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减少餐后嗜睡的困扰 避免暴食并配合适度运动

相信很多人都有试过吃饱后大打哈欠,或是感到昏昏欲睡的经验,部分人更会觉得步入中年后,这种现象似乎就特别明显。过去曾经听过有人尝试解释,当我们吃饱饭后,因为食物消化的需要,血液都跑到肠胃去了,导致脑部血流和供氧量较少而嗜睡,这个说法对吗?

什么原因导致餐后嗜睡?吃饱饭就想睡这个常见的现象,英文一般俗称food coma,当然并非真正的昏迷,在医学上它又称为“餐后嗜睡”(postprandial somnolence),这个名称则相对较为贴切。很多人都以为吃饱想睡,是由于血液都流到胃部和肠道,供应到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减少而使人产生睡意。但事实上,身体对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在调控上非常严密,不会为了帮助消化而下降,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有关这个现象的解释,过去科学上曾经有不少研究都想寻找真正的答案,至今可归纳出几个常见的说法,一种说法是,餐后会活化副交感神经系统尤其是所谓迷走神经(vagus nerve),而迷走神经的活化也同时会让人放松、产生睡意。第二种说法则是跟食欲素(orexin)有关,食欲素能刺激我们进食和保持觉醒,有研究认为血糖升高会促使食欲素被抑制,推测可能也是导致饱餐后想睡的原因之一。

也有研究推论餐后嗜睡可能是与食物中的色胺酸(tryptophan)有关,色胺酸在人体是血清素(serotonin)及褪黑素(melatonin)的前驱物质,这些物质能引起睡意的产生,也因此有人误以为摄取大量蛋白质或色胺酸会让人产生睡意,但研究显示食物中的色胺酸被肠道吸收后,未必能与其他胺基酸竞争而顺利穿过脑血管障壁。反而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时,特别是高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 GI)的食物,如米饭、面包或面条等,会促使胰脏分泌胰岛素(insulin)来调节血糖,同时也刺激其他胺基酸被肌肉利用,使色胺酸面对的竞争减少及较易进入脑部,继而被转换成血清素,并进一步形成褪黑素,睡意也因此紧接而来。除此之外,若体内有大量胰岛素的分泌,这将会使得血糖暂时性的低于一般水平,有些人也可能因低血糖而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有关餐后嗜睡的研究众多,对发生原因的观点都各有不同。可见,餐后嗜睡的真正原因目前仍是未定之天。基本上这个现象确实存在,若要避免的话,由于原因太多,看来并非简单避免某一种因素就能有效,但似乎许多线索都显示,摄取过量的食物尤其是高升糖指数的淀粉类食物,较易让人产生睡意。

问: 如何减少餐后嗜睡的问题?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饮食方式,理论上对减少餐后昏睡的困扰应有帮助。首先,在用餐时应该避免吃得太饱,换句话说就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不妨注意高升糖指数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取精制的淀粉类食物,反之可多摄取一些蔬菜与蛋白质的食物,有助避免血糖快速飙升而使胰岛素过量分泌。

我们也不难发现吃饱就睡的人通常都较易肥胖、且缺乏运动,尤其是当他们的血糖代谢开始异常后,精神状况就容易受到体内不稳定的血糖浓度所影响,更可能出现餐后低血糖的症状而昏昏沉沉。许多研究已证实培养运动习惯可帮助维持正常的代谢及稳定血糖,而有些人迈入中年后感觉有餐后嗜睡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运动,尤其是年长者,建议吃饱后不妨先稍微走动一下或是维持运动的习惯。

综合以上,餐后嗜睡牵涉的潜在因素很多,但我们若能维持健康的饮食并配合适度运动,不单有机会改善餐后嗜睡的问题,也有助维持健康。

 

周志辉
周志辉,【食在安心】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荣誉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博士,德州农工大学食品加工硕士。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文:周志辉· 2019.06.2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