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越甚健康越差 疫情结束後 回家好好拥抱父母

医句话:

这些年来,大马健康老化学会常受邀到不同地区或国家分享关于健康老化及快乐晚年的概念,其中一个常被提及的课题就是孤独所带来的危害,而当冠病-19肆虐的这段时期,我们除了关注疫情的持续扩散丶无法出门上班丶经济下滑等问题之外,亦不可忽略孤独所衍生的危害,尤其是家中长者的孤独感。

全球1/3长者属孤独者

“在谈及孤独或社交孤立这个课题时,很多人会对它嗤之以鼻,认为只有那些吃饱了撑的,或者是经常胡思乱想的人才‘有空’去谈孤独这回事,但根据研究,因孤独或社交孤立所引起的健康问题牵涉甚广,其中就包括引发肥胖症丶忧郁症丶焦虑症丶心血管疾病丶中风,甚至会产生不想活下去的念头而出现早逝的情况。

根据调查,在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长者是属于孤独者,由于长期的孤独导致他们的记忆力丶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寿命都出现明显降低,更甚的是,过去普遍认为体重过高丶缺乏运动(比如久坐看电视)或有抽烟不良生活习惯是造成长者健康的杀手,但从近期的研究却发现,孤独所造成危害丝毫不比这3大因素来得轻,也因此对孤独的了解以及预防是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期。

为了防范疫情的持续扩散,上个月开始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了行动管制令,目的是通过强制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以阻止COVID-19持续扩散,这是在非常时期必须采取的非常方法,亦是无可厚非,毕竟若要避免被传染,唯一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触,可以这么说,此时学习与孤独相处反而是抗疫的重大关键,因为一名确诊者,在无法追踪到其行踪的情况下,孤独既避免了传染,也让其他人染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可是当这场疫情结束后,我们必须谨记关注周遭的孤独者已刻不容缓,除非我们无视孤独所带来的伤害,尤其是对我们至亲的家人,比如年迈的父母。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家中的这个宝往往是孤独的,根据美国退休者协会(AARP)的一项研究,大部分的长者表示经常感到缺乏有人陪伴,或者是感到被孤立,而每周与朋友丶家人或邻居只进行一次甚至更少的社交活动,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明显感觉自己缺乏有人陪伴,至于独居丶无业或低收入家庭的长者感受孤独的程度会更甚,而感受孤独程度与健康水平是呈对比,换言之如果一个人感受孤独越甚,其健康水平也较低。

数码科技难代替接触交流

随着数码时代的盛行,通过科技产品以及各种社交媒体等,一通电话或几行字就能联系上地球另一端,让人觉得联系更加轻而易举,理应是更加紧密才对,但却恰恰相反,有多少在城市打拼的孩子是经常拨电话给在乡下的年迈父母呢?甚至是早晚对父母嘘寒问暖呢?冷冰冰的电话是无法取代人与人的接触交流,父母期盼可以握着孩子的手,感受彼此的贴心关怀,聆听父母的心声或孩子的唠叨等,这份温情是社交媒体或科技产品无法做到的。

以大马为例,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者为了不愿成为家中的负担,宁愿选择一人独居,谎称自己不习惯城市生活,坚持留在乡下,再不然就是入住养老院等,此时不仅是只身一人,就连心灵也‘独居’了。

这些年迈的父母是多么渴望与孩子甚至孙子的相聚,哪怕是对着电话荧幕,可惜的是这个如此微小的愿望却始终无法实现,也因此在潜意识中,他们认为自己是孤单一个人,彼此互动对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可想而知孤独对他们的伤害是多么严重。

这些年来马来西亚健康老化学会不断推动‘去关怀长者’活动,鼓励家人丶朋友或志愿者定期去探望这些在偏远地区或养老院的长者,期望能改善这个困扰现今社会的窘境,让健康老化理念不仅是停留在理论,更是深入到社会各阶层,让长者除了寿命的延长之余,其生活质量也能获得提升,而远离孤独就是其中一大关键所在,惟多年来都无法看到效果,其中一大原因是很多探访者总因着各种理由或借口而无法让活动实现起来,这是叫人惋惜不已的。

行管期衍“孤独病”

在行动管制令这段期间,除了身负重任的某些行业人士之外,大部分人都必须在家,这是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经历,比如有些人有了更多与家人独处的时光,或者是平时必须忙碌工作,但此时全部必须停下来,此时我们终于可以体会到原来空虚及孤独是何等恐怖。

以我个人为例,在政府宣布行动管制令前,我和妻儿已购买了足够维持两周的食物和家庭必须品,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两周我们理应是‘无忧无虑’悠闲地生活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家庭院有个小小花圃,只要有足够阳光就可以随心所欲种些蔬菜,这段时间我的日常生活除了做饭丶进食丶清理之外,尚可锻炼身体丶阅读甚至通过浏览社交媒体来获得资讯,从表面看,由于准备充足,我无须为三餐烦恼,与家人的相处也不错,理应是人人羡慕的退休生活,可是这样的生活只是过了几天,我就产生一股很不舒服的感觉,我无法明确说明它是怎么一回事,但就是很困扰着我。

直到有一天我踏出家门去倒垃圾时,这股感觉突然油然而生,我终于体会到这就是空虚及孤独,或更为正确来说就是‘孤独病’,如今我可以深刻体会到那些在乡下,或者长期在养老院的长者在空虚或孤独时产生的那股近乎绝望的心情了。

-
黄德威医生(Wong Teck Wee)
马来西亚健康老化学会(MHAS)主席
心脏内科顾问


专业人士也深受“其”害

孤独病的‘患者’绝不仅是长者,就连专业人士也难逃其伤害,以我的一名来自邻国的医生友人为例,他是一名外科医生,平日的他的时间表几乎都是排满档期的手术,但因着COVID-19的爆发,本来已安排好的手术必须改期,以致他的时间表顿时空白了一大片,叫他不知所措。

于是他趁着大马政府颁布行动管制令前赶来吉隆坡与好几位老朋友相聚,通过相聚以及美食来满足那被他形容为空虚的情感。

这位友人声称自己没有兴趣撰写医学论文,更没有这方面习惯,他也坦言若去见精神科医生,很大可能会被医生确诊自己患有忧郁症。

从友人与我自己的经历可以发现,孤独虽然无法进行确诊,但因着它所衍生的伤害很惊人,从今次史无前例的疫情中,全球集体都能体会到孤独的感受,也让更多人对孤独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天佑大马抗疫胜利

但愿疫情可以像电影《明天过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般成为过去,而在疫情结束后,我们都要记得回去看望父母,好久已没见的亲戚或老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别让孤独病成为彼此健康的绊脚石,保持互动即能让大家远离孤独。

当然在COVID-19疫情尚未结束前,我们还是要保持社交距离,这也是自保及保护他人的公民意识,天佑大马以及全球可以早日迎来抗疫胜利的那一天。”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0.04.30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