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养生,吴奕品,医生与病人,同理,看病

同理

一个月前感染了A型流感,高烧不退、全身肌肉痠痛、鼻涕狂流不止,这些症状著实令人难受。同业好友问我,自己使用消毒棉簽挖自己的鼻孔采集鼻涕样本的感觉如何?坦白说,感觉确实不怎么好。

这是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每天对着各式各样的病人,接触成千上万的病毒细菌,若非金刚不坏之身,有时难免受到这微生物的侵害,只能怪自己粗心大意,忘了为自己注射预防针。自己受感染事小,若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小孩,则成千古罪人了。

拿针扎人扎惯了,却始终无法拿针扎自己,唯有在痊愈后带着内子让朋友为我们注射疫苗。也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坐在病人的位子上,“忍一下,不痛的”这句每天都在重复著的台词,怎么出自別人口中,听在自己耳中时,却是令人异常惶恐?

扪心自问,自己在待人处事之时到底付出了多少的同理心?身为医者,面对着自己不曾患上的疾病,该如何切身体会病人的感受呢?

我想这不单侷限於医者,每一天翻开报章,有多少令人痛心疾首的新闻?老师与家长间的风波,校车司机不慎碾死小女孩的悲剧等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无法避免吗?老师多为学生设想,家长多理解老师,校车司机若真心将每一位小孩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这一切的一切皆可避免。

这个时代人们的通病就是“急”。大家都太急了,急于将例行公事处理好,急于宣泄自己的不满,急于让人看见自己的意见,却忘了初衷,忘了真诚,忘了同理。大家若能放慢脚步,耐心地听,不急于发言,不急于动怒,试着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下,结局或许会更圆满。

当爱人如己,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无论何事,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待人。我是在成为人父后才更能体会“同理”这门学问。

 

吳奕品
吴奕品,曾服务於新山苏丹依斯迈医院麻醉部门,现为家庭医生兼飞行医生、新山区圣约翰救伤队医疗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文:吴奕品 · 2018.11.1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