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改善帕金森氏症 延缓抗药性 提升生活品质

医句话:

虽然帕金森氏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药效逐渐降低。因此,脑深层电刺激(DBS)治疗作为辅助方案,不仅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还可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时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深层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用于治疗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 disorders)的技术,如帕金森氏症、颤抖症(tremor)和肌张力失调(dystonia)。目前,DBS技术正积极研究应用于治疗强迫症及癫痫症,拓展治疗范畴。

DBS通过在深部脑组织内植入细小的电极导线,利用电流调节大脑内异常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对肌肉的操作能力。在DBS技术发明前,医生使用烧灼破坏术(lesion procedure),破坏异常细胞活性以改善症状。

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团队会对患者进行神经调节(neuromodulation)。这是一种通过电或化学刺激改变中枢、周边或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技术。电极导线会被精准植入标靶点的神经交界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大脑神经拥有复杂的链接与交界处。以帕金森氏症患者为例,其症状包括震颤、动作减慢、肌肉僵硬、姿势和平衡困难及活动能力丧失。患者的脑神经异常部位范围较大,因此,医生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设计适合的DBS治疗范围,以精准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

3标靶点抑制异常

我们的大脑有3个主要标靶作为DBS植入点,分别是:丘脑下核(Subthalamus Nucleus,STN)、苍白球内核(Globus Pallidus internal segment,GPi)和丘脑的腹中央区(Ventro-Intermediate Nucleus,VIM)。这3个标靶点与脑神经网络密切连接,拥有多个交界处。DBS通过将电极导线植入患者大脑,电流刺激异常交界处,从而抑制异常神经活动。

DBS疗效取决于正确诊断。以帕金森氏症为例,若患者同时患有中风、高血压等疾病,DBS的疗效可能受影响,因它仅针对帕金森氏症的症状。若电极导线植入脑神经交界处不精准,电流无法到位,治疗效果亦会打折。

只要诊断准确且电极植入精确,DBS疗效可达理想效果。药效反应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医生通常先以药物治疗帕金森氏症,若症状可控制,意味患者适合DBS;反之,若药效不佳,DBS效果也有限。

减用药降副作用

或许你会问:‘既然药物能控制症状,为何还需DBS?’事实上,DBS并非帕金森氏症的一线治疗,而是辅助疗法。市面上的药物通常可控制病情约10年,但搭配DBS后,药效可延长更久。

部分患者需大量药物才能控制症状,长期服用会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同时,大量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亦影响生活品质。DBS可减少用药量,降低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DBS治疗并不意味可以完全停药。DBS与药物需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控制症状,让患者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质。

细菌感染 术中流血

全部的脑手术都有细菌感染的风险,DBS也不例外。

DBS治疗可分为两个部分,一,DBS在将电极导线植入脑组织后,使用电流刺激脑部神经交界处;二,在患者胸前皮下安装起搏器并通过导线相连。该起搏器透过导线发送电讯号刺激大脑异常部位,所以,植入电极导线及起搏器都有3%至5%遭到细菌感染。

即使病患遭到细菌感染,病患可注射抗生素,不曾有病患因为遭到细菌感染而需要移除电极导线或起搏器。

另一DBS风险是流血,当电极导线植入于脑的过程里会碰到脑里的小血管,所以,流血状况也是无法避免的。医生在进行DBS前,医生会扫描病患的大脑,以拟定植入电极导线路线,设计好路线图,以避开脑里的大血管,所以目前并没有任何的病患在接受DBS治疗时有大量出血。

精神病患不适用

服用阿司匹灵的患者须谨慎,因其可能影响DBS手术效果。患者需与主治医生商讨停药可能性,若无法停药,则不适合接受DBS手术,避免脑神经受损风险。

医学报告显示,DBS后癫痫发生率极低,但癫痫患者并非禁忌症。此外,DBS可能导致脸部及四肢肌肉紧张或麻木,属于可控副作用。

精神病患者通常不适合DBS,因情绪变化较大。医生会先对这类患者进行精神评估。

在DBS术前,医疗团队会进行全面评估,若术后弊大于利,医生不建议手术。DBS的风险可预估,因脑神经结构固定,只需设计好电极路线,医生依此操作,刺激神经交界处。相比其他开放性脑手术,DBS副作用相对较少。

局麻更精准 即时掌握疗效

虽然DBS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为了确保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建议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即时与患者互动,检查其肌肉运作情况,并要求患者测试手脚的操作能力、眼球的转动、说话的清晰度及当下的感觉。通过这些测试,医生可以即时评估电击脑神经的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医生可调整电击脑神经的标靶点或稍微增加电压,确保患者能理想地操控肌肉。

电压是DBS治疗中需重点考量的一环。如果电压过低,患者可能无法获得疗效;反之,若患者出现脸部瘫痪或麻痺,则表示电压过高。

尽管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过程中仅感觉到轻微灼热,完全不会感到疼痛。然而,若患者选择全身麻醉进行DBS,医生无法即时了解电击脑神经的效果,从而可能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

先植导线 两周后植起搏器

整个DBS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将所有的电击标靶点详细记录,并输入起搏器内。最终,起搏器会被植入胸前皮下。即便如此,在植入电极导线后,医生仍会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若在两周内患者无异常反应,才会进一步植入并启动起搏器。

先植入电极导线再植入起搏器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起搏器是DBS技术中最昂贵的部分,且费用通常不获得保险理赔。如果患者在植入电极导线后出现并发症,需优先处理并发症,再考虑植入起搏器。

标靶点、电击次数与电压等相关数据均会被记录并输入起搏器内。当起搏器启动后,会自动针对脑神经标靶点进行电击,同时医生会逐步减少患者的药物用量。例如,某帕金森氏症患者每天需服用12粒药物以控制肌肉,接受DBS后可尝试减少用药并记录用量。

用药纪录与起搏器的耗电量息息相关。用电量越高,起搏器的寿命越短;当电池耗尽时,需要更换或充电。起搏器启动后,患者需每3个月复诊一次。若症状持续,医生可适度调高电压。患者适应期约为1年。

 

_
刘文胜医生(Liew Boon Seng)
雪兰莪双溪毛糯医院脑神经外科副主任



DBS效果递减 可考虑重植

研究指出,DBS的治疗效果每5年下降约5%,平均一年减少1%。这并非因起搏器的电压或电击次数,而是大脑对治疗的适应性导致的类似‘抗药性’现象。

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运动障碍症状,是由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接受DBS治疗的患者,若数十年后症状恶化,可再次进行DBS,针对异常脑区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并调整电击标靶。然而,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主要因为手术程序复杂且费用昂贵。

须通过脑内科评估

因此,运动障碍疾病患者在接受DBS前,需经过医疗团队的综合评估。如果患者患有失智症或精神疾病,则不适合进行DBS。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则需在术前稳定血糖和血压。只有符合条件并通过脑神经内科审核的患者,才能接受DBS治疗。

如果对DBS感兴趣,可先咨询脑神经内科医生,确认是否符合条件,再转介脑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诊治。DBS的治疗费用因医院规模而有所不同,患者需提前了解相关细节。

术后小心护理 拔牙造影须告知

病患在接受DBS治疗后需要特别注意护理,尤其是举高或举重的动作,因为过度用力可能会撑破植入起搏器的胸部皮肤。此外,洗头也需要小心,特别是在植入电极导线后的两周内,若水源不干净,伤口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因此,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此外,接受DBS治疗的患者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增加,医生建议术后6个月内不要驾车,并尽量避免长时间独处。

病患若在接受DBS治疗后需要拔牙,务必提前告知牙医,因为拔牙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外科透热疗来帮助止血,而该疗法可能干扰起搏器的运作。拔牙前,患者需与主治医生商讨,暂时关闭起搏器以确保手术安全。同样地,计划进行心脏手术或磁力共振造影(MRI)的患者,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接受DBS治疗的患者将获得一张特别通行证,用于方便出国时免于通过金属感应器,避免干扰植入装置的运作。

年轻患者或更大效益

对于患有运动障碍疾病的患者,如果需要大量药物才能控制症状,建议考虑DBS治疗,尤其是年轻患者。随着帕金森氏症病患年龄逐渐年轻化,一名40岁的患者若不幸被诊断患有帕金森氏症,虽然初期可以药物控制,但长期用药后可能效果减弱,甚至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患者可咨询脑神经内科医生,了解是否适合接受DBS治疗。

DBS治疗能显着减少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用药量,降低药物副作用,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透过DBS,原本只能持续10年的药物疗效,可延长至20年甚至更久,让患者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5.01.1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