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周志辉/洗浸泡高温无法去毒 5要原则防邦克列酸

问:最近在台湾爆发的邦克列酸(米酵菌酸)是什么?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答:日前在台湾爆发的罕见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经卫生主管单位解剖相关个案检体后,确认是台湾当地的首例邦克列酸中毒案。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先前所使用的中文名称为米酵菌酸,但因其中的米字容易引发民众对米制品的疑虑,因此在2024年更改为“邦克列酸”。

邦克列酸是一种罕见的粒线体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产生,源自于印尼当地的食物(tempe bongkrek),是一种发酵椰浆制品,在印尼、莫桑比克和中国亦曾发生过邦列克酸中毒的事件。

目前对于邦克列酸致死剂量的说法也不一,《食品毒理学手册》曾指出1至1.5毫克的剂量就有可能对人体致命;也有动物实验发现,口服2毫克剂量的邦克列酸,可使实验鼠在2至5小时内死亡。

饮食营养

食物中毒 陷阱无所不在 执法难尽 举报需靠食客

医句话:

民以食为天,饮食更是人类4大生活需求之一,但食物中毒却一直是人类无法挥去的噩梦。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160万人因不安全的食品患病,同时亦有34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食源性疾病,为此联合国宣布每年6月7日为世界食品安全日,目的是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知,且减少不必要的中毒事件。

“何谓食物中毒呢?其实食物中毒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发生于摄入了受污染的食物后,人体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反应。作为食品科技师,深入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3大类。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物中毒的最常见原因,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

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它们可以在食物中迅速繁殖,在不适当的储存和处理条件下,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因为食物未充分加热或再次受到污染而发生。

公共衛生

邦克列酸无法被高温破坏 小心自制发酵食品免中毒

4月2日,台北的官方和专家证实,当地一家餐厅发生的致命食物中毒事件与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有关。通过从餐厅厨房收集的环境样本,包括一个砧板、两把刀和一名厨师的手部生物迹证和粪便,检测出此毒素。该餐厅被确认为马来西亚餐厅连锁品牌宝林茶室的信义分店。消息传出后曾一度引起附近区域包括大马社会的忧虑及恐慌,民众纷纷对米制食品的食安问题感到担忧。在此,两位医学院的博士将会以精准的科学数据,为大家解密此事件的科学真相。

1. 宝林茶室中毒事件的病患目前情况如何?
截至4月6日下午5点半,34位于3月18日至24日期间在宝林茶室用餐并随后报告食物中毒的民众中,已发生两起死亡案例。此外,仍有7人住院治疗,其中4人处于危急情况,正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台湾卫生福利部指出,其余25名受影响的人士目前正在家中休养。

饮食营养

周志辉/发芽马铃薯不能吃 外皮颜色并非判断安全的最好标準

发芽马铃薯会产生有毒的配醣生物碱,食用过多会导致食物中毒,为了让民众在视觉上提高警觉,一般都教导大家避开外皮已变绿色的马铃薯。2017年,台湾因有国际速食餐厅的薯条外皮带绿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然而,国际上普遍只是把马铃薯变绿视作品管议题,而非安全指标,那我们该用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些事件?

为何发芽就不能吃?马铃薯整个块茎本身就含有配醣生物碱(steroidal glycoalkaloids),或称马铃薯茄硷,主要集中在表皮部位。当马铃薯发芽时,在芽、芽眼周围和薯皮都会产生这些有毒的茄硷,其中95%属于α-龙葵硷(α-solanine)和α-卡茄硷(α-chaconine),去皮能大幅减低30~80%的茄硷含量,这些茄硷是马铃薯防御动物和昆虫侵害的天然武器,人体代谢马铃薯茄硷的速度颇快,但当摄入过量的马铃薯茄硷时会引发急性症状,大约在食用后30分钟至1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胃痉挛或甚至神志不清等等症状。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