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仅维持8秒 过动儿更易游戏成瘾

医句话:

临床上并无针对游戏障碍的药物或心理治疗,医生需要揪出患者游戏成瘾的原因,包括是否存在基础性精神问题,例如焦虑、忧郁、强迫症或躁郁症等,从而对症下药。事实上,孩子游戏成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亲子关系不佳,例如缺少沟通或沟通不良,因此家人在这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或一般所说的游戏成瘾该如何治疗?

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针对游戏障碍的药物或心理治疗。从医生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找出造成患者游戏成瘾的原因,包括是否有由基础性精神问题(非精神疾病)所致,例如焦虑、忧郁、强迫症或躁郁症等。

或有潜藏精神问题

以一名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儿童为例,平日学习速度可能较慢,课业表现不佳,因而被教师责骂或同学欺负。为了缓解负面情绪,他选择到游戏中寻求寄托,才逐渐演变成游戏障碍。

这些基础性精神问题都是有药物或心理治疗可治的,在揪出游戏成瘾的导因之后,便能对症下药。一般上解决了潜在问题之后,青少年的游戏障碍也会有所缓解。在教导了他们其他能够像游戏带来‘治愈感’的方法之后,通常就不会再继续沉迷游戏了。

不得不提的是,家人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名儿科医生说过,孩子游戏或网络成瘾很大程度上反映亲子关系不佳,例如缺少沟通或沟通不良。

其实游戏障碍只是一个表现,反映了背后的各种生理-心理-社会(bio-psycho-social)问题。倘若家庭能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大多数青少年会倾向于把时间、精力和爱好着重于健康的活动而非沉迷游戏。

COVID-19的出现也加剧了这个状况,因为我们没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不仅是孩子无法出门,许多父母也需要居家办公,孩子最好是能不吵不闹,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塞一个电子产品,让他们安静地玩。

人孰无过 面对解决才重要

以往在餐厅时也经常看见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吃饭,菜肴还未上桌,平板电脑就已经立在桌子上了。这些小孩全程紧盯荧幕,吃了什么大概也不晓得,而父母或许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然而,父母虽然可以换来片刻的宁静,造成的影响却是很长远的。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游戏成瘾时,应该是‘心里有数’的,不会完全不知道导因。有些可能会否认是自己造成,责怪游戏或坏朋友;有些则是在意识到自己也曾‘推波助澜’后,解释自己需要养家而迫不得已。

无论如何,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每一个决定都必定要牺牲一些东西。事实上,孩子有游戏障碍也不是任何人的错,当务之急是要面对和解决问题。

放下手机 父母以身作则

要帮助孩子走出游戏成瘾,首先要调整心态。父母不要全怪罪游戏,应与孩子坐下来谈,沟通时要注意语气,了解孩子为何对游戏如此感兴趣,背后原因为何,而非马上下禁玩令。青少年本身就有叛逆心理,对他们而言,以往需要父母与自己说话时父母却不在,如今找到‘好朋友’了却来阻扰,亲子关系一定会更紧绷。父母不解为何孩子如此不听话、不懂事;而孩子会觉得父母一点也不了解自己。

另外,当孩子一直看到父母在玩游戏,自然也会‘耳濡目染’,认为游戏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也曾看见父母在一旁打游戏,与坐在对面的孩子零沟通,不然就是全家捧着手机打游戏,没空说话。因此,当你认为孩子已经属于‘成瘾’了,自己也需要做好不玩游戏的准备,以身作则。

再者,适度地为自己不理想的举动表示歉意,往往可缓和亲子关系,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真心想一起解决问题。其实许多孩子都非常愿意与父母沟通,前提是父母不要先入为主,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先聆听 勿马上否决

大多时候,孩子在与父母说话时只是想要一个聆听者,因此父母不要反应过度,马上否定孩子的一切。举例而言,小孩看见同学吸烟,问你吸烟好不好时,父母不要一下子过于激动,断定孩子吸烟了而责骂。如同成人,我们常常只是想要与人分享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要一个解决方法。

转移兴趣也是方法之一。以往的做法是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包括球类或艺术类等,开拓能够与他人交际的兴趣。不过,在疫情期间这一点比较难去实现。最后,家长可尝试跟孩子一起玩游戏,以观察究竟是什么因素吸引孩子的兴趣,并适当地引导孩子,例如玩游戏没问题,只是要适当地控制时间。

 

_
余安麑副教授(
Anne Yee Hway Ann)
马大医药中心精神及成瘾医学专科顾问

2至5岁每天刷屏1小时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刷屏时间指南,除了与亲友视讯聊天之外,不应让18个月以下儿童使用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视、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即便出于教育性目的。18个月至2岁的儿童则能够在成人陪伴下,观看高品质的媒体内容,时间介于半小时至1小时,过程中建议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

至于2至5岁的儿童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则应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6岁以上儿童与青少年不受限,部分原因是外国许多作业多是数码化,例如制作PPT简报或影片等,不像我们仍以纸笔为主,因此较难建议正确的使用时长。

基本上,该学会认为并非所有花费在屏幕前的时间都是负面的,例如学生可通过电脑上网资料等,不过有几个注意事项:进食和睡前15分钟不应使用电子产品。另外,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应该有1小时的体力活动。

影响口述表达能力

这是因为使用电子产品不仅会影响视力,还会产生屏幕依赖障碍(screen dependent disorder),意即变成了孩子的‘保姆’,并影响口述表达能力。加拿大一项针对900名6个月至2岁儿童的研究显示,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越长,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的风险就会增加49%,意味着他们将会比同龄者更迟开口说话,即便会说话也不善表达自己,看起来就像自闭症。

由于我们并非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会以为孩子学会说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当父母在说话时,孩子除了从嘴型学习发音,也会看见面部表情,感受肢体语言。若从小没有处于这种环境,无人与孩子说话,那他们如何学会呢?要知道卡通人物说话的嘴型并不像人类,他们无法学会发音更无法感受情绪。

对我而言,年龄愈小的儿童最好就远离电子产品。让孩子有实际的互动,包括送到幼儿园都是很好的选择。

说到这,我有点同情这两年出生的孩子,因为大家都戴着口罩,看不见别人说话的表情,亲密的行为如拥抱也被禁止,更未见过同龄人。究竟这是否造成孩子在未来会有情绪上的偏差,则要等到以后才知晓了。”

游戏成瘾2问:电竞职业生涯比运动员还短

问1:孩子明明可以“专心”玩游戏一整天,怎么可能是ADHD或自闭症呢?
答:
ADHD也就是俗称的过动儿,非常容易游戏成瘾。简单而言,常人在聆听对方说话时,注意力大约可集中20秒。若对方每20秒就切换一个话题,就会重新引起我们的兴趣,因而能持续听下去。然而,ADHD孩子的注意力仅维持约8秒,因此常常没有领悟到对方想表达的讯息。

在玩游戏时,画面每一秒都产生变化,刺激高且能即时回馈,因此ADHD孩子容易过度依赖或成瘾。因此,父母看见他们可“专注”玩游戏四五个小时是不奇怪的。

需要注意的是,倘若他们已经习惯了快速切换的刺激,注意力可维持的时间会变短。回到现实世界时,会因为不适应而面临更多挫折。渐渐地,他们会选择避开“糟糕的世界”而躲在安全和有成就感的游戏中,陷入恶性循环。

至于自闭症则是一种脑部障碍而导致的疾病,患者常常会作出一些重复性的行为或动作,因此对游戏上瘾的风险也比较高。不过,自闭症也有轻微、中等和严重之分,因此要看患者是处于何种程度才能给予适当的治疗。

问2:大马有不少获得国际奖项的电竞职业选手,孩子看了后认为打游戏既光荣又可赚钱,还不必上课考试,我担心他会游戏成瘾,该怎么沟通?
答:首先,你可向孩子解释,虽然选手不必上课,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训练”上,并且是工作而非玩乐,过程比学习或考试更严苛,意即训练不合格就会被淘汰。韩国培养电竞选手的纪录片中,这些孩子5点起床,8点开始长达16小时的训练,还需要像上学那样背下所有游戏装备、设计和技巧等。一名小男孩受访时,还说自己羡慕正常上学的朋友,当下最想做的事情是抛开游戏,与同学打一场篮球。

再者,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比运动员还短。研究发现,擅长打游戏的选手与运动员有着相似的特征,即大脑反射(relex)能力非常迅速,而这种能力的高峰期是在18岁至21岁,之后就会渐渐下降。因此,我们会看见职业战队的选手平均年龄仅17或18岁,年纪稍大都变成教练,没有下场。你可询问孩子,愿意花10年时间只为一件仅维持5年的事情吗?在那之后要做些什么呢?

若与孩子解释清楚后,他仍坚定地要往这方面走,那么试试也无妨,可通过专业测试来评估是否有打职业比赛的天赋。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杨倩妮.2022.08.2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