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失控验血无用通过A-B-C找出根源
医生,我的小女儿现年14岁,她是过动儿,很容易发脾气,一旦发起脾气就会失控,比如丢椅子,摔门甚至大喊大叫等,以致同学和老师都怕了她。
若是在外的话,要是她对我发脾气,就会不回家,然后大喊大叫和我撑到底对抗,之前有马来同胞看到后说她中邪,叫我们带她去拜神,目前精神科医生有给她吃抑制过动的药物。
杨申兴医生精神科
Q1:请问她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应该去验血,看是缺少什么物质造成她情绪失调呢?
A1:首先要谢谢你的来信告知。
脾气,情绪,行为失控对于有过动症,注意缺陷过动障碍是蛮常见的并发问题,轻则喊叫谩骂,严重则可能有肢体暴力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行为上着手
在孩子有情绪或脾气失控时,身边的人首先要控制自身的情绪,大人的烦躁,怒骂等行为有可能会造成情况进一步恶化,并且使到孩子“有样学样”。
在冷静后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孩子的失控行为,尽量找出所谓引发失控的触发根由(A-先行)。常见的触发根由包括要求孩子做某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或拒绝孩子的要求等。了解触发原因后,下一步就是尽量详尽描述孩子在被激怒的失控行为(B-行为)(如此文中提及丢椅子或大喊大叫)及其所在的地点与情况,通过这些详尽的描述将有助提高行为治疗的针对性。
在掌握其行动后,家人须进一步观察在孩子发脾气后周围人的立即反应或回复(C-后果),例如家长的反应或者老师的立即应对方式等。
当我们观察记录其行为的ABC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够对某些特定的失控行为的模式有较好的了解,进而从根源上减少让孩子发脾气的机会,例如减少不必要或负面的触发导因,鼓励孩子利用其他较正面的发泄方式,改善周围的人对孩子失控的应对机制等,这种行为上的治疗是须要耐心及各方面的充分配合才有效,大人切记勿用谩骂或不理性的体罚来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因为这将使他们也以类似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过度的忍让也会让孩子觉得只有通过失控的行为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因此赏罚分明及坚持原则是十分重要,在此建议读者可以与他的医生或临床心理治疗师进一步探讨行为治疗的内容(行为疗法)。
2)从药物上着手
治疗过动症的药有些是可以减轻过动儿的冲动性(冲动),理论上可以减少与冲动鲁莽有关的行为失控问题,但有一点须注意,在偶尔情况下此类药物(如中枢神经刺激剂,精神兴奋剂)可引起烦躁情绪或失眠等副作用而衍生脾气行为等失控。
至于其他可能可以减低暴力行为的药物还有选择性血清素摄取抑制剂(SSRI),低剂量的精神科药物(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但须知每一种药物都有其副作用,因此用药与否及其分量的多寡都应该先衡量其利与弊。
3)生活习惯的改善
其实生活作息,环境等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质量的家庭互动,稳定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均衡的饮食(避免人工色素,太甜的食物及多吃天然食物) ,减少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多参与文康活动(如音乐,美术或武术训练)等也对稳定孩子的情绪有莫大的帮助。
至于读者所提到的“拜神”等方式是见仁见智的做法,我个人觉得只要所用的方法不妨碍治疗的情况下,以正统宗教上的力量来安抚大人小孩的心灵,也是很好的尝试。
心情行为失控一般上不须也不能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除非是有关的情况状况是由躯体上的疾病所造成,如甲状腺,贫血等。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