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公主病 是撕裂身心的折腾:子异症治疗 减反复伤害 让第一次手术成为唯一一次

医句话:
许多人总认为,月痛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事实上,它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的警讯。这个疾病就像潜藏体内的恶魔,一点一滴蚕食患者的身体,却没有人能看见它的存在,只有患者自己默默承受那巨大的痛楚。甚至曾有患者泣诉,她宁愿自己患上的是癌症,因为那样,至少别人会相信,她真的在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种慢性且极为疼痛的疾病,病因是本该只存在于子宫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却跑到身体其他部位,如卵巢、输卵管、肠道、膀胱、尿道,甚至远至胸腔、脑部等,故称为‘异位’。

每逢来月经,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跟着出血,引发长期的炎症,导致各处剧烈疼痛,包括月痛经、骨盆痛、性交疼痛、排便或排尿疼痛等。这些疼痛可从经期几天延续至一周不等,有者在月经结束后仍持续不止,甚至每个月只有一两周能正常生活。若以0至10分的疼痛评分(pain score)来衡量,疾病引起的痛经可达6分以上。

巧克力囊肿影响生育能力

排便或排尿疼痛,是因为异位组织促使子宫、肠道、膀胱等内脏彼此沾黏,造成器官受损。这些症状有时会伴随肠胃不适、腹胀、频尿、尿急等,常被误认为是肠胃疾病或泌尿道感染。若内脏受损未能及时控制,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切除部分肠道、输尿管,甚至肾脏。

若异位组织进入卵巢,可能形成‘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s),损害卵巢功能,进而影响生育能力。约有35%至45%的患者会出现不孕问题。若内膜组织长入子宫肌肉层,则会形成子宫肌腺症(adenomyosis)。患者也可能长期感到莫名疲劳,因为身体的能量一直在应付慢性发炎反应。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神经敏感度不同,因此病情严重程度与症状不一定成正比,约有10%的患者即使患病也毫无症状。

月经来就“瘫痪” 毁了黄金岁月

事实上,每10名女性中,就有1人有潜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且她们大多都十分年轻。这个病常见于25至40岁,而这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许多人正值事业高峰,或计划结婚生育,还有许多梦想等待实现。但她们却得忍受长期剧烈的疼痛,严重者可能连基本生活,包括工作、运动、旅行等都难以进行。

她们可能得为了月经来潮提前安排所有行程,因为一旦发作,会痛到完全无法动弹。她们可能因为疾病用尽所有病假,甚至因此被误解:为什么总是因为‘区区痛经这种小事’请病假?有些人原本的志愿是从事需要体能的工作,比如军人、飞行员,却被迫放弃梦想。更让人心碎的是,许多患者想要孩子,却因为这个病而无法如愿。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只是生理上的疾病,更像是一个捆绑人生的牢笼,它影响生活品质,甚至可能摧毁工作、社交、婚姻、亲密关系与生育计划。它带来的,远不只是痛经,而是整个人生的折磨与挣扎。

或与遗传基因有关

那为什么子宫内膜组织会生长在身体其他部位呢?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了解明确病因,但这个疾病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妈妈或姐妹曾经罹患此病,发病的几率也会提高。

在经期时,月经血不只是往阴道排出,也可能经由输卵管逆流,将内膜细胞带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几乎每个女性都会发生,一般人的身体能清除这些细胞,通常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但若天生带有遗传基因,内膜细胞就可能在不该长的地方生长,进而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此外,若初经过早,身体暴露在经血逆流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经血量过多,则更容易发生逆流;而某些生殖系统的先天异常(如双子宫、阴道发育不全等)可能导致经血无法顺利排出,进而逆流至体内,这些情况都会增加发病风险。

雌激素越多越易发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与雌激素(estrogen)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雌激素越多,越容易发病。肥胖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因此风险也相对增加。

从未怀孕的女性,卵巢会持续分泌雌激素,没有‘休息’的机会,也会增加发病风险。随着越来越多女性选择晚婚晚育,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越趋常见。怀孕期间病情可能暂时减轻,但怀孕并不等于能治愈疾病;生产后,雌激素再度活跃,病情也可能再次复发。

无明确检法 靠经验“抽丝剥茧”

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挑战,目前尚无明确又可靠的检验方式,比如血液检查、子宫颈抹片(pap smear)、肿瘤标记(tumour marker)等以作为确诊的依据。

那医生能怎么做呢?主要还是依据临床判断。透过问诊,深入了解患者的症状、过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再进一步做详细的临床检查。医生需要有经验,才能把患者的症状与疾病的典型表现一一对照,看是否符合这疾病的特征。

高清超声波助攻诊断 准确率达90%

接下来,会安排超声波检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波称为‘高解析度超声波’(high resolution ultrasound)。有别于一般的超声波扫描,高解析度超声波是经由阴道或直肠进行的内部扫描,不仅能看到子宫和卵巢,还能观察更深层的器官组织,如阴道后侧、肠道、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的状况,提供更全面的检查结果。

透过高解析度超声波可以检查内脏是否出现沾黏、以及这些沾黏是否影响子宫正常活动;也能观察异位组织是否压迫输尿管,引起肿胀等问题。此外,高解析度超声波也能检查是否出现内膜组织异位形成的小肿块,甚至能测量肿块大小,进一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不过,除了使用更佳的设备,更关键的还是医生的操作技术与影像判读能力。若操作得当,高解析度超声波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若怀疑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便会安排磁力共振造影(MRI)作进一步的确认。

 

_
莎丽花医生(Sharifah Halimah Jaafar)
妇产专科顾问



荷尔蒙疗法 常见用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在出现症状时才需要接受治疗。如果只是单纯的疼痛问题,通常会先用药物控制,像是荷尔蒙疗法就是常见的选择。

荷尔蒙药物可以帮助调节体内荷尔蒙,减少经血逆流、改善炎症,达到缓解症状、压制病情的效果,对未来的生育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当患者准备结婚、生小孩时,因为病情受控,可减少性交疼痛及不孕的几率。

有些人可能会抗拒服药,或担心副作用,但其实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活、守住生活品质。只是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一旦停药,病情有可能会再次复发。

服药后仍痛 或转介疼痛科

并且,不是每个人对药物都有良好反应,约有10%至20%的患者即使服药,疼痛仍会持续。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转介至疼痛专科,找出疼痛来源,并给予进一步的疼痛管理。

此外,症状也可透过调整生活与饮食习惯来改善,如采取抗发炎饮食,有助减少慢性发炎;规律进行瑜伽、普拉提(Pilates)等运动,能帮助舒缓疼痛,而物理治疗中的特定运动也有助于放松骨盆肌群。

若有生育计划,可考虑在卵巢功能尚未受损时先冻卵;若已出现不孕问题,则可尝试试管婴儿(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首个手术极关键 经验技术不可缺

如果疼痛无法透过药物缓解,或卵巢囊肿导致不孕,而患者仍想生育,亦或内脏(如肠道)出现梗阻,或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等情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不过,手术本身也有一定的风险。

首个手术极为关键。想像一下,这个疾病会导致多个内脏沾黏在一起,有时甚至难以分辨。手术必须清除所有异位组织,同时避免伤及健康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器官的功能。

因此,这需要由技术相当纯熟的医生来执行。若医生经验不足,可能会伤及内脏,或无法完全清除病灶,使病情容易复发,进而需要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的难度会更高,且手术次数越多,对内脏的损伤也越大。

多学科提供全方位疗护

正所谓‘一子错,满盘皆落索’,首个手术决定了患者日后是否需要重复手术,可说是影响了她未来的整个人生。我们的目标是,让第一个手术成为最后一次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多个器官发生沾黏,因此除了妇产科外,有时还需要其他科别的医生施行手术。我们希望能够整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经验的妇产科、大肠外科、泌尿科、疼痛专科医生以及物理治疗师,组成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与照护。

微创手术 精准定位减损伤

子宫内膜异位症须透过微创手术治疗,如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手术(robotic surgery)。

相较于开放式手术,微创手术不仅能减少术后疼痛及疤痕,更重要的是,异位组织往往位于较深层的位置。开放式手术因无法清楚看到病灶,必须强行拨开内脏,增加沾黏与受损风险。透过内视镜技术,则如同将‘眼睛’放入内脏深处,更容易精确定位病灶,并降低损伤风险。

机器人手术近年来逐渐被广泛应用。并非表示医生需要依赖机器人,我们一向都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但证据显示,机器人手术确实能更有效地处理病灶。

传统直进直出 易伤周边组织

在传统腹腔镜手术中,医生站在手术台旁操作手术工具,而这些工具只能直进直出,当需要切除病灶时,常需摆动工具以调整位置,甚至拉扯目标组织,过程中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相对地,机器人手术由医生坐在控制台操作机械手臂,手臂可360度多方位转动进行切割,避免内脏组织与神经受损。此外,机器人配备的3D摄像头,能够清晰地放大影像,比肉眼观察更为精确,连极小的异位组织也能清楚看见。整体而言,机器人手术提供更高的灵活性与精准度,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不是爱喊痛 是痛到怀疑人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从少女时期、初经来潮时就已悄悄出现,因此需要及早诊断。但为什么会被延误?因为,没有人相信她们。几乎所有人都说:‘痛经是正常的。’妈妈这么说、老师这么说,甚至连医生也这么说。很多时候,她们求诊后都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只是被开了止痛药,或者被说成是荷尔蒙失调。

久而久之,连患者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娇气、太脆弱,是不是在小题大做,或者只是忍痛力太差,甚至因此陷入自卑与忧郁。她们只想知道:‘到底我出了什么问题?’
辗转10年终被确诊

许多患者辗转多年,甚至超过10年、看了无数医生后,才终于被确诊,终于找到答案。但即使确诊,旁人也不一定能理解这是一种多么折磨人的病。甚至有患者对我说:‘我宁愿得的是癌症,因为那样至少别人会相信我真的在痛。’

等到确诊时,病情往往已恶化,甚至出现并发症,影响生育能力。因此,若女性有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请及早接受检查。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年轻女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让女孩们不必为这个病,牺牲她们的生活、工作与梦想。”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4.3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