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养生,周志辉,吃糖,甜食,儿童,过动,分心,ADH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吃糖会使儿童过动或分心?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小孩喜欢吃甜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家长们大多都会对小孩吃糖或甜食有严格限制,除了担心甜食会容易使小孩有蛀牙、变胖等问题外,很多家长也对甜食有可能导致小孩过动或不专心坚信不移,对甜食普遍都有负面的印象,觉得坏处比好处多。那小孩爱吃糖是不是造成过动和分心的元凶?

大家常听到吃糖会导致“过动症”,所指的其实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又称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者在神经行为发展上有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和易冲动,在儿童时期尤其普遍,平常会表现得特别顽皮、坐不住和爱讲话等。ADHD的患者可能会有注意力不足或过动的单一症状,也可能两种症状同时出现,所以并非所有病患都是调皮的,也有一些是较容易发呆和注意力不足,在动作反应或学习表现会慢一些,只是过动的部分较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认知误判“sugar high”现象

在1980年代曾有研究提出吃糖越多的小孩,他们会出现较明显的过动倾向或短期兴奋的现象,推论出吃糖会导致儿童过动,坊间很多人对这个说法都深信不疑,并称这些吃完甜食后变得兴奋的反应为“sugar high”。很多家长也因此担心孩子过动、读书不专心,坚持不让孩子食用各类甜食。

然而,过去三十余年其实不断有研究推翻吃糖会使儿童变得过动或不专心等说法,许多研究都指出孩童饮食行为与ADHD并无任何直接关联。

举例来说,1994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就刊载了一篇值得关注的研究,研究团队找来一群被认为吃糖会亢奋的儿童,分成3组,在9个星期当中各组分别轮流食用蔗糖(每天过百克)和两种无热量的代糖,观察和评量吃糖对行为表现的影响,但研究显示吃蔗糖并未促使儿童产生过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失控等负面影响。2011年韩国的檀国大学(Dankook University)也发表了一项共招募107位学龄儿童的研究,同样支持吃糖与儿童的专注力、学习能力和过动行为无直接关联。

纵使如此,不少听说过吃糖会引发儿童过动的家长,都觉得自己体验过小孩吃甜食后会比较坐不定,这又该如何解释?我们可以从1994年发表在变态儿童心理期刊(JACP)中,一项专门针对两群妈妈的有趣研究中找到答案。在该研究中,其中一群妈妈被告知自己的小孩吃了大量的糖,另一群妈妈则被告之小孩没有吃糖,而所有小孩其实都没有吃糖,研究却发现前面的妈妈们会偏向误判自己小孩比较活跃和过动,而且会比较紧盯和靠近小孩,在活动上的管制和指责也较多,吃糖会导致过动的说法反而引发了家长的一种“期望效应”(expectancy effect),在认知上以为小孩因吃糖而变得顽皮。


问: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就应远离甜食吗?

从上文可知,至今仍无证据显示吃糖会导致儿童过动、注意力不足和分心,“sugar high”也不存在。根据许多研究的推论,引起ADHD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生活环境、家长的工作类型、心理发展、饮食教育和习惯、生活型态等等可能性都有,有太多潜在原因会影响小孩的心理因素。总之,ADHD的确切原因至今仍未有定论,而且也有遗传性,由于甜食并非过动行为和认知能力问题的起因,不要以为简单远离含糖饮食就能避免。不少网络资讯教导家长们遇到有注意力不足或过动的儿童,就要约束精致糖的摄取,但其实他们更急需的是正确的辅导咨商,建议及早向儿童心智科医生就诊,尽早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学业及情绪控制,才是上策。
 

周志辉
周志辉,【食在安心】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荣誉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博士,德州农工大学食品加工硕士。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文:周志辉· 2020.01.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