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型糖友 并发症“不逊”于中年

医句话:

国民对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了解似乎并不全面,逾半数受访者不知道糖尿病无法治愈,并认为并不难以管理;有三分之一更觉得减少糖摄取量就“搞定”了。事实上,糖尿病无法被治愈,还会提高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譬如心脏病、肾病、失明、神经受损和截肢。想要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涉及到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及其他预防措施,这也让糖尿病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糖尿病为我国带来了重大负担,而在我们继续前进之前,了解国民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哪方面理解甚佳、哪方面尚有差距,以便能适当地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在为期1个月,2539名受访者参与的马来西亚糖尿病指数(Malaysian Diabetes Index,MDI)问卷调查中,80%受访者了解糖尿病是高血糖问题,而原因与胰岛素有关─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或是虽然分泌了胰岛素却无法被有效利用,在医学上称之为胰岛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虽然10人之中8人理解这一点,惟考虑到我国糖尿病患之多,没能达到百分之百还不够好。

截肢最多人知 心脏病少人闻

国人也知晓造成糖尿病的导因,50%的人点出了4个风险因素:肥胖、缺乏运动、高卡路里饮食与家族病史。若一个人吃得太多又久坐不动,体重增加,种种因素结合只会变成一颗发展糖尿病的‘定时炸弹’。虽然明白这些风险因素,但是有5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日后有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可以说人们普遍知晓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却没有付诸行动。其他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的因素,譬如过量饮酒和吸烟则比较鲜为人知。

另一道问题则是关于糖尿病患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有95%的受访者都知道截肢、93%提及眼睛损伤、90%提及肾损伤,以及84%提到了神经损伤。然而,最为致命的并发症却最不为人知,仅75%受访者知道糖尿病可能导致心脏病,其中24岁以下年轻人仅占半数。

事实上,糖尿病患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1倍。根据《美国心脏科学院杂志》(JACC)有关糖尿病患过早死亡(premature death)的原因,三分之二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譬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其他如是癌症(13.9%)、感染(9.3%),而大多数大马人知晓的肾衰竭仅占1.9%。这是因为我们有透析治疗,肾衰竭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想要减少此类并发症的风险涉及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以及其他预防措施,这也让糖尿病管理变得更为复杂。然而,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减少糖摄取量就‘搞定’了;51%的人认为糖尿病并不难管理。事实上,虽然摄入高糖食物确实容易发展成糖尿病,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糖尿病的最佳管理方式远不止是减少糖摄取量而已。

进入缓解非治愈

MDI问卷调查也发现,52%的人并不知道糖尿病一般而言是不能治愈的。近来有一个术语叫缓解(remission),的确有一些人可能进入这个状态,意即无需药物控制之下,血糖水平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为何并不是说百分之百治愈?若你在患上糖尿病之前超重或肥胖,属于疾病早期(较短的糖尿病病史),在减少了约15%的体重,相当于10至15公斤的话,是有可能进入缓解状态的。然而,试想象一般情况下,会有多大比例的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会减重15公斤?也许根本不到1%。虽然糖尿病无法治愈,但是我们可以将病情控制好。

总而言之,这项调查确实指出了本地民众对糖尿病的了解有一定差距,也有许多人知晓他们处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之中,那么是时候采取行动来做出改变了。”

-
陈小平教授(Chan Siew Pheng)
马来西亚内分泌及代谢学会(MEMS)主席
内分泌内科高级顾问

50岁以下比例显著
“国家健康和病发率调查(NHMS)显示,大马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从2011年的11.2%、2015年的13.4%,增至2019年的18.3%,相当于每5名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约为390万人。

糖尿病风险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这并不令人惊讶。然而根据NHMS按年龄组划分的糖尿病患病率可见,50岁以下的人口也有相当显著的比例:18至29岁的患病率为5.9%、30至39岁为11.7%,以及40至49岁为20.8%。这意味着他们在退休年龄之前,就已成为糖尿病患多年,往往也会过早出现并发症,丧失健康和工作能力,从而对国家的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根据本地研究所比较的年轻发病(young-onset)和普遍年龄发病(usual onset,50岁)的二型糖尿病,尽管前者平均比后者年轻10余岁,病程长度相似的情况下,并发症风险并没有比较低。

-


70%洗肾者 糖尿病为元凶

从大马DISCOVER研究数据可见,在疾病相对早期、正服用1种药物的糖尿病患中,已经有9.9%的患者有大血管并发症,以冠状动脉疾病最为常见;26.5%出现微血管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最为常见。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本地糖尿病患实际上较迟才得到诊断,而在确诊或仅用1种药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显着的并发症负担了。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大马人的头号死因,而糖尿病患本身就算没有其他心脏病的风险因子如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等,与非糖尿病患相比,他们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依旧很高。另外,根据2018年大马透析和移植登记局(MDTR),糖尿病也是导致末期肾病和需要透析治疗的主因,大约有70%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是糖尿病肾病所致。

总的来说,由于国民普遍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延误诊断,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及其相关的代谢共病和并发症不会很快地有所缓和。年轻的二型糖尿病患的增加,是导致过早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的原因,并造成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随着我们更了解国民对糖尿病风险和其并发症的看法,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策略来解决我国不断升级的糖尿病负担。”

-
符秀慧医生(Foo Siew Hui)
雪兰莪士拉央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糖尿病3问:37%以为减糖就够了

问1:糖尿病患在MDI问卷调查的表现是否比非糖尿病患更好?
陈小平: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做得更好,因为52%的患者也认为糖尿病并不难管理;37%仍然相信减少糖摄取量就足够了。另外,三分之一(37%)的患者并不知道血糖水平异常的指数是多少,这是因为只有26%的患者持续监测他们的血糖水平。这是令人担忧的,若患者本身对疾病不了解,更不知道目标为何,该如何与医生一起合作去改善病情呢?最终会对治疗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问2:除了减少糖摄取,还有哪些方法可帮助预防糖尿病?
符秀慧:其实从问卷调查可见,人们普遍知道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为何,可以改变的包括体重、饮食习惯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基因,但糖尿病是多方面造成的,你依然可以从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维持正常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下手,这些都是有效。若有家族病史却又不做任何管理,那么就有可能在更年轻的时候发病。

问3:糖尿病患更容易得到COVID-19吗?
陈小平:若你是糖尿病患且病情控制不良,那么得到重型COVID-19,意即需要进入加护病房(ICU)的风险要高得多。不过,若你的病情控制良好,情况就会与其他非糖尿病患一样。然而请记住,若你是糖尿病患、年纪稍大,还有其他共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或肾损伤时,这些种种迭加在一起就会导致更严重COVID-19病情。因此回到最基本的情况,你不会因为糖尿病而更容易感染到COVID-19,最关键的是要远离病毒,做好防御措施,因为不幸感染的话病情会更严重。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杨倩妮.2021.08.0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