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晕眩为BPPV 耳石移位为祸首
医句话:
晕眩在生活中是相当常见的现象,轻则脚步漂浮,重则天旋地转。大部分的晕眩是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或其他内耳疾病所造成,也有一小部分是由于大脑中风或有肿瘤,亦有可能是心跳不规律所造成,须接受检查鉴别诊断,别让晕眩影响了生活素质。再说如果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如开车时突然晕眩,岂不是把自己推向危险边缘?
天旋地转 比头晕严重
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早上准备起床时发现突然晕眩,那股晕眩感甚至让你想即刻倒在床上休息,再来是家庭主妇在做家务时,一抬头望向橱柜时,立即就天旋地转,必须立刻躺下半小时至1小时才可避免眩晕,倘若如此,那就很可能是出现俗称的耳石脱落或移位症状。
无可否认,那股晕眩感在‘爆发’的那几分钟简直让人忍不住‘晕’不欲生,但庆幸的是这类晕眩属于良性,而且若进行治疗是可以避免再发生。
晕眩及头晕是一般常见的现象,尤其现代市民普遍饱受生活及工作压力,有者夜晚为了照顾幼儿而失眠或睡眠不足,因此或多或少会有头晕的症状,但是这类头晕是属于轻微,患者多数形容为脚步漂浮的感觉但不至于有天旋地转,至于晕眩(vertigo)则较为严重,患者会觉得四周突然间旋转,稍微不留意就会失去平衡跌倒,此时患者必须立刻躺下休息片刻,直到晕眩减少为止。
资料显示,70%头晕患者为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简称BPPV),即上述提及的症状,而其余的晕眩求诊者则是包括患上梅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即所谓的耳水不平衡症,或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onitis)、迷路炎(labyrinthitis)或脑部疾病等,因此可以这么说,造成晕眩有很多种可能性,但BPPV确实最常见。
与外伤老化有关
BPPV好发于年轻及中年患者,男女皆有,而儿童则较少见,截至目前的医学研究,造成这类晕眩的病因还无法找出,不过一般相信与患者之前曾发生头部碰撞,比如曾遭到打击或发生车祸等,或者是身体机能退化等因素有关,症状有晕眩及呕吐,但不会出现四肢无力、头痛、视线出现倒影、看不清、耳鸣或脸瘫等症状。
人的耳朵分为3部分,分别是外耳(outer ear)、中耳(middle ear)以及内耳(inner ear)。造成BPPV的元凶就在内耳位置,内耳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耳蜗(cochlea)、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以及前庭(vestibular),内耳中的各组织除了负责听力,也维持人体平衡,其中本来附在前庭位置的的耳石(otolith)(这是一种在显微镜下才可看到的碳酸性的结晶体)是有保持人体平衡及空间感的功能,可是若它脱离了位置,就会漂流在半规管,尤其是在后半规管。
若患者的头部没有移动,耳石就好比石头般沉淀其中,但若患者的头部一出现移动,耳石就会随着耳水而摇晃,当它一摇晃,在半规管内的细胞就会有所明锐感应,而这刺激就会造成晕眩发作,唯有等到耳石停止刺激细胞,即沉淀下来,晕眩才会逐渐消失。
通常患者来求诊时都申诉早上醒来时,只要一转左或转右就会晕眩不已,必须躺在床上半小时至1小时才可以坐起来,而那股晕眩感大约维持几分钟,但那几分钟简直生不如死。另外一些人则是在起床坐在床边时突然晕眩,这也是BPPV的症状,也因此一些患者在饱受晕眩后会自觉某些动作会造成晕眩,因此学习拒绝这类动作。
简单而言,耳石在脱落后就会随着耳水漂流在半规管,此时半规管就好比一条盛满水的水管,但这条水管内是有很多细胞,平时它们是感应到水而已,因为耳石是沉淀着,此时是不会有任何不舒服感觉,但若不慎出现移动,耳石就会摇晃,只要一触碰到水管内的细胞,就会造成刺激,导致晕眩,严重程度视乎移动幅度大小,唯有等到耳石沉淀后,晕眩感才会逐渐减缓至无,好比余震的感觉,在接下来几天甚至数周会感觉人在漂浮中或不踏实。
在过去的案例中,受到BPPV困扰而上门求诊的患者以中年女性(40岁以上)为多,亦有一小部分患者是20余岁,其实男性患者亦不少,只是因为他们选择不让家人操心而忍痛继续工作,反之女性患者则较为关注自身问题,因此只要一发现不对劲,就选择向医生咨询。
Epley氏复位法固定耳石
当一名患者来到门诊申诉晕眩时,医生会先咨询他的病历,随后就是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检查外耳及中耳是否有中耳炎,因为这类病症也会造成晕眩,其次是进行听力测试,要强调一点,BPPV并不会造成耳鸣或失聪。
在进行了上述基本检查后,医生会再进行另一套检查,我个人常用的是Dix-HallPike maneuver姿势变换检查,对于BPPV而言,Dix-Hallpike maneuver在检查BPPV时更为精确,但这项检查必须由医护人员动手,不适宜在家自行测试。
通过以上的步骤即可确诊患者是否有BPPV。在确诊为BPPV后,医生接下来就会进行Epley氏耳石复位手法(Epley maneuver),这也是BPPV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它必须由医生或专业护理进行,做法原理是利用头部移动,将头部摆在4个位置,每个位置大约停留30至60秒。从而把耳石固定下来。
情况无改善 MRI查脑部
如果在进行上述检验以及治疗后,晕眩状况依然没有好转,甚至还出现新的症状,比如早上作呕、头痛或是晕眩次数频密,那就必须怀疑可能是另一种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大脑扫描或者是进行磁力共振造影(MRI),以找出是否为脑部问题。
总的来说,当一个人突然出现晕眩,务必要尽速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默默承受,要知道BPPV是属于良性,通过简单的耳石复位手法来治疗,无须过虑。
耳水不平衡更痛苦
在排除因脑部问题造成的晕眩后,最为常见除了BPPV,紧随在后就是梅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即一般所称的耳水不平衡症。与BPPV相比,耳水不平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会更加严重,症状除了有晕眩及呕吐,甚至还有耳鸣、短暂失聪、耳朵被堵以及晕眩时间会加倍增加,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惟值得庆幸的是,耳水不平衡亦是属于良性,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晕眩,惟晕眩有可能复发,必须重复使用药物。
至今医学对于耳水不平衡的病因还无法百分百确定,耳水不平衡即耳水突然增加,或是耳水回收能力较差,造成耳水的水压加重,其原因依旧不明(idiopathic)。
服药抗晕眩减耳水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晕眩是长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晕眩都与耳朵有关,当一名长者申诉出现晕眩,医护人员首先必须先检查其大脑,在排除脑部问题后,接下来就必须检查心血管方面的情况,因为很多时候长者心血管疾病发作时的症状不是胸痛,而是感到晕眩,必须在确定与大脑及心血管问题无关后,才考虑是否为耳朵问题,因为大脑及心血管的疾病是不容忽视的。
按照现有的医学研究,造成耳水暴增而形成耳水不平衡是来自四方面,分别是摄取过量盐分、个人荷尔蒙、之前曾撞伤以及细菌感染,但这项研究却有颇多争议存在,因此仅能充作参考而已。
在治疗方面,一般上医生在开药时会选择两类药物,即抗晕眩以及降低耳水压(促进耳水血液循环)的药物,前者是针对严重晕眩时派上用场,能迅速减轻晕眩;而后者则可长期服用,以发挥长期控制晕眩的复发。
晕眩2问:无需动手术取耳石
问1:请问是否可及早发现BPPV呢?
答:BPPV的发现是在于医生通过多方面的检查后才可确诊,现阶段是无法通过验血找到它的存在。
问2:既然知道是耳石造成晕眩,那是否可动手术把耳石取出,一劳永逸呢?
答:由于大部分的BPPV患者在数个月后,晕眩会逐渐减少并康复,因此极少数患者须靠手术治愈。目前为止,耳石不能以手术方式取出,但有其他手术方法,比如前庭神经切除或半规管闭塞,不过由于手术有导致失聪的风险,再加上BPPV的康复率非常高,因此手术极少会需要进行。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