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生命关口系列3之3】依病情分5級別抗疫 首三級屬傳染科 後兩級重症科“掌舵”
医句话:
无可否认行动管制令(MCO)确实对经济带来影响,但与此同时却让COVID-19疫情得以控制,甚至从另一角度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卫生部在疫情爆发之初所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病情等级分配及医疗方式,对于改善疫情影响起到关键作用。
从茫然失措到驾轻就熟
“由于卫生部在疫情爆发时采取了多项及时的措施,比如指定专治COVID-19的医院、建议政府采取行动管制令(MCO),甚至提前把雪州沙登农业博览馆(MAEPS)改造成‘MAPES低风险冠病隔离与治疗中心’,因此当疫情于4月期间迅速飙升之时,依然得以应付疫情,目前只等待疫苗的研发后即可彻底控制疫情。
以双溪毛糯政府医院为例,在COVID-19疫情爆发前已指示准备2000个普通病房床位及100个加护病房(ICU)的床位。根据资料,在疫情最高峰时即4月期间,有856个普通病房床位被用予确诊者,达到8成以上,至于ICU最高峰时有多达35名患者同时必须接受插管及其他治疗,这一纪录也是全马之冠,但死亡率却是最低,大约有10名死者。
从疫情一开始的茫然失措到如今已有完善机制及分配,包括可用哪一类药物来控制哪一类患者,如今每周ICU会接收到1至2名确诊重症者,而医护人员已逐渐驾轻就熟,而必须插管用上呼吸器的患者也越来越少,通常也能很快即可送返普通病房。
在COVID-19确诊者中,医护人员会从中分成5个不同级别:
第一级:确诊但没有症状
第二级:有轻微症状如发烧、咳嗽、流鼻涕、喉咙痛,但没有肺炎。
第三级:有肺炎,照X光显示肺有异样、较多痰、呼吸急促,这类患者可以用抗病毒药物。
第四级:哮喘,每分钟呼吸次数可达30至40次,这类患者必须用较重药物,并插管供应氧气。
第五级:除了须氧气供应及药物,患者也伴随其他器官衰竭,如肾脏衰竭、心脏衰弱、心脏肌肉发炎(myocarditis)等。
其中第一至第三级是交由传染病科医生为首,其余不同专科医生为辅,在普通病房进行观察和治疗,至于第四及第五级的患者则必须在ICU接受治疗,则全权由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包括为患者提供呼吸器、跟进患者的器官出现不一样的症状,调配饮食营养甚至是血液检查等,而第一级至第三级的患者估计是占确诊人数中的90%以上,第四和第五级则只有不到5%。
长期重症治疗 易得虚弱无力症
当一名确诊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不足时,医生会视患者的年龄及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插管。倘若患者的年纪及情况较轻,可通过俯卧位通气方式(prone ventilation)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但若是患者年龄较大及情况较为严峻,就必须考虑插管以避免器官出现衰弱。
若某些需要插管的情况下,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因此必须用类固醇等药物来防止细菌感染,但患者的免疫力亦会受到影响,必须更多时间在ICU接受治疗。不过如今在ICU接受治疗的COVID-19确诊者已大大减少,只剩下一些必须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他们一般上有重症后虚弱无力症(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情况,因此必须用氧气供应,而且由于他们很容易被细菌感染肺部,必须要加倍注意。
另外,患者出现褥疮或压疮(pressure sore)亦是COVID-19的其中一大伤害,俗称背部溃疡,它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造成,其危险性就是细菌感染,医护人员必须定期为患者清理伤口,同时会针对情况用上不同药物,另外护士也会协助患者翻身,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治疗。
至于患者会在治疗期间出现肌肉流失,主要是一直躺着并用呼吸器吸氧气,肌肉由于较少用到就会出现松弛,即‘懒惰’了,因此帮助患者复原肌肉也是很重要的。
当一名患者曾被确诊后,其免疫系统也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健康,这也是值得警惕及关注的事。
並非痊愈后就有抗体
在疫情初期,一些确诊者并不晓得自己已感染病毒,因此觉得身体不适时就前往一般诊所、政府或私人医院治疗,直到2至3天后检验确诊后才被送到双溪毛糯政府医院,估计这类情况维持了2个月之久,这也是为何初期会出现医护人员受感染必须被隔离的案例。
针对早前卫生部总监拿督诺希山曾提及,确诊但无症状并已在医院隔离14天的患者可以出院一事,其实在之前医护人员已经做了详细研究,证实了病毒尽管存在但已不会有危险性,除了不会再生长,更不会再发病。
血浆治疗仍待研究
目前通过核酸检测是可以看到病毒是否存在,包括已没有活动迹象或死掉的病毒,而试验证实,这类病毒不再具有传染性,无须担忧,当然若还有症状如哮喘的患者,尽管已14天但还是不获准出院。
第一次感染后痊愈出院会否有抗体,一直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根据研究,并非每个确诊者之后都有抗体,就连医护人员去检验也没发现抗体,因此早前一度被提及的恢复期血浆治疗(convalescent plasma therapy)尚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定疗效。
确保可做到接触者追踪
近来大马的COVID-19的数据出现以外劳居多,因此有人担心是否会是另一个被低估的感染群,但与此同时,从近期在医院一些哮喘患者的检验结果来看,社区感染的风险也在进一步降低,甚至已属安全程度了。
倘若别的医院转介过来的疑是COVID-19患者,由于哮喘必须插管,在检验若发现有COVID-19病毒,那即说明了社区感染风险依然存在,但若是病例已很少甚至没有,那就表示没有社区感染的风险了,民众只要保持勤洗手、戴口罩及少聚集等,感染的风险就不高了。
目前大部分确诊外劳已被聚集在隔离中心,因此要追踪到确诊者曾接触的人是可以做到的,再来是政府强制雇主为外劳工人进行检验,也让疫情更明朗化,就如同新加坡政府为客工进行大规模检验,不过非法外劳或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隐忧,因此负责把守边界的海关及移民局执法人员还须努力。
对于有人认为为何不达到零确诊才有限度开封呢?其实有很多因素必须考量在内,比如经济层面及失业率等,一些地区并没有实施严厉的行动管制令,但却能把疫情控制下来,这与人民的自律有关,就连早前疫情重灾区的意大利也开放边界,因此各国的解封方式必须依据国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指示来进行安排。
总的而言,在疫苗尚未研发出来,只要能做到控制确诊人数,并且确保可追踪到确诊者接触的人群,然后采取隔离已是目前最好的措施,在疫情后人人都必须做好迎接‘新常态’的准备,也希望疫情可以早日完全缓和下来。”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