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栓塞手术的新发展——血流导向装置

52岁的刘女士在2015年8月刚接受腰椎手术后就突发剧烈头痛并意识丧失,经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蜘蛛网下腔出血,危及生命,后来在槟城的医院接受白金线圈动脉瘤栓塞手术,恢复良好。不过,在2016年3月复查结果发现,动脉瘤复发并发现另一基底动脉小的动脉瘤。

因两动脉瘤的瘤腔不大,当地医院认为处理困难,且病患先前已有出血的经验,不只刘女士自己和家人感到紧张,就连医生也要求刘女士要及早手术治疗。刘女士在2016年的5月10日抵台湾并于5月12日在长庚医院接受免开刀颅内血管手术治疗,利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及白金线圈配合多支架,分别成功地栓塞复发的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动脉瘤。刘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并无并发症,才5天就能够出院。

什么是脑动脉瘤呢?

脑动脉瘤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肿瘤,是脑血管壁局部结构薄弱点隆起膨出形成的一个与血管管腔相通的球样结构。因血流不断冲击下,动脉瘤壁继续被破坏变薄,当动脉瘤壁承受不了血流的持续冲击时就会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少部分未破裂动脉瘤,如果体积较大,会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受影响,比如头疼、视力下降、视物重影及肢体功能障碍等。

大概每50人中有1位有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动脉瘤破裂的年发生率约为1%至2%。破裂的脑动脉瘤死亡率约为40%,而存活的人群中有约66%的患者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脑动脉瘤的治疗

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开颅手术是在脑组织之间的自然间隙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暴露动脉瘤,用一种特制的夹子夹闭瘤颈,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栓塞是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微导管放到动脉瘤内,往动脉瘤内填入白金线圈从而闭塞动脉瘤,达到治疗效果。随着介入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一些新材料和技术的出现,如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等,一些难度较高的动脉瘤得以较好地治疗。

血流导向装置
▲血管造影发现复发的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箭嘴标示)。
血流导向装置
▲术后的影像可见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完全隔绝。

 

Pipeline的栓塞机制

●血流导向作用:Pipeline可以干扰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液出现阻滞淤血,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进一步使其完全闭塞。

●促进内皮修复:Pipeline形成了可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置入物被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后,可以将动脉瘤与载瘤完全隔绝,最大程度地降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及再通风险。置入物表面内皮化后,将在病变载瘤动脉颈部形成永久的生物性封闭。

Pipeline的优点:

●接近动脉瘤理想的治疗理念:消灭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

●复发率大大降低

●占位效应缓解

 

台湾长庚医院黄浩辉医师
黄浩辉
台湾林口长庚医院神经影像诊疗科主治医生、临床教授。
专长:介入性神经放射线学、神经影像学。

 

读者欲询问更多此病症资料,可电邮:[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2018.09.2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