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致中风 女性居多 孕妇更常见

医句话:

脑静脉窦血栓通常与感染发炎、女性(男女比例为1:3),尤其是孕妇、产妇(分娩后6周需多补充水分)、血液循环不良、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物有关。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指脑静脉窦中有血块,其中血细胞可能破裂并将血液泄漏到脑组织中,形成出血。

脑静脉窦血栓常常起病隐匿,很容易被人忽视,它具有死亡率高且复发率高等特点。

静脉窦,简单来说,就是把脑袋的血液运回到心脏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流淌的通常都是静脉血。 因为是一个通道,它就有堵塞的可能性,它要是堵了,血液经静脉流出受阻,导致颅内高压,脑静脉出现瘀血和脑组织受压缺血缺氧,继发脑缺血坏死和颅出血,最终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

脑静脉Vs脑静脉窦血栓

在谈及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症状前,首先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即脑静脉血栓,由静脉梗阻所产生的局灶性症状;脑静脉窦血栓,由静脉窦血栓导致颅内高压。

而在大多数患者中,这两种病理生理过程常同时存在。 脑静脉的闭塞产生局部脑水肿和静脉型梗死。 病理检查可发现扩大、肿胀的静脉,水肿(包括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和点状出血。

脑静脉窦血栓不算是一种罕见的病症,通常与感染发炎、女性(男女比例通常为1:3),尤其是孕妇、产妇(分娩后6周需多补充水分)、血液循环不良、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物有关,而凝血问题、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抽烟、脱水、肥胖和颅内低血压也会造成脑静脉窦血栓。

MRI或CT可确诊

它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血栓的位置,如果患者开始有头痛、模煳的视野、昏厥或意识丧失、失去对部分身体运动的控制、癫痫发作或者昏迷,旁人就要立刻将患者送去最靠近的医院急救。

磁力共振造影(MRI)或者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皆能够有效的诊断出脑静脉窦血栓。一旦确诊了,我们就会让患者口服抗凝血剂以阻止血液凝结、抗生素(如果存在感染)、抗癫痫药以控制癫痫发作,监视和控制头部内部的压力,或施于手术等。

脑静脉窦血栓若涉及脑的部分,具体就是取决于血栓的位置,不同的部位极可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言语障碍、身体部位的困难、视力问题、头痛、颅骨内的液体压力增加、神经压力、脑损伤、发展延迟甚至死亡。 ”

-
陈伟阳医生(Tan Wee Yong)
脑神经内科顾问


CVST 3问:须治疗免缺血性中风

问1: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过后会消失吗?
答:是不会自行消失的,所以需要医生用药来治疗。

问2: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属于中风的意思吗?
答:脑静脉窦血栓是造成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之一,
至于会有什么症状,就得看是在脑的哪一个部位阻塞。

问3:脑静脉窦血栓可以预防吗?
答:这个通常好发于成年的女性中,基本上是可以预防的,当然,如果女性在妊娠期就另当别论。预防脑静脉窦血栓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吃低脂饮食,如大量水果和蔬菜、进行日常锻炼、避免吸烟、控制慢性健康状况,例如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也可能需要避免使用某些类型的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因为会增加患者的血栓风险,建议改用其他方法避孕。至于癌患,他们可以询问医生,医生会按照患者的情况来用药。

新闻背景:打疫苗致血栓 患者多数血小板过低

最近,全球接连出现因为注射某种疫苗而引起脑静脉窦血栓的病例,引起民众担忧。 监管机构注意到,在所有与疫苗有关的病例中有一个明显的模式:除CVST外,患者的血小板水准低,这导致血栓的形成。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生物制剂评估及研究中心总监兼血液肿瘤科医生麦克(Peter Marks)指出,过去很少在其他情况下将这种低血小板和血栓组合视为自体免疫现象,且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在疫苗上市前,这种组合现象主要出现在薄血药肝素的使用。在极少数情况下,服用药物的人会产生与特定血小板结合的抗体,这会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血栓。

在一项针对11名接受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出现血块的人的研究中,他们对同一血小板的抗体均呈阳性反应。

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副教授古利克(Peter Gulick)说,不管是基于某些腺病毒的反应机制,还是某种方式启动了这些血小板,这都是他们试图探讨的方向。

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和强生(J&J)的疫苗共用一个平台,两者都是病毒载体疫苗(viral-vector vaccines),它们所使用的是一种称为腺病毒(adenovirus)的普通感冒病毒将冠病病毒基因引入体内。现在,医学专家想知道该技术本身是否与凝血有关联。 科学家们试图厘清为什么只有某些人(到目前为止主要是55岁以下女性)会出现这些罕见的血栓。

在阿斯利康和强生公司疫苗上市之前,只有两种病毒载体疫苗被批准用于人类,就是2017年,中国批准了使用腺病毒的伊波拉病毒(Ebolavirus)疫苗,但该疫苗仅被授权用于紧急用途,因此很少有人接种。美国和欧盟于2019年批准了另一种用于伊波拉病毒载体疫苗,但该疫苗也未得到广泛的接种。

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都是透过改良的腺病毒当载体,携带COVID-19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基因(双股DNA)。改良的腺病毒可以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一旦病毒进入细胞,便会将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置入细胞核中,细胞会据此制造棘突蛋白,并呈现在细胞表面,供免疫细胞辨认。免疫细胞会据此制造针对棘突蛋白的抗体,直接攻击COVID-19,以及被COVID-19感染的细胞。

不过腺病毒载体疫苗仍有缺点,因为腺病毒感染人类非常常见,人类免疫系统可能产生可以攻击疫苗的抗体,造成疫苗失效。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梁盈秀.2021.05.0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