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采动机式访谈法 无须用药也能瘦

医句话:

只要有人的地方,减重注定是个热度不减的话题,从古至今各种千奇百怪的减重方法可谓层出不穷,从一般人所接触到禁食、抽脂、排毒疗程、不同的饮食法、服用营养辅助品再到不同的药物等,减重方法似乎样样具备,只是效果因人而异,不过从医生角度,想要成功减重仍是离不开“管住嘴、迈开腿”6字真言。

“先谈减重时最常提及的禁食,根据中东国家一项针对穆斯林在斋戒月的研究,长达1个月的禁食,体重只是略有下降,可是却在斋戒月之后的2至5周内出现反弹,换言之想要通过对饮食限制来达到持续减重效果,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

再来是抽脂(liposuction)手术,须注意的是唯一可以进行这项侵入式手术(invasive surgery)只有受承认的整形外科医生(plastic surgeon)或皮肤科医生(抽脂少于500毫升)才能进行,倘若贸然找不明来历的人进行抽脂,分分钟会酿意外甚至死亡事件。

近年来减重最夯的莫过于不同类型的饮食法,比如生酮饮食、地中海饮食等,其实饮食之道万变不离其宗,只需把3大要点即营养均衡、卡路里计算以及提升新成代谢纳入考量即可,比方说一个人的体重为80公斤,他每日须摄取的卡路里为2000大卡,若是要达到合理减重效果,他须把每日卡路里摄取降低至1500大卡,从而达到一周可下降0.5公斤的效果,在营养均衡方面可参考卫生部提供的‘我的健康餐盘’(suku suku separuh)概念,即合理地摄取身体所需的蔬果纤维、所需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

可是人的身体反应机制很敏锐,一旦察觉卡路里摄取有所减少,新成代谢就会跟着降低,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些人明明吃很少,但体重却没减,理由就是新成代谢的降低。

那要如何提高人的新成代谢率呢?答案就是通过运动,任何一种运动只要能维持30分钟,同时每周的停歇期不超过48小时(即每周5天运动),即可维持及提升新成代谢率,在一减(卡路里摄取减少)一加(新成代谢提升)下,即可看到合理的体重下降效果。

打造全民运动社会

其实运动和个人生活作息甚至身处的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说在大城市地区,健身房或公园设施会较多,因此城市男女要参与运动并不难,前提是想要去运动的动机及意愿必须足够强,相比之下在一些城乡镇地区或郊外,运动设施较少,运动风气也会较低。

为了鼓励更多人把运动纳入生活作息一部分,如今越来越多公司也为员工提供下班后的运动服务,比如在公司内建设运动场所,或者给予运动津贴等,甚至一些保险公司也为积极运动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优惠或保费回扣等,目的也是塑造一个全民运动的社会,这是值得鼓励的事。

那到底哪一种运动对减重最好呢?正如上述提及,任何运动只要能维持每天30分钟,并且停歇期不超过48小时即可,选择运动首要考量是安全性,比如长者我会鼓励太极或广场舞等,再不然在公园漫步行亦可。另外,若是选择户外骑脚车则必须注意道路安全,切记运动并非指那些特别激烈,如爆出汗才算运动,个人可按自己的习惯及方便选择合适的运动即可。

近年来在减重领域中除了不同的饮食法之外,市面上也涌现不同种类的营养辅助品声称可以改善体重,可是当患者在会诊时向我提及这些产品时却发现,这类打着可减重及改善糖尿病的产品,充其量只是一些综合营养素产品,成分包括钙质、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至于是否能减重及改善糖尿病仍缺乏足够的科学数据,另外一些产品除了有以上提及的营养素之外,甚至还加入睾酮素或维生素K2等,很多时候患者会认为这些产品不是药物比较‘自然’,可以安全服用,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迷思。

降糖药减重 只限糖胖者

值得一提,在我的门诊至今没有一位肥胖症(obesity)患者是通过这些产品改善体重,更多时候仍须针对情况给予不同治疗包括药物。在过去针对肥胖症的药物包括已被除名的西布曲明(sibutramine)、须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奥司利他(orlistat)和苯丁胺(phentermine),但这些药物因各有副作用,如减少维生素吸收或抑制中枢神经等而逐渐被淘汰,如今针对有糖尿病并有肥胖症的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包括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促效剂(GLP-1 agonists),因着这些药物已经使用了一段时期,加上有科学研究数据,效果也比之前所使用的药物更安全及有效。

不过须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第一须获得医生处方,二来是针对同时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甚至心脏衰竭的肥胖症患者,单纯用来减重不可行,也没有相关的数据证实可安全使用,最后是价格不菲的开销,无端端增添每个月数百至数千令吉的‘减重费’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除药物之外,干细胞(stem cells)使用也在近年来成为减重话题,尽管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但仍不乏有心人士在暗中使用,这是相当危险的行为,甚至可酿不必要的意外。目前在医学界最常用上干细胞专科包括血液科(hematology)以及肿瘤科(oncology),而内分泌科(endocrinology)则是用在一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尚缺更多科学数据,总而言之,现阶段把干细胞用在减重仍属于研究阶段。

 

_
林俐伶副教授(Lim Lee Ling)
马大医药中心内分泌内科顾问



MI1小时拟针对性治疗

那我国的肥男胖女该何去何从呢?孤军作战自求多福?抑或须寻求纤体中心呢?非也,因为肥胖症不仅是个人问题,甚至已形成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及未来,在多年前已敲响了我国公共卫生的警钟。有鉴于此,以马大医药中心(UMMC)为例,早已着手在针对肥胖症的治疗,包括把动机式访谈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在近年纳入针对肥胖症患者的治疗环节,从而帮助不少肥男胖女脱离肥胖的漩涡,重返健康人生。

肥胖不是病,也不应视为社会汙点之一,它之所以出现与个人的生活作息包括饮食及运动,甚至对肥胖的认知有直接关系,因此MI出现的宗旨就是要带给肥男胖女一个福音,那就是‘想要减重无须靠药物’,MI更多是带给他们正确的减重资讯,如何健康地瘦下来才是关键所在。

哪些人可以加入MI呢?其实只要身体质量指数(BMI)超出30理应列入MI的观察对象,可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目前可以加入MI的肥胖症患者,必须是BMI指数超过35及有慢性疾病(如睡眠窒息症、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或者是BMI指数超过40及以上,就算没有被验出有慢性疾病也是MI的观察对象。

那MI的成员有哪些呢?除了内分泌科医生之外,也包括临床心理治疗师(psychologist)、家庭医学科(family medicine)及运动医学科(sports medicine)医生、饮食治疗师(dietitian)及护士,一般上整个疗程是维持6个月,加入MI的患者会一一和相关的医护人员见面及深入了解情况,因每个患者的疗程都不同。

首次会诊时间可以长达1小时及以上,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接下来的每次会诊中也会纳入分享成功例子环节,让已互相熟络的患者成为彼此的鼓励及减重推动力。其实个人的生活作息是造成肥胖的最大元凶,而改变生活形态恰恰也是人性中最难的一环,可是通过MI得以看到一个接一个无须靠药物也能瘦下来的例子。

动刀减重病例不多

假如通过生活作息、MI以及药物等后仍无法把BMI指数40给降下,那接下来须考虑的是由上消化道外科医生进行缩胃或切胃减重手术,这是因为若一个人的BMI指数已超过40,就算通过其他治疗方式也于事无补,而手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以实现对代谢危险因素的持久控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来须进行手术的病例不算多,而且患者接受意愿也不高,一来是不想开刀,二来是开刀后有其他需注意比如要维持健康作息,加上有其他副作用如无法摄取某些营养素等,最重要是既然可以通过健康作息来改善体重,又何必要去挨一刀呢?”

减重迷思2问: 胖小孩 长大后就会瘦下来?

问1:为何肥胖会成为国家经济负担之一呢?
答:这可以分成两部分,直接的就是肥胖是万病之源,当一个人超重后紧随的就是各种慢性疾病,信手拈来就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胃酸倒流、睡眠窒息症以及癌症等,在间接方面则是越来越多国民的健康指数不理想,比如年轻人打工常拿病假,那也无须指望经济会成长,再来是工作效率会变得很差,从而影响了国家的经济。

因此我会建议必须有更多的社区筛检,主动去接触这些BMI超标的男女,另外医院也必须加强与体检中心的联系,一旦有肥胖症男女就转介给医院,由医院跟进患者的情况,至于在国家政策方面则希望有更多的公共交通或公园,从而帮助全民动起来。

问2:小孩“富养”才健康?
答:最普遍就是以为只是比较难买衣服,殊不知肥胖的背后就是健康伤害的开始,再来就是一眼望去皆是肥男胖女,因此把肥胖视为平常事,但普遍一点也不值得高兴,反之更需要感到忧心。

在传统家庭中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小孩子必须要“富养”,所以认为“长些肉”是必须的,但其实儿童肥胖已越来越严重,这种错误观念必须被纠正,因为儿童若太胖,意味着他的胰岛素必须分泌更多,到了长大后才发现胰脏已操劳过度。所以家中长辈须牢记没有孩子“长大后会自己瘦下来”这回事,家长必须从小就灌输孩子肥胖会对健康带来哪些伤害才能避免他们在长大后成为肥男胖女一族。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2.08.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