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于“跌”多少 够“快”反弹才重要 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医疗旅游
医句话:
科技是否能够帮助医疗旅游的发展?无可否认,科技的确能帮助医患之间的交流、改善远程监测等,但是医疗保健是需要个人化接触的,好比一个人不会单凭网上约会便与他人结婚,都需要去建立信任和沟通。这一点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似乎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相比起医疗旅游业如何在COVID-19时代蓬勃发展,我更倾向于谈论医疗旅游业是否能在COVID-19时代蓬勃发展。由于边境的关闭,许多医疗机构包括我所工作的医院,都面临着医疗游客人数骤减的状况。其实许多患者都希望回到大马继续他们的治疗护理,也有一些新患者由于对祖国的医疗体系感到失望,因此想到本地治疗。
虽然一些医院仍为患者的跟进护理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但是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仍可以发现,这当中存在许多差距(gap),譬如法规(regulatory)、技术基础设施(technical infrastructure)和合作(partnership)方面的差距。
虽然如此,无论是在前或后疫情时期,医疗旅游一些原则将保持不变。就好像我们为何要发展医疗旅游?其中一个主因是促进经济,并捎来声誉(prestige)和国际认证等,同时将大马和医疗推广至全世界。尤其疫情时期许多国家的边境关闭,也令我们朝无国界医疗制度(borderless healthcare system)迈进了许多。再者,便是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譬如医院之间、政府与私立之间、国家之间等,而我为此打上一个问号。如果要为无论是本地或国外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那这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
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我们的职责是什么?当我们同意接受外国患者的时候,便承担起护理的重担,特别是在慢性疾病中可能会涉及多学科的护理。其中一个关键的领域是突发事故(contingencies)的应对,譬如当某些状况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做,以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
了解医客文化 分析患病人口
此外,我们也要记得这些患者来自不同的国家,需要的是个别具体的医疗模式(approach),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也有所不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医患之间互不了解,或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便有最好的设施或漂亮的医院,我们也无法提供良好的护理。
当然,我们也需了解患者国家的疾病人口统计(disease demographics),不能将他们完全当做大马患者来对待。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联系,譬如关心印尼发生了什么事情、或那些地区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更高的病患率等。
我们也需要了解患者国家的医疗基础设施,譬如来自英国的患者,他们的住院及出院计划会与来自柬埔寨或印尼的患者非常不一样,因为欧美的医疗水平较高,他们回国后还能继续接受后续治疗,反之柬印患者因国内医资缺乏,需要在我国逗留较长的时间,以完成治疗。总而言之,我们要清楚不能‘一视同仁’,即便他们都是通过医疗旅游到来的。
外国患者离开大马后,护理并没有结束,这是我想要传达的重点之一。当我们荣获各种奖项,或是宣传自己为最佳医院时,也需了解和发现本身的局限性,譬如有时候会发现给予患者的模式并不理想,会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要好好地思考与准备,是什么令大马成为一个好的医疗目的地,当邻国正努力迎头赶上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更进一步。
建立在信任奉献及关怀基础上
大马如何保持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能够在那些方面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我认为有3点需要提升,分别是投资和科技(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国际伙伴关系(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以及研究和创新(research and innovation)。
许多医院都采用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但还需要医院以外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医院内外部、不同机构与国外机构之间更好的沟通。我们也需要国际伙伴关系,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尤其是身处国外的患者。
在仪器的另一端,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信任,同时他也对我们有着相同信心的人,去操作仪器和解决一些患者的问题,譬如并发症、伤口护理等。当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创新,因为当患者选择前来接受治疗的时候,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将是考量之一。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医疗保健是建立在信任、奉献和关怀基础上的关系,对所有的医疗游客和本地患者都一样。
科技无法代替个人化接触
疫情对医疗旅游带来什么影响?出行限制、社交距离和恐惧。我认为社交距离也是最不好的影响,患者也更害怕出国和前往不同的国家,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
不过,随着各国医疗保健系统负担加重,许多患者也在寻找替代方案,所以我认为医疗旅游业仍存在许多亮点。这期间我收到许多邮件,有时是远程医疗的预约,譬如一名来自孟加拉的患者,他们国家医疗体系由于COVID-19不堪重负,他们也束手无策。惟不幸的是当时大马的边境仍是关闭状态,我能做的只是给予建议和提供一些可能有所帮助的机构。
疫情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失误,在接待了那么多的医疗游客后,我们仍缺乏B计划。有时候外国患者无法获得药物,我们虽然可以寄送,有时却无法通关。我每日也会回答许多远程医疗问题,发现很多患者都在询问自己该怎么做和到哪里接受帮助。然而我们很不幸地意识到,在这个时候,患者或多或少只能依靠自己,直到我们能够真正地改善某些方面的护理和直到我国边境开放。
因此,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寄予厚望的科技能够提供帮助吗?答案是‘能’与‘不能’。科技的确能够帮助我们与患者交流、可以改善很多远程监测,有助于提升护理,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却是‘不’。由于医疗保健需要个人化的接触(personal touch),好比你绝对不会只凭网上约会就与一个人结婚的。医疗保健和约会一样是建立在信任和沟通的基础上的。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似乎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远程会诊成新常态
“政府早前宣布允许医疗游客入境,伴随着严格遵守标准作业程序(SOP)的规定,这是为了平衡境内与患者的的安全。这样‘严格’的开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整个区域的疫情都得到良好的解决。
目前我们都学习在新常态下的电子化处理。许多医院都在用现有或自创的平台进行远程会诊(teleconsultation)。不过,无论是什么国家,法规总是会比实践落后一些,譬如患者的隐私和权益是否能受到保护等。在大马,我比较自豪的一点是,法律规定已经接受过首次会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远程会诊,然而这也意味着限制了新的医疗游客。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平衡风险之下,允许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入境。
跨国寄药遇药令限制
另外,网上药店(ePharmacy)的概念也有需要探讨的问题。由于行动限制等因素,许多药店提供网上订购和寄送服务,但是来到跨国层面,就会碍于各国的药物法令而让药物‘登陆’无门。我们其实从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反馈,传统上来到大马的医疗游客,可能难以在此获得自己所使用的药物;而更多的是曾在此接受治疗的患者,回到自己的国家后难以获得药物。
除此之外,各种会议和研讨会已转为网上举办了,但这种方式能否有效传达内容呢?也许1小时的会议没有问题,但若是2天的研讨会,就得考虑一些问题,譬如我们无法令人就这么坐在电脑前2天等。该如何适应和了解这样的信息传达能否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是远程医疗需要考虑的因素。”
医疗旅游1问:以抗疫实力 强化我国医疗声望
问:是否有任何策略或计划以振兴医疗旅游业?
雅丝敏:我们原本预计2020年医疗旅游业将捎来20亿令吉的收入,基于疫情影响预测收入将下跌70%至75%,回到了2012年时期的数字水平。其实,我没有将之视为长期的负面影响,好比所有人都遇到了路障必须停下脚步一样,趁此“养精蓄锐”(recharge)和“巩固”(strengthen),将成为我们之后恢复的基础。目前MHTC专注加强我们的资产、建立渠道和网络,为边界完全开放做好准备。同时也以许多正面消息,如大马如何应对疫情等去宣传和建立世界对我国医疗系统的信心。MHTC努力尝试在3至4年恢复医疗旅游业水平,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跌”了多少,而是能够多“快”反弹。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