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朋友们加油!生活处处是复健

中风者由于行动不便,长久不运动会造成肌肉萎缩无力或是关节僵硬挛缩,可配合推拿手法调理及复健来改善。早期复健锻炼更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尤其是脑中风,其训练着重患侧肢体。因此,及早建立正确的观念,将有助复健之路,走得更稳更顺利。

根据统计,中风后有70至80%的病人可恢复走路;50至66%可恢复到独力执行日常生活的功能,脑中风后的6个月是复健黄金期,应把握复健时机。

中风病患居家护理,除协助活动关节、避免退化外,食衣住行更应注意,食物要准备易吞咽的,待其状况改善再慢慢调整。

衣着以穿脱方便为主,住、行要设置防滑、扶手、平衡等器材或设备,若患者卧床,建议2小时翻身一次,在状况允许下,不妨以轮椅推患者外出晒太阳,也建议家属可陪患者至医院复健,效果更好。

训练患侧肢体为主

早期复健锻炼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在患病后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床上移动训练及动作训练、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进行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训练重点安排在患侧肢体

有的患者和家属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挛缩。

另外,也应注意保护关节。脑血管病若引起较严重的偏瘫,病人常需卧床很长时间,因而会导致瘫痪肢体的关节病损,主要是由于瘫痪肢体肌无力废用性萎缩,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松弛,对关节的保护和固定作用减弱,进而导致关节脱臼、关节炎等。有些病人多少遗留一些肢体的功能障碍,即使恢复到能走路,但由于肢体力量差,走路跛行或姿势不正常,造成偏瘫侧膝、踝关节过度磨损,导致关节损伤或骨质增生、出现关节痛。

复健运动

愈早复健愈好

为了及早预防中风并发症、减轻机能损伤、恢复最佳功能,目前趋势是愈早开始做复健愈好,患者经医疗处置后,只要生命迹象稳定,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医疗团队便评估是否需要复健,开立适合的复健处方。

依据中风后不同阶段,复健治疗的重点分别为

急性期:缺血性中风后约3至5天内,出血性中风约7至10天,即可协助病人做被动关节活动、正确摆位及翻身,预防关节挛缩与疼痛、褥疮等并发症,为复原打下基础。

亚急性期(积极治疗期):中风发生后一周至数个月之间,患者生命迹象稳定,复健目标在于诱发神经功能恢复、重建病人步行能力和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自理及提升患者独立度,并配合使用辅具弥补身体丧失的功能。

视病人的失能程度开立不同的治疗处方:物理治疗处理步态异常、肢体运动困难、肌耐力不足等问题。职能治疗则着重于上肢功能训练、姿势控制、日常生活训练(如饮食、穿脱衣物、个人清洁等)、辅具训练等。至于吞咽困难、口齿不清、失语症则由语言治疗师协助。

维持期:中风后6个月至一年以上,病情进入慢性稳定,大多数病人已出院,治疗重点在于以居家复健或社区复健,巩固患者的复健成果,提升生活品质。治疗师也会提供辅具和居家环境的改造建议,让病人能够安全行动。对于有可能回到职场的病人,则评估其工作能力、加强训练,以期顺利回归社会。

投篮是很好的复健运动,若在复建治疗师专业协助下,增加运动强度及时间,复健更有效率。
投篮是很好的复健运动,若在复建治疗师专业协助下,增加运动强度及时间,复健更有效率。

进步慢仍要复健

中风受损的肢体动作功能,在发病后3个月恢复最快,因此一般称中风后6个月内为恢复黄金期。

大脑皮质的特色是“用进废退”,即使在黄金期间积极复健治疗,恢复一定程度的行走能力及生活自理,如果就此停止,往往会退化,只要继续训练,就算中风一年以上,患侧功能还可能再改善。

多数中风患者必须和后遗症共存,因此病人和家属也要调整心态,虽然难免遇到瓶颈,无法恢复到和发病前一模一样的状态,仍能利用大脑的可塑性,藉由各种训练和学习,建构新的生活。

心理复健更重要

中风复健是漫长而辛苦的历程,面对巨大的失落和身心损伤,中风患者容易出现提不起劲、疲累,无法面对现实而自暴自弃。据医护人员观察,70至80%中风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20至30%甚至会产生忧郁症,严重影响复原速度。

“心情放开了,才拥有生机”除了肢体训练,心理上的复健对中风患者同样重要。当患者意志消沉时,照顾者不宜过于急躁或斥责,应耐心倾听、陪伴及鼓励,让病人感受被接纳,协助他找到复原动机,也可加入病友团体,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寻求支援。

脑部损伤也可能造成情绪障碍,尤其左侧前额叶和颞叶部位的中风较容易发生忧郁症,如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哭泣、失眠、胃口差、不想出门,甚至想轻生等状况时,必须寻求精神科医生评估,接受治疗改善。

语言力差应积极复健

约有近40%中风患者,会因左脑语言中枢损伤导致失语症,失去听、说、读、写的部份或全部能力,理解困难者会胡言乱语、重复说同样的话,命名困难者会无法说出物品的正确名称等。失语症没有药物能够治疗,但可以透过语言治疗改善。

失语症的症状差异大,需要依个别状况订定不同的复健计划,理想上最好每天都能接受语言治疗,密集练习的效果较佳,因此居家练习相当重要,如果经济能力许可,也可自费请有执照的语言治疗师协助。

日常活动就是复健

许多家属认为只有特定的治疗才算复健,至于穿脱衣服、刷牙、进食等生活功能,只要等病人恢复后自然就会了,不需要特别练习。

其实什么事都让别人帮忙做,反而进步慢。很多照顾者因为舍不得或怕麻烦,一手包办所有日常活动,不但剥夺病人重新学习的机会,更可能使其养成依赖感,失去自尊而看轻自己。

自我照顾动作有助建立病人空间概念、促进两侧肢体协调,也能增加病人的自理能力,减轻照顾者负担。

当病情稳定,得到医生许可让病人坐起时,即可依治疗师建议进行生活功能训练,“照顾者要适时放手,让患者自己多练习”。病人也要主动参与,为回归原有的社会角色和生活而努力,而不是一直被动接受照顾。

中风者小误解:

使用辅具不代表没用

不少中风患者误以为,使用辅具等于一辈子不会好、变成家人累赘或担心他人的目光,因而排斥使用辅具,其实选择适合的辅具,不但协助患者更轻松、安全地完成日常活动,避免因过度勉强导致肌肉酸痛、关节变形,也能减少照顾者受伤。

辅具的种类很多,包括行动辅具、生活辅具、沟通辅具、移位辅具等。

行动辅具如拐杖、轮椅及助行器等,可帮助患者安全移动或自行出门;生活辅具如进食、盥洗及如厕;穿衣辅具,能让病人自我照顾,增加独立性;沟通辅具有助失语症的中风患者表达想法和需求;移位辅具则能让照顾者在搬运患者时更省力。

照顾者VS中风者沟通原则:

1.减慢说话速度,音节明确,句子之间适当停顿,不要过度大声。

2.尊重患者,避免用命令式或孩子气的口吻说话。

3.说话时要面对病人,看着他的眼睛,帮助患者从表情、动作得到线索理解。

4.谈话内容要具体,以病人熟悉的人、事、物为主,较能激发记忆和联想。

5.可运用手势、图片、照片、书写、沟通辅具等协助理解和表达。

6.当病人说不清楚或停顿时,不要打断或急着帮他们说完,耐心等他们说出目标字。

7.尽量一对一交谈,让患者可集中注意力。

8.病人无法清晰说话时,不要假装听懂或一直猜测,可以暂缓话题,减少病人焦虑挫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2017.03.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