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肥胖症不會一定會患上糖尿病
“瘦子”就可以尽情吃甜食、喝汽水,不怕糖尿病找上门?肥胖者患者一定会有糖尿病?
其实不然,内分泌内科顾问骆莉婷医生接受访问时说,不能直接将肥胖症患者与糖尿病划上等号,只能说身形较为肥胖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机率较高。
多数糖尿病患是“瘦子”
至于身材瘦削者,也不完全“豁免”于糖尿病,且大多数患上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瘦子”。
对绝大部分国民来说,糖尿病想必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病症,但对于糖尿病的相关资讯,是否也清晰明了呢?
在饱餐一顿后,食物先被肠、胃吸收,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再被导入肌肉和细胞,成为提供身体能量的“能源”,然而血糖要进入身体细胞,就要依赖名为“胰岛素”的荷尔蒙。
多余糖分从尿液中排出
骆莉婷说,当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时,血糖就会累积在血液内,身体便会试着将这些多余的糖分从尿液中排出,“糖尿病”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她指出,糖尿病又分成好几种,其中就包括较为人知的“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抗体造成体内缺乏胰岛素所致,一般发生在幼童和青年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因为胰岛素合成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而须注射胰岛素来代谢体内摄入的葡萄糖。
第二型糖尿病则是最为普遍的,有90至95%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此型,患者因为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必须依靠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
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3,女性腰围超过80公分,男性腰围超过90公分,那么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这些都是糖尿病症状的“危险因子”。
发现糖尿病症状应就医
她提醒公众,若发现有口渴、频尿和突然消瘦症状,就应该就医进行身体检查,因为这些都是糖尿病的症状。
她也提醒糖尿病的高风险群,必须时刻监测自己的血糖。而高风险群人士包括:近亲有糖尿病者、心脏病病例、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患者、曾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缺乏运动者,或是服用其他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
“如果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一般上都会受到医生的监测,所以也无需过于担心。”
饮食均衡、定期运动等“健康口号”对许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内分泌内科顾问骆莉婷医生认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依然高居不下,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难以戒除嗜甜习惯。
她说,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最重要的就是病人的自律性,定期复诊,以及严格制定改为碳水化合物摄取。
情况严重需自行监测血糖
“尽量让同一个医生进行复诊,每三四个月检查一次;如果是情况比较严重的病人,就可能需要在家自行通过血糖测试仪,监测自己的血糖,至于测试的次数则视个人情况而定,遵照医嘱就可以了。”
骆莉婷医生也说到,糖尿病对病人最大的危害,在于并发症,因此病人务必时刻关注尿液是否正常,胆固醇指数,肾脏、眼睛和脚部的健康状态。
她指出,糖尿病患者久病后,可能会出现眼睛病变、脚部神经系统病变而反应迟钝等并发症,所以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除了通过药物控制病情,饮食的控制和生活作息的调整也非常重要。
体重降5%助控制病情
有研究结果显示,一旦体重下降5%,对血糖、血压和胆固醇都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每个星期至少3天,进行共150分钟的运动就对体重的控制有一定帮助。
她强调,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对米饭、米粉、面等,都应该控制摄取量,最好每日三餐都能够参考“糖尿病人餐盘”(Diabetes Portion Plate),即9寸大的盘子,四分之一为碳水化合物、四分之一为蛋白质,二分一为蔬菜,再加上一到两份水果。
建议偏向复合式碳水化合物
她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食材的选择方面,尽量选择复合式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ohydrate),因为它需要较长时间分解及吸收,不会引起血糖急速升高,病人所服用的药物仍能应付。
她说,单一碳水化合物会造成高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由于糖份很快速就会被人体吸收,药物甚至来不及发挥作用,造成病人的病情失控。
她在访谈中,也列举了一些糖尿病病人“应做”和“不应做”的事。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