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不是病·三管齐下找音源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8日讯)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来声源及因素下,脑部在体内所产生的声音;耳鸣者听到的声音,可以是间断性或持续性,让耳鸣者无法专注上课及工作,有者甚至无法忍受耳鸣所带来的困扰而引发自杀的悲剧。

耳鸣,是听力受损及衰退的症状,也可以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所发出的症状。以头疼为例,头疼并非一种疾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时所产生的症状,耳鸣亦是同样道理。

听力学家曾丽璇(Tan Lee Xuan)指出,“耳鸣可以是间断性,耳鸣者早上耳鸣,晚上就停止,也可以持续性,有者从早到晚受耳鸣困扰。”

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她说,耳鸣者听到的耳鸣声因人而异,有些人听到“咿咿咿……”或“嘟嘟嘟……”声,有者会听到类似蟋蟀声或飞机噪音;耳鸣的声量也大小不一,有人听到轻微的声音,有者却很大声。

一个人有时候在安静的情况下短暂耳鸣几秒至1分钟,乃正常现象;若耳鸣情况持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得多加留意。

“耳鸣者在晚间静下来时较容易察觉耳鸣,其实耳鸣一直都在,只不过白天周遭噪音多,耳鸣者没注意而已。”

她指出,长期耳鸣可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他们耳边一直传来鸣声,让其无法专注办事,影响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耳鸣者会因此感到心烦意乱或忧郁,有者甚至因无法忍受而萌轻生念头。”

佩戴助听器半年助舒缓

曾丽璇指出,耳鸣者要解决耳鸣,就得找出耳鸣的潜在因素,一般与听力受损或衰退脱离不了关系,医生会建议耳鸣者戴上助听器以改善听力,舒缓耳鸣情况。

她说明,部份耳鸣者佩戴助听器后,较专注在与他人的言语层面,分散对耳鸣的注意力,渐渐习惯耳鸣的“存在”,反之有人戴上助听器后,耳鸣声显得更大。

她强调,耳鸣问题并非在短短一两个月可解决,至少得3个月至半年时间才可获得舒缓。

找专家协助学习与音共处

曾丽璇表示,单凭助听器,未必能解决耳鸣,耳鸣者得靠耳鼻喉外科医生、精神专科医生及听力学家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不“介意”耳鸣的存在,慢慢习惯与它共存。

“三方一般会合作找出耳鸣者原因,但这并不容易,我们会为耳鸣者进行心理辅导,教导他们什么声音该听,什么声音不该听,尤其专注在言语上。”

她强调,让耳鸣者不要“注意”耳鸣的存在,是解决耳鸣的首要策略,当耳鸣者心理上慢慢接受及习惯耳鸣,其情况自然获得舒缓。

她说,耳鸣者可尝试耳鸣声音疗法,在助听器设置不同频率的轻音乐,如海浪声或风声,掩盖耳鸣之余,也可听见他人的声音,唯此做法不普遍。也有部份耳鸣者未采用助听器,选择在睡觉时播放轻音乐掩盖耳鸣。

0
曾丽璇(首邦市)听力学家

不戴助听器避免这样做……

1.不去太安静或太嘈杂的地方,避免影响耳鸣程度

2.勿陷入压力中,压力会诱发耳鸣

3.注意饮食,不要吃太咸的食物

耳鸣种类

自觉性耳鸣:

此耳鸣者较普遍,他们听到耳鸣,旁人却听不到

他觉性耳鸣:

医生使用听筒检测时,可听见耳鸣者耳鸣的声音

导致耳鸣7大原因:

1.听力衰退或损失

耳朵可分为外耳(耳廓及外耳道)、中耳(耳膜及听小骨)及内耳(耳蜗),若耳朵部位出现问题,或可能导致耳鸣。

2.老化

听觉神经线及细胞随着年纪渐长而衰退或受损,继而产生耳鸣。

3.噪音

长期在噪音环境,如工厂或飞机场工作;或长期戴上耳机听音乐。

4.咖啡因及酒精

摄取咖啡因及酒精或导致耳鸣,情况因人而异;有者饮用两杯咖啡就耳鸣,有人在饮用10杯咖啡后却安然无事。

5.糖尿病及高血压

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因血管受损,提高耳鸣风险。

6.压力

人们承受压力或增加耳鸣风险,相反地,人们也可能因耳鸣承受情绪压力。

7.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影响其中一侧的听力,症状除了听力受损及耳鸣外,患者也会感到晕眩。

 

******所有文章及广告内容所提及的产品、服务或是个案只供参考,并不代表本报立场,任何疑问请向有关部门询问或请教医生。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报道:叶佩盈·2017.02.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