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照护者心声系列六·顾好生心理·当个不倒照护者
在《照顾父母--不让父母的小病痛,变成大危机》一书中,台大心脏科兼重症加护病房医生张胜南提到当高龄父母生病了,为人子女者突变成为照护者,从生理与心理层面,剖析他们的身心问题,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法,做出适时应对态度,以免生病者未倒,照护的人先被压力压垮了。书中提出的各类解决方法对现代人忙碌事业中,都是极宝贵的常识。
当家中的父母生病后,而需要担负起照护的责任时,一般人都会感到惶恐、紧张、焦虑与不安,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对照护者来说,除了要承担在照顾期间增加的压力外,若照顾病人的情况比较繁琐,如要人喂食、翻身、拍背、抽痰、洗澡、穿衣服、搀扶、帮忙如厕,或推轮椅等,这些在体力上都是一大负荷,对于照护者的健康也会有所影响。如果照护者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好,又怎么还会有多余的体力,照顾生病的家人?
所以照护者该如何在照顾生病的家人时,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灵是极为关键的。
生理层面:当照顾生病的亲人时间越久,处理的事越多,照护者除了容易感到疲劳、忧郁与沮丧,生理上也会承受不小的负担,长期下来,对于他们的健康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正视照护者身上小警讯
若把身体想像成一部构造很精密的机器,当机器运转不顺时会卡住,甚至会冒烟。因此,当身体变差时,有些人会感到头痛、胃痛、频尿、拉肚子、没胃口、失眠,甚至不由自主感到心跳变快、血压变高,做什么事都感到不顺。容易感到心烦,脾气也会变得特别的暴躁,很容易为了小事不开心,或者很容易发脾气。当照护者出现这些情况时,无论是“自身”,或者是周遭的人察觉,都要正视这些警讯,不能轻忽它们。
处理1:缩短照护者看顾时间
当出现这些警讯时,要仔细思考,该怎么缩短“照顾的时间”与“照顾的工作”。照护者不要怕开口,一定要寻求别人的帮忙。无论是家人、亲戚、朋友或社会机构,寻求他人分担照护的工作,让自己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可以休息,不用再挂心照护工作,给予喘口气与放松的机会。
处理2:与其他病友家属保持互动
照护者如果能与其他病友的家属保持密切互动,平时除了互相支援,遇到突发状况,大家也可以互相帮忙。毕竟照护者所承受的辛酸、苦闷、委屈与疲惫,同样身处其境的病友的家属最能感同身受,他们通常也愿意在对方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是否会被传染?
对生活作息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照护者来说,他们的心中会存有同样的疑问,他们担心会不会因为照顾亲人而染上一样的疾病。那么,如何降低照护者染上同样疾病的机会?
处理1:找医生谘询并做初步检查
基因是先天遗传,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后天的生活作息、工作环境、饮食习惯、运动、初级预防,如健康检查与筛检,或预防性药物治疗都会与真正发病有很密切关联性,也就是基因的表现会与后天环境有关。
即使先天遗传到某个疾病的基因,也先不用急,还是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做一些努力,以减少发病的机会。若亲人罹患这些疾病,照护者可先找医生谘询,并做一些初步的检查,看看罹患这些疾病风险高不高,需不需要开始预防性治疗,或者如何调控自己的生活,以减少发生这些疾病机会。
处理2:做好基本防护措施
至于疾病会不会传染?通常只要致病原是细菌、病毒,或霉菌所引起的疾病,都有可能会传染。以年长者常发生的肺炎来说,在照顾肺炎的亲人时,照护者就需要做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如使用干洗手液、抛弃式手套与口罩,或勤洗手,并且妥善处理病人的口鼻分泌物,来降低接触传染或飞沫传染的机会。
另外,如果照护者有咳嗽、流鼻水、咽喉痛,或发烧等症状,即使病症轻微,也要赶紧就医。
■如何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除了在平时就留意自己身体所发出的警讯,以及在照顾亲人时,注意一些细节,以减少与亲人得到相同的疾病外,照护者还可以怎么做?
处理1:摄取足够的营养
从饮食、睡眠与运动这三个方向着手。
在饮食上,尽可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素、维生素与矿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B群与钙质,因为照护者长期处在高度的压力下,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素,补足自己的体力,才有足够的精力照顾病人。
处理2:充裕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睡眠是照护者最常忽视的,当照护者的时间不够,第一个最常被牺牲就是睡眠时间。除了睡眠的时间不足外,照护者最常遇到是紧张与压力大,也常会失眠。
当照护者失眠时,可以尝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很简单,就是在呼吸时,由鼻子吸气,然后从嘴巴吐气。吐气时要慢慢的,最好超过五秒钟。只要重复做几次腹式呼吸,便可放松紧绷的神经、舒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入眠。
处理3:养成固定运动时间
运动对于照护者很重要,即使照护者本身没有运动的习惯,还是建议他们抽出固定时间运动。什么运动都可以,简单的跑步也无妨。这是因为运动除了可以让照护者维持足够的体力,也可以刺激大脑分泌脑内啡。脑内啡除了可以降低不安的情绪、消弭焦虑,也能强化自体免疫力,降低照护者生病的机会。
心理层面:当长辈生病时,照护者在精神上会承受什么的冲击?心态上要如何调适?才能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疾病的压力
疾病本身,就会给照护者带来很大的压力,例如不知道疾病的进程,对于后续的处理与治疗不清楚、治疗成功的几率有多大?还要治疗多久?怎么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或者如何应对亲友们的询问与建议?
方法1:向医生问个清楚
当遇到与疾病有关的问题时,最简单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问题全部写下来,然后与医生讨论。恐惧来自于未知,当自己知道越多,心中有个底,越不会紧张与害怕。
方法2:邀约医生来个病情说明会
如果兄弟姐妹或亲戚很多,意见过多,不知道要怎么做决定。这时,可以与医生约时间,由医生向全部的家属解释。如果病人方便,也可以一起听。大家一起听,一起讨论,有问题,当场提出来,由医生解答。
一般上,在“病情说明会”后,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获得整合。对于病人的后续治疗,大家也会有比较一致性的看法。
■角色转变的压力
照顾生病的家人时,最苦恼的就是如何从原本就紧凑的生活里,挤出额外的时间来照顾亲人。究竟是要缩短与另外一半,或小孩的相处时间?还是要调整工作时间?同事们可以接受吗?老板会同意吗?要不要辞职?还是干脆直接换工作?最后,照护者常常身兼数职、疲于奔命。
如果伴侣、小孩或老板又对这件事有意见,不能谅解,照护者就算将睡眠或休闲的时间也一起赔进去,还不一定可以处理好,有时更会节外生枝,衍生出不少问题。总之,到最后生活可能就是心力交瘁。
方法1:应与全家人多沟通
首先,要让大家知道“照顾病人”并非“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要一个人去承担全部的照顾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照护者要做的事情,并不单单只是陪伴亲人这么简单,会有一堆繁琐的事情,等着他去帮忙与处理,所以“照护病人”需要全部的人一起帮忙与分担。
方法2:感谢照护者的付出
其他家人在心态上需要转变,因为照护者需要大家的肯定与打气,他才能从“照顾”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也才不会对这件事情感到厌烦。
家中有人生病时,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被影响,但是,“主要照护者所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更需要大家的体谅与帮忙。
方法3:予照护者“固定”的休闲时间
与其他家人“沟通”轮流替代看护时间,让主要照护者每天与每周都有“固定”的休闲时间,让他放松一下。
这段时间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因为照护者需要可放松神经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他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陪伴小孩、与伴侣吃饭、与朋友逛街、看书、补眠或运动,而不会感到“亏欠感”或是“罪恶感”。
■不确定感的压力
这个压力形成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还需要照护亲人多久,不知道以后会变成怎样,日子什么时候可以回复原本的样子等,种种“未知”与“不确定”的感觉,都会加重照护者的心理负担。
慢慢适应新生活模式
在心理上坦然“接受”担任照护者的角色,并思考将照护者的角色,融入生活中。
如果照护的工作看起来不是短期就可以结束的事,那么照护者可能须先转变自己心态。
如之前所言,先在心理上接受这份突然安插进来的“新角色”。不要急着想摆脱它,先认清扮演这样的“角色”需相当长的时间,接着思考该如何把照护者的角色融入生活,让自己习惯这种“新的生活”。
从排斥到接受,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但是这种心态上的调适与转变很重要,先去接受、面对,然后处理,最后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谨记以前的日子是过去式,但眼前的日子却是现在进行式,尽快熟悉这些新事务,安排新的作息表,就不会感觉好像天天都在算日子,对于未来也不会感到一片茫然。
所有文章及广告内容所提及的产品、服务或是个案只供参考,并不代表本报立场,任何疑问请向有关部门询问或请教医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