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2应3转介 防治自杀 救救长照者

9月21日为世界阿兹海默症日,今年的主题为“认识失智症,认识阿兹海默症”。在区分这两者之前,先想想如果有一天,亲人出现失智症,到底要不要告诉他?若被告知失智症,他会不会因此而忧郁,不积极治疗?如果是你,答案是什么呢?

国际阿兹海默症协会(ADI)数年前调查显示,90%以上患者都希望被告知诊断结果。据槟城中央医院老年精神专科顾问郑友耀医生的观察,本地失智症患者亦然,但也有不少个案是在病情中、后期才确诊的,此时可能已不具有了解或讨论病情的能力。即便如此,医生也会先了解个别情况,包括询问患者和家属知情意愿。

为了避免造成太大的刺激,医生公布病情时会对用字遣词有所顾忌吗?“谈到失智症,许多人会联想到旧称‘老人痴呆症’,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病情较严重的画面,例如完全认不得人或生活无法自理等,这样一来的冲击就很大。我认为更重要的不仅是正名,而是公布结果之后的进一步解释。”

郑友耀医生说明,失智症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群症状的组合,可由多种病因所致。由于脑细胞出现退化,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思考、行为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影响。虽然他们的病情通常会随着时间退化,但速度存在个别差异。根据现有数据,从初期失智症进展至末期,平均需要8至10年的时间。

“有一些个案会在2年内退化得很快,但也有一些患者的病情维持至20年以上,我们很难去预测这一点。目前临床上针对失智症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以达到延缓病情恶化的效果,同时加强自理能力、提升生活品质和自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解释,能够减轻患者或家属受到的冲击,而若患者能接受病情,治疗计划的配合度会高一些。”

尊重就医自主权

事实上,患者不听解释、不承认自己有失智症的情况也挺常见。他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带自己到医院检查是没必要的,自己的记忆力没问题,“偶尔健忘”只是因为老了。这种情况下,要患者乖乖配合服药的难度倍增,家属又该怎么办呢?

郑友耀医生解释:“有些长者会抗拒诊断,家人可以‘为求安心’尝试说服长者接受检查;医生也不必强求患者接受诊断,不过在强调治疗有助长者的记忆功能的前提下,患者通常会转变态度接受治疗。”尊重患者就医的自主权,维持良好医患关系非常重要,有助于鼓励患者积极治疗或采取预防措施。

“只有当认知功能退化至影响了生活能力,才被定义为失智症。有时,患者只是智力功能测试未达满分,或存在些许认知功能退化的征兆,可能只是轻微认知障碍。由于未来可能有失智症的风险,他们需要定期复诊追踪。一些心态比较正面的个案,也会很乐意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以减轻失智症风险。” 其实非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重要一环,家属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包括控制好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子、‘三高’和健康饮食。”

中后期自杀率偏低

不过,若失智症患者出现行为精神症状,如妄想症或忧郁症等,甚至有暴力或自伤倾向,家人可以考虑强制让患者接受医药治疗。

联想到失智症患者可能因为认知功能、判断力或日常生活功能逐渐减退而感到绝望无助,是否自杀率也有所提高呢?郑友耀医生表示,整体上失智症患者的自杀率并没有比同年龄层来得高;不过,初确诊或岁数较轻的组别,自杀风险的确有所增加。

“然而,出现自杀想法与付诸行动两者之间仍存在一段距离。中后期的失智症自杀率反而偏低,或许是由于他们已经少了把自杀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另外,他们日常生活的依赖性增加,常有照护者在身边,也是降低自杀风险的因素之一。当患者有忧郁、绝望的情绪,是能够通过药物治疗如药物或电痉挛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以降低强烈的自杀念头的。”

 

_
郑友耀医生(Teh Ewe Eow)
槟城中央医院老年精神专科顾问



照护者需被同理

在大众将焦点放在患者的身心健康时,亦不可忽略照护者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有时更甚于患者,却无处抒发、无人分担。

“照护者的长期心理压力,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照护者需要被同理,也需要实质上的分担与支持。”郑友耀医生说道。

照料失智症患者并不简单,伴随而来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十分容易引起照护者的忧郁、焦虑和压力。有这些负面情绪并不可耻,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或医药治疗改善,照护者要优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他分享道,若周遭之人察觉照护者有忧郁或轻生迹象,可以通过3大步骤,即1问、2应、3转介来帮助他们。

照护管理者Vs照护者

郑友耀医生也提及,在照护失智症长辈时,家庭成员之间应分工合作,让主要或直接照护者拥有喘气空间。

“我们一直在提倡照护管理者(care manager)和照护者(caregiver)的概念。前者的主要负责工作安排和资源寻找,而后者为直接照护者,理想的扮演者是超过一个,以轮替休息。然而,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患者通常由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无业的子女负责,而出钱最多往往等于话语权最大,这是十分不健康的现象。”

照护者这份工作,可不是能打卡下班就撒手不管的。若只丢给一个人负责,除了时间被绑死,没有机会好好休息,还可能影响家庭关系。他以一名女儿为例,由于长时间地照顾失智母亲影响夫妻感情,令她尽孝道的同时却又对丈夫心生内疚,而亲手足却还埋怨自己没照顾好母亲,心理压力何等之大。

“不但如此,直接照护者也没有时间寻找资源,而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情绪上关怀,还包括实质性的支持如轮班、经济支援和知识性的学习。这时候,照护管理者就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让让身边的人一起来分担责任,亦能寻找资源以分享,例如失智症的互助团体、资讯和照护技巧等。”

郑友耀医生强调,众人应了解就算照护者做得再好,也不能百分百避免患者出现状况或问题,足够的支持、信任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照护者也要照顾好自己,尽可能不忽略其他责任,例如夫妻、亲子等关系,以避免加深内心的自责感。

强化“自愿”或“爱”

失智症照护者可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浮现轻生念头,但有时候,他们也会因为视照料患者为自身责任而获得存在价值。这将成为避免他们走上绝路的正面因素。郑友耀医生建议,照护者可以重新思考自己为何肩负起照顾之责,尝试从中获得正面价值观。

“当一个人决定成为照护者,是值得做这个反思的,当然答案也没对错。最理想的答案是出于对某某家人的爱─‘虽然感到压力,但这是自愿的选择’。有正面的价值‘加持’,帮助非常大。”他补充:“这种亲人之间的爱是不能被强迫的,如果双方没有这种感情,或从以前开始关系就不太好,照护者的压力就会更大,因为这份责任是被逼、非自愿的。若答案是迫于无奈,可以考虑是否有其他选择,例如托付疗养院?”

郑友耀医生解释,这并非是要得出“为了避免照护者辛苦,就不照顾失智症亲属”的结论,而是转换角度、考虑多种方案,以尝试减轻压力和心理负担。若能强化“自愿”或“爱”的成分,更易于用正面的态度去面对这份责任,因照护过程中这份价值将一直被强化。”

宗教信仰起作用

以上的说法很理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能要求一个人去爱某个人。“这种时候,宗教信仰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有些人会视照料失智父母为修行或修福报的机会,这也未尝不可。另外,我近来也碰见一名60余岁患者,仍细心照料年过80的失智母亲。她的说法是,子女对自己的行为‘有目共睹’,因而也变得更孝顺了。因此照护者除了有付出和负担,亦有其他的意义存在。”

失智症3问:学习助造“认知储备”

问1:父亲性情转变和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已有两三个月,也检查出脑萎缩,为何医生需要观察6个月才能确诊失智症?这是否会错失黄金治疗时期?
答:首先,失智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患者的记忆力在数月内急剧退化,需检查是否由严重问题所致,例如中风、脑瘤或脑膜炎,又或是甲状腺肿大、维生素B12缺乏等引起。因此,医生一般进行血液或脑部影像扫描,主要是为了排除这些问题。

至于脑萎缩,并不等同于失智症。研究显示,脑萎缩与脑部认知或功能受损是没有关联的。一个人或许被发现脑萎缩,但仍然可以工作,进行决策;有的人的大脑看起来没问题,却已严重失智,生活无法自理。脑部影像扫描的确可以通过观察脑部特定区域,帮助诊断阿兹海默症或血管性失智症,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失智症。

因此,临床上诊断失智症还是以症状为主,评估时间一般为6个月。关于“最佳治疗时机”,如上期文章所提,基于药物效果尚未十分理想,失智症的首要治疗不是药物治疗,也不如急性病那样十分迫切的。

问2:行管期(MCO)间被关在家中,父亲失智症明显恶化。少动是否是主因?
答:预防失智症要从小做起,多动脑是关键之一。因为学习能制造“认知储备”,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相比,储备功能可帮助大脑将记忆力保持更长的时间。如同将更多钱存入银行,流失时不会那么快变穷。我们也了解许多长者当年未必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过这种学习不一定是课堂上的,主要是在面对新事物时保持热忱,我常鼓励长者培养新嗜好,学一种乐器、歌曲或舞蹈也很好。

另外,人到中年也要降低中风的风险因素,譬如避免抽烟、控制好“三高”、体重与多运动。到了晚年要注意避免衰弱,摄取足够的营养,一样要多运动和维持社交圈子。就算在疫情之前,许多长者由于无法开车、经济因素或生理问题无法出门时,也会退化得很快。因此就算是退休了,也要记得退而不休,学习新事物,维持或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问3:为何失智症患者经常得到肺部或尿道感染?该怎么预防?
答:无论是否有失智症,我们都鼓励根据大马《成人免疫接种指南》建议,透过疫苗接种减轻入院、并发症或死亡风险。对长者而言,最重要几款疫苗为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以及肺炎链球菌疫苗。至于泌尿道感染,则要摄取足够水分(除非有疾病限制)、注重如厕后的清洁等。

由于认知功能受影响,有时失智症患者难以表达或察觉自身的不适,这时就特别依赖照护者的细心和警惕。

他们需要了解患者平日里的行为是如何的,若突然变得坐立不安、脾气较坏或不肯吃东西等,可能得留心观察或去检查。有时验血验尿也未必找出原因,例如便秘,因此排便排尿次数也是需要留心的地方。

 

_
罗宗明医生(Low  Chung Min)解答   
老人医学内科顾问

 


社会资源

全国性

马来西亚阿兹海默症基金会(ADFM)
脸书:Alzheimer's Disease Foundation Malaysia - ADFM
网站:https://adfm.org.my
电话:03-7931 5850

雪兰莪Atria购物中心-ADFM社区角落
定期举办讲座、活动和分享会等。
电话:016-608 2513(Ms Jenny Ho,11AM至7PM)
电邮:[email protected]

槟城失智症协会
脸书:Penang Dementia Association
电话/WhatsApp:011-5589 2628
网站:https://www.pdapenang.com

霹雳失智症学会
脸书:The Dementia Society Perak
电话:05-506 0806
网站:thedementiasocietyperak.wordpress.com

新山阿兹海默症支持协会 (JOBADA)
电话:07-222 2016 (办公室)/ 012-709 1277 (Mr Soorian)
电邮:[email protected]

沙巴阿兹海默症支援协会(Sabah AZ)
脸书:Sabah Alzheimer's Disease Support Association
电话:019-881 1030(kent chau)

砂拉越三一日照中心
电话:082-255 758
WhatsApp: 014-901 5700
网站:https://trinity-eldercare.com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特约.报道:杨倩妮.2022.09.1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