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确诊者1快乐缺氧 年轻染疫者猝死主因

医句话:

研究指出,无症状或轻症的COVID-19确诊者并不会因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就能放松警惕,一旦合并隐形缺氧(silent hypoxia),其伤害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曾有重症患者的血氧浓度已经很低,按照正常缺氧理应是语无伦次或休克,但他们仍和正常人无异,可是却可能在短时间内心跳停止。


“随着Delta变种病毒已在社区扩散,其传播率比之前的Alpha病毒高出至少1.6倍,预测在未来3个月至半年内,Delta变种病毒将会是‘全球公敌’,目前它已扩散至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过去死者主要以体能较差的长者居多,但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与感染病毒后并发隐形缺氧(silent hypoxia)猝死有关。

此外如今慢性疾病有年轻化趋势,倘若一名年轻人在感染COVID-19之前已健康状态欠佳,一旦再并发隐形缺氧的话将加剧死亡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何全球越来越多COVID-19死者是来自60岁以下,其中之一就是因隐形缺氧而猝死,因此不管医护人员或人民都必须更了解隐形缺氧的初期症状以及自我检测,才能把伤害降至最低。

无症状者 胸闷难呼吸须急诊

对在加护病房(ICU)受训多年的医护人员而言,早在COVID-19疫情爆发之前对隐形缺氧或所谓的快乐缺氧(happy hypoxia)并不陌生,当一个人出现缺氧时,典型症状包括了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冒冷汗以及走几步路就会喘气,可是隐形缺氧却不同,它的症状与其说不明显,不如说是非典型。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的指示,当COVID-19确诊者特别是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一旦察觉自己逐渐出现胸闷感觉以及难以呼吸的症状,必须把它视之为隐形缺氧的危险信号,即刻前往医院急诊部求医。

其实隐形缺氧一点也不快乐,之所以会有快乐这浪漫字眼与患者没有呼吸困难的感觉有关,但没有呼吸困难并不意味着患者的身体器官没有受伤害,此时患者的肺部已经受损严重,极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因缺氧而逝世。

隐形缺氧因其不典型症状比正常缺氧有着更高的危险性,患者往往不容易察觉症状,可是身体已在缺氧中而不自知,因此会出现上一分钟还意识清楚及情绪正常,甚至如常回答,但下一分钟却突然休克猝死,隐形缺氧在COVID-19确诊者大约有30%,换言之每3人中就有1人。

以前当加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告知家属,患者已有隐形缺氧的危险须尽快送院治疗,家属往往会嗤之以鼻,甚至诬赖医护人员造谣,不过随着在疫情下益发严重,越来越多人才了解到原来隐形缺氧的伤害是如此之恐怖。此外对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而言,出现典型缺氧症状的患者已有完整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可是对于非典型的隐形缺氧的抢救却必须及时,否则会有死亡的可能性。

倒下前一刻 意识仍清楚

之前我的一个门诊病例,62岁患者缓缓地坐下,然后一直笑着看着我讲述他过去一周的症状,可是之后就断断续续,嘴唇变黑及额头冒冷汗,我和医护人员及时为他用上氧气才避免了另一起隐形缺氧的病例。

在临床上,呼吸道受损的患者在正常呼吸时会有所影响,但有些COVID-19患者却出现有别于此的症状,比如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在感染初期仍保有良好心脏功能,因此仍有能力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可是随着病毒持续肆虐就会导致身体开始缺氧,此时患者会感到难以呼吸及胸闷,这就是隐形缺氧进行中。

人的肺脏和肺泡上有很多受体蛋白即血管收缩素转换酶2(ACE2),而病毒就是通过受体蛋白入侵细胞,一旦病毒侵犯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人体免疫反应和病毒之间的对抗就会造成很多肺泡被破坏,造成氧气无法经由肺泡微血管进入血液中,此时患者虽然可以正常呼吸,但血液中的带氧量持续下跌,甚至到了猝死的前一刻也没察觉到。

其实在疫情爆发前,医生发觉一些登山友或飞行员有隐形缺氧的状况,这是因为在高山及高空的空气会稀薄,因此每次吸气所获得的氧分子会较少,但这组人员通常体力较好及心脏能力强,他们只需多做几次呼吸急促代偿即可。

可是一般COVID-19确诊者的体能会较差,甚至可能有心脏功能衰退等问题,那一旦出现隐形缺氧将大大增加危险性,而一旦严重缺氧可能会导致心脏和脑部受损造成死亡。

-
黄轩医生(Ooi Hean)
重症医学科兼胸腔内科顾问

血氧仪受MDA管制

隐形缺氧与血氧饱和度(SpO2)有关,建议可在家准备血氧仪(pulse oximeter),一旦家里有人确诊COVID-19,只要是无症状或轻症就能在家自我检测血氧饱和度是否处于正常。

据我所知,目前台湾疫情指挥中心针对无症状和轻症患者都会派发血氧仪,用法是在晚上临睡前可以先检测血氧,倘若在95%以上属于正常,若是介于90%至94%之间必须要注意,或可能是隐形缺氧进行中,必要时需求医,至于90%以下则须立即去急诊室,因为有猝死的可能性。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的血氧饱和度为95%至100%之间,若是95%以下可能会出现疲倦,长期抽烟者的血氧也会较低(约92%),但若是出现低于90%则必须紧急求医。

不过血氧仪是受到大马医疗器材管理局(MDA)管制的产品,早前就曾出现有人把血氧仪夹在玩偶或铅笔上仍出现检测数据的闹剧,因此选购受认证的产品是有必要的。

自备氧气瓶 有否必要?

那如果家没有血氧仪该怎办?对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一个人只需在家来回走动6分钟,若出现呼吸苦难、容易气喘或嘴唇、手脚末梢泛紫等,这很大可能就是有隐形缺氧,必须尽速求医。

而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一般上在步行3分钟后即会出现症状,若是还没做就出现症状,那更不可轻忽。

如今人人戴口罩亦会错失及早发现呼吸不顺的可能性,但只要细心观察口罩也能及时察觉,之前我在门诊就发觉一位患者,当时他的口罩出现起伏,在详细询问后他说‘我必须大力吸气’,其实这也有隐形缺氧的可能性。

而戴两层口罩是否有必要呢?其实两层口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口罩的密合度,正确的做法是戴上医用口罩,之后再用布口罩把它压紧实,必要时可以把口罩的线给打结缩断,让口罩更密合,所以重点不是在戴多少层口罩,而是密合度。

至于居家自备氧气瓶是否有必要呢?从医生角度来看,氧气瓶的作用是延缓猝死,只有用于等到救援时派上用场,一旦出现隐形缺氧或者血氧饱和度跌至90%以下,立刻致电求救及送院抢救是唯一方法。”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1.08.1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