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需求 设计长者宜居环境 增加自理能力重拾尊严
案例:
73岁王先生自去年摔倒伤及腿骨后,他每次走路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不爱走太多,更不愿走太久,长时间逗留在屋内,鲜少外出活动。久而久之,家人见他终日在家闷闷不乐,且发现他走路一拐一拐,深感不妥。家人安排他谘询物理治疗师,也安排他做复健,逐渐恢复他对步行的信心。
跌倒原因多 年纪大非唯一因素
“在照顾长者时,最重要是预防长者跌倒。每当长者发生跌倒事故时,人们归咎于年纪大,机器坏,认为是老化问题;需知道,谘询医生了解长者跌倒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长者再次跌倒。
长者跌倒可以是平衡感丶视力丶关节,甚至脑部问题。患糖尿病的长者会因腿部麻痹而跌倒,部分长者服用的药物成分会让人昏昏欲睡,又或者药物导致血压过低而晕眩跌倒,这些都是照护者所需留意的事。
由此可见,长者跌倒的原因众多,为了解长者容易跌倒的原因,建议谘询医生进行评估。如有需要,可让长者进行物理治疗,教导他们如何运用力气及增强平衡感。
若长者跌倒后步行出现障碍,可提供他们助行器。刚开始时,长者或不晓得该如何正确使用助行器,为避免绊倒自己,可由物理治疗师指导正确使用方式。
伤及盆骨不愿再走路
较常见长者跌倒后盆骨撕裂,以致长者跌倒后对走路感恐惧,不愿意提起脚步步行,甚至对最简单的行走能力失去信心。
长者在跌倒后伤及身体各部位,好比扭伤关节或背部疼痛,为减缓疼痛,他们走路时会避开痛处,久而久之,他们走路的姿势已不正确。有者甚至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意走路,以致身体逐渐衰弱。
因此,他们得重新学习走路,以正确的姿势走路。
我们也必须为长者们准备完善的环境,如保持厕所浴室地面的干燥丶增设安全扶手丶维持环境光亮度丶地毯放置等,避免长者因环境因素而跌倒。
一旦长者不慎跌倒,必须视长者是否可移动,若长者仍可移动,可让他在较舒适的地方休息一会儿,并送往医院。若长者跌倒后无法移动,需要谨慎处理,尤其未知是否伤及脊椎,若随便移动唯恐伤及长者,尽速叫救护车到来为佳。
改变烹调多用天然香料 提高食欲保全营养
长者的饮食及营养摄取也必须获得注意,不少照护者发现长者食量渐渐变小而感到不解,但很多时候并非长者们不想吃,而是他们无法吃。
需知长者的牙齿状况大不如前,难以咀嚼吞吐较硬性的食物,加上饮食口味有所改变,味蕾不及以往敏感,同时受到药物影响,他们可能会失去胃口,建议照护者在烹调上不妨稍作改变,增添长者的食欲。
许多长者普遍因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对饮食控制非常严谨。当长者年纪已达年迈,血糖指数未必需要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但这也不是可以摄取大量糖分的意思,应谘询医生,对长者的饮食稍作调整。
照护者可在烹调方式稍花费心思,好比在控制血压方面,可以自然香料或柠檬取代盐分,添加食物味道,而不是一味添加食盐。
医生可透过检验评估长者的吞咽能力,如不能自行吞咽的中风者,或许需要透过导管喂食。
若长者难以咀嚼食物,我们可提供软质食物,如把鱼肉及肉类煮得稍微软一点,这与喂食婴儿的道理一样。若长者完全不能咀嚼,可能烹调粥食或把食物绞碎喂食他们。如果长者营养不足,则可添加补充品。
惯性哽噎 可谘询语言治疗师
若长者在进食时惯性哽噎,可谘询语言治疗师,以初步评估长者是否合适吞咽食物,再给予相关治疗。语言治疗师具有类似耳鼻喉科的专业,他们会透过检验评估惯性哽噎的长者是否合适吞咽食物。若发现不合适,将为长者提供日常锻炼,如喂喝水等,协助他们恢复吞咽食物的能力。
长者也常面对肠胃问题,常投诉面对便秘窘境,这或许他们鲜少食用蔬果丶活动或喝水所致,照护者可稍作留意。
多参与社区活动 疗养院趋人性化
许多长者因孩子忙碌于工作,而本身因各种因素鲜少外出,只能独自逗留在家里,无人可攀谈,终日郁郁寡欢,以致衍生忧郁症。
若遇上类似问题,最终还是回归至家人的处理方式。有者会聘请佣人或照护者照顾长者,但我们也鼓励长者多参与社区活动,多与人联谊交流。
许多欧美国家设有许多社区活动,长者们热衷参与其中,让生活变得多姿多采。但我国类似的社区活动不多,长者们也习惯独自留在家中。
家人对长者的支持非常重要,需多了解长者的感受。部分家庭经与长者商讨后,选择把长者送入疗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照料。
人们普遍认为把长者送入疗养院就是忽略老人家的举动,然而如今的疗养院医疗设备齐全,有照护病房丶洗肾服务丶眼科丶牙科丶复建治疗等。为添加长者生活乐趣,也设有人性化的游戏室丶图书馆丶健身室等,供长者进行各项活动。”
从日常生活评估长者职能
“随着年龄增长,长者会面对是否合适驾驶的质疑,许多长者遭拒绝驾驶,让他们觉得失去行动能力。
其实,职能治疗师可透过驾驶测试,如手部能力及反应时间等以鉴定他们是否适合开车,并给予相关劝告。
职能治疗师也可透过日常生活评估长者的独立程度,例如到长者的住家,观察及了解长者的日常生活,为打造更合适长者活动的居家环境提供意见,如改善厕所设施丶装置稳定的扶手等。”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