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肠胃 胃癌,上腹疼痛,胃灼热

50岁后胃癌骤增 或与萎缩性胃炎有关

医句话:

尽管胃癌(stomach cancer)并非我国最常见癌症,但也来到每10万人中就有7人患癌的数据,因此有必要关注胃癌在初期表现的症状,包括不寻常的上腹疼痛、胃灼热、恶心甚至食欲欠佳等,建议须详细检查,找出真正病因,以免错失治疗胃癌的黄金期。

“胃(stomach)是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位置处于人体肋骨以下的左上腹。它的功能是贮藏和消化食物,通过把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状后,再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分子,从而能进一步被吸收。

胃癌(stomach cancer或gastric cancer)指的就是发生在胃部黏膜的癌症。在初期胃癌会出现诸如胃灼热、上腹疼痛、恶心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到了后期的症状则包括体重下降(weight loss)、皮肤及眼白泛黄、呕吐(vomiting)、难以吞咽(difficulty swallowing)及便血等症状,而癌细胞会从胃部出现转移到其他部位,尤其是肝、肺、骨骼、腹膜及淋巴结等。

据统计,在2020年全球共有110万新发胃癌病例,同时有多达77万例胃癌的死亡病例,其中病发率最高的是日本(48.1%)、其次是蒙古(47.2%)及韩国(39.7%)的男性,而非洲的病发率最低,即每10万人中有5人,至于大马的胃癌病例是每10万人中有接近7人(6.9)。

按照目前的数据演进,预计到了2040年全球的每年新胃癌病例增加至180万,死亡病例则达到130万,可谓是另一个潜伏在你我身边的癌症杀手。

5大风险因素

到底胃癌是由哪些危险因素形成呢?其实它涵盖了遗传、居住环境、性别、老化以及所吃的食物等不同的因素。

1)遗传
胃癌与家庭病史有关,若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罹患胃癌,那亲属中罹患胃癌的几率会比正常人高出2至3倍,但这一点有待进一步厘清,因为究竟是彼此之间有更相似的生活习惯,抑或是基因缺陷而患癌,尚须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若一个人有腺瘤状息肉(gastric adenomas)、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Lynch症候群(Lynch syndrome)、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及幼年性息肉症候群(juvenile polyposis syndrome),将加剧患胃癌的可能性,须谨慎视之。

2)居住环境
与上述因素相似,是否因所居住环境甚至是饮食习惯接近而患癌?还有待确认。

3)性别
据统计,男性患胃癌的几率是女性的两倍之多,这有可能是因性别有关,但亦有可能与更多男性抽烟及酗酒有关。

4)老化
胃癌的病发率在50岁后会骤然增加,因此年纪的递增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或许与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在长者群中发生率较高有关。

5)食物选择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饮食习惯及内容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喜欢吃熏烤食物、烧烤肉类、酱菜咸鱼等盐渍物的人,胃癌的病发率会特别高。

胃息肉>2公分 逾30%癌变

其余因素则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这是因为萎缩性胃炎会出现胃酸分泌较低,胃黏膜也更容易形成肠上皮化生,增加患胃癌的几率。

另外胃息肉的出现若不及时处理,也有可能出现恶性病变造成胃癌。息肉指的是小的瘤,或黏膜长出类似菰状的赘物,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的胃息肉都不会有恶性病变,但若是胃息肉(或胃腺性息肉)大于2公分,那就会有30%至40%会出现恶性病变。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也是可能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的胃长期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那就会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者是形成一些免疫发炎反应,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在胃部的淋巴癌产生有很密切的关系。

最后就是抽烟和滥用酒精饮品,毋庸置疑这些生活恶习会增加一个人患癌几率,包括胃癌,同时过胖(obesity)也是现代男女常见的健康伤害之一。当一个人过胖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胃体部癌幽门管癌占90%

那胃癌可分为哪几类呢?胃癌的大体形态多种多样,而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若是依据癌肿部位进行分类的话,胃癌类型可分为3种,即贲门癌、胃体部癌及幽门管癌。

贲门癌指的是发生在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公分范围内的腺癌,至于幽门管癌是发生在幽门管部,即当胃镜检查时胃窦远端或称幽门前区,由幽门口通向十二指肠球部间形成的较细管道即幽门管。

如果要细分三者的位置差别,那就是贲门癌是属于‘上面’,而胃体部癌居中,至于幽门管则是连接十二指肠,胃体部癌及幽门管癌最常见,占90%之多,而贲门癌大概只有10%而已。

若是从病理学来分析的话,胃腺癌(adenocarcinomas)占了90%至95%,可分为肠道型(intestinal)及弥漫型(diffuse),再来其他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以及淋巴瘤(lymphomas)。

照胃镜最准确

那要如何进行诊断呢?通过验血来检查肿瘤标记(tumor marker)是其中常见的筛检,但准确性是60%,因此更为精准的方式就是照胃镜,之后再进行活检(biopsy)以及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及正子断层扫描(PET scan)以确认癌症分期(cancer staging)。

那照胃镜是否有危险性呢?其实它的风险非常低,一般上只需在检验前6小时禁食,之后进入浅层镇静(即入睡)即可进行检验,整个过程大概15分钟,患者也无须住院。

 

_
黄之芩医生(Wong Zhiqin)
肝肠胃内科高级顾问



化疗治胃癌效果较差

 胃癌有哪些治疗方式呢?是否一定要手术切除呢?目前针对胃癌的治疗仍是以外科手术(surgery)、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及放射治疗(radiotherapy)为主。手术的目的是希望达到根治性的疗效,因此在手术切除时,也会把周边的器官组织也一并切除。

至于化疗是选择适当的抗癌药剂,通过静脉点滴或口服,让患者吸收后分布到全身,从而达到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但迄今为止根据医学研究结果,化疗对胃癌效果并不是很好,一般仅用来当做辅助疗法(adjuvant therapy),例如在一些接受手术的患者,使用化学抗癌药物来预防癌细胞再复发,以提高手术后的存活率。

但在某些情况的胃癌患者,化疗仍可能做为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例如在已出现转移且无法完全将肿瘤切除的患者,或是已迈入第四期的患者,可借着给予化疗来延长存活时间。

术前化疗 缩肿瘤再动刀

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使用高能放射线或各种微粒子去杀死癌细胞。在一般情况,放疗也和化疗一样,非治疗的主力仅属于辅助疗法,除非是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在手术前后,利用辐射照射肿瘤生长区域,来杀除看不见或无法割除,甚至是残留不干净的癌细胞,以达至局部控制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术前化疗也是如今常用的治疗方式,也就是先缩小肿瘤体积,之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先切除免转移并发症

目前在亚洲地区的胃癌病例仍以胃的下半部为主,跟肠道健康有很大关系。而虽然胃癌主要治疗的方式有之前提及的3种,即手术、放疗及化疗,但直到2017年,癌症基金会公布的治疗案例中,医生多半还是会建议患者先切除,主要是因为消化道的癌症,对营养吸收影响特别大,而胃的淋巴系统会造成快速转移,切除后也可以避免并发症。

在决定使用哪一种治疗方式前,医生必须把众多因素纳入考量之后才做出专业建议,这包括最重要肿瘤病灶的位置,是在胃上端或下端?是在胃大弯或小弯处呢?再来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是否有其他疾病)、肿瘤蔓延的范围、被诊断时属于癌症第几分期、患者个人意愿,甚至是家人的意见等。

须强调的是医生给予的建议只是原则,也是根据当下医疗环境可提供给患者的‘可能最佳选择’,并非百分百的保证,更不是所谓的‘包医’,皆因治疗效果的预测是研究统计的结果,属于一种几率而不是必然的结果,在决定接受某种疗法后,才能真正看到它的效果。

根除幽门菌胃息肉

当然早发现早治疗必然可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面对胃癌亦如此,能及早发现它的存在将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有望达到治愈的疗效。

因此给予大众的忠告是若察觉身体有哪些相似的症状时,应及早检查甚至进行早期治疗,比如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及胃息肉等,而在胃癌的一级预防中,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减少盐摄入量、戒烟、戒酒及减重等行为都至关紧要,也是控制胃癌发生的关键词。”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3.03.2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