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养生,谢建裕,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鼻窦炎

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 可致死亡

这已是今年的第三起病例了。前两个病人都往生了。对于这个新病患,我没有抱很大的希望。 

王先生还能勉强地坐起来。右眼已全盲的他,只靠着左眼的弱视,徐徐摸索地坐上检查座上。林护士惯性地把连接在王先生手臂插管的抗真菌注入器掛在诊所的架子上。林护士原本驻在内科病房,这两个星期,让她辛苦了,每隔一天都得护送王先生到耳鼻喉诊所治疗。

王先生患上了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3个星期前,他觉得鼻子阻塞、流鼻涕,接着,额头、面颊开始觉得窒闷、疼痛。过了一个星期,他的右眼视线开始模糊、头疼,也开始发烧了。来到医院,刚开始以为是脑膜炎,经过断层扫瞄 (CT Scan)后,才发现是鼻窦炎的并发症。从扫瞄中,我们可看见细菌感染不止传到筛窦(Ethmoid sinus)和蝶窦(Sphenoid sinus),也侵蚀它们深层的颅底头骨,右眼视神经(Optic nerve)和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内科医生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耳鼻喉科,也同时开始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鼻腔内视镜检测中,可看到鼻腔和鼻窦不止发炎,更看到黏膜开始坏死而呈现出灰黑色。在颅底的地方,更可发现真菌(Fungus或俗称的霉菌)的霉丝(看上去就好像过期面包发霉的灰白绒丝)。经过两次的清创手术,大部分被真菌感染的软组织和头骨都切除了。我们每隔一天,都在诊所密集的局部性清创,冀望能够清理残留在鼻腔和鼻窦的真菌。同时,内科部配方的高剂量抗真菌药剂(两性霉素B)也起着相辅相成的功能。

鼻内视镜检查
鼻内视镜检查
鼻腔黏膜组织坏死呈黑,真菌的霉丝在坏死的黏膜上生长。

 

一般的抗生素无效

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与一般的鼻窦炎完全不相同。普通的鼻窦炎是由病毒(Virus)或细菌(Bacteria)所引发,身体的抵抗力或规范使用的抗生素通常都能够药到病除,如果不能康复,一般的鼻窦手术都能治癒。反之,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顾名思义,此真菌具强烈抵抗力,一般的抗生素无效。它亦能迅速侵蚀头骨和软组织(包括血管、黏膜、肌肉、神经线、筋膜等),以燎原之势感染颅底、脑膜、海绵窦甚至头脑,以致死亡。此类鼻窦炎通常发生在自身抵抗力弱的病患,如患有糖尿病,肾病等病患。在毫无第一防线的招架,真菌就能开始在鼻腔黏膜上拓殖,萌芽。当真菌鼻窦炎已入侵神经线和海绵窦时,病患的生存率已降至50%。

清创手术为主要治疗

清创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也有其极限,更深处的切除将意味着更高的手术风险。王先生家人已拒绝再次的手术。以目前的进展来看,感染的情况并不乐观,他的左眼视线渐弱,头痛也越频密,这意味着脑膜已逐渐受感染了。在与家人的会议中,我们唯有以事实告知,现有的医疗设备和药物有其顶限。对于如此严重的疾病,即使在医药先进的国家,病患死亡率还是偏高。

面对这类病例,我们除了尽全力,有时也要学会面对现实的残酷。

 

谢建裕(Dr. Sia Kian Joo)
谢建裕(Dr. Sia Kian Joo),马来亚大学医药中心耳鼻喉科专科医生兼医学院讲师,曾於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学医院专研人工耳蜗和听神经瘤手术。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特约专栏:谢建裕· 2018.03.2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