中按时吃药的比例只有大约53%。

我们需要创新的方式来纠正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即使人们获得相关的资讯,被诊断患病及提供免费的医疗,他们还是选择违反直觉的决定。我们需要研究为何人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医疗方案的数码化及创新具有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潜能,然而这需要了解人们与电子医疗产品互动的目的,以解决人们不愿使用科技及使用率过低的问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包素菡.2020.06.0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