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测序 一次过捕获所有癌变异
案例:
64岁的艾美琳被诊断患上晚期肺癌,癌细胞已扩散至脊椎和肝脏,医生对她的病情表示不乐观,认为即使经过化疗和放疗,甚至是标靶治疗,艾美琳也只能活1年。
尽管如此,医生建议她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找出可能被忽略的异常基因,而分析报告显示,她有肺癌罕见的异常基因ROS1变异,虽然目前未有对付此基因的标靶药物,庆幸的是,相关标靶药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艾美琳欣然参与临床研究,虽然她最终还是不敌癌症的折磨而去世,但是她因为参与了临床研究,从试验药物中得到好处,使生命得以延长4年之久,让艾美琳得以完成许多一直很想完成的愿望。
1/3亚洲癌患 对化疗无反应
“早期的癌症治疗是以化疗为主,例如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医生会利用单一的化疗来治疗所有的肺癌病人。第一次化疗无效的话,病人就要进行第二次的化疗,如果二次化疗后癌症还是复发,那么病人已没有其他治疗可以选择。
在这种情况之下,约有四分之一的癌患对化疗没有反应,这是指西方国家的癌患,而在亚洲地区对化疗没有反应的癌患高达三分之一。
人们开始发现,这些对治疗无效的癌患的癌细胞表面异常,是癌症关键驱动因素,如果能够阻止这些驱动因子,就可以阻止癌症的发生或改变癌症发展的结果。
资料显示有四分之一的癌患已对化疗无反应,那么如果100人之中只有一名癌患对化疗无反应,这是否意味着这名癌患不值得拥有特定的治疗?
◎找到相配的钥匙开锁
在个性化治疗未出现以前,已有针对性药物可用于治疗癌症。1970年,泰莫西芬(tamoxifen)就是一款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呈阳性(ER+)反应的乳癌患者。
泰莫西芬在市场上已有将近50年的历史,它对治疗乳癌确实有效,不过,问题是相同的作用机制能否复制用于其他的癌症?例如卵巢癌、黑色素瘤等,即使没有雌激素受体,是否有相似或不同的部分可以被阻断以避免癌细胞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致癌基因被发现,包括1998年发现人类表皮第二型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ROS1、BRCA等,也因此出现了相关的标靶治疗。
这些基因变异和标靶治疗好比锁和钥匙,如果锁能够找到相配的钥匙成功开锁,就能够阻断癌症的发生。
可以想像未来的日子,会有更多的基因变异被发现和相配的标靶治疗,只是我们必须要有能力找出相关的锁和相配的钥匙,才能阻止癌症的发生。
比NGS更全面 省时省钱提高疗效
癌症有各种常规的诊断检验,例如单标志分子检测、热点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但是常规的检验要一次过测出基因的突变、缺失和插入、基因重排和拷贝数的变异共4种分子遗传学变异,是相当耗时和高成本的。
全基因组测序(comprehensive genomic profiling,CGP)则更为全面,是NGS发展出来更佳的分析技术,能够一次过分析全部的变异,包括常规检验未能检出的罕见变异。
癌症基因组让我们知道疾病的生物学,并有助於建立準确的诊断、预后和转化癌症护理。
在常规检验,如活检癌细胞,我们对癌症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如果把活检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我们就可以知道得更多,并采取更全面、多标靶或结合治疗,在节省时间和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疗效。
要知道,癌症越来越具“独特性”,即使两名相同癌症的病患,基因组变异或异常基因可能不同,所以采同一种治疗在两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疗效。
异常基因治疗 可与原癌无关
标準的临床诊断多数只对表面作出诊断,未真正对癌患所患癌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所以才会出现常规治疗对有些人有效,对有些人无效的情况。
不经分析可能你不知道自己原来有这些异常基因,所以经分析后的治疗与常规治疗不同,病人可能同时接受与相关异常基因的治疗,这些治疗可能与原有的癌症没有直接关系,例如乳癌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与肝癌相关的典型药物或治疗,这主要因为发现了之前被忽略的异常基因。
这些异常基因或许日后会进一步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与其等待癌症的转移,不如及早发现和预防。
将全基因组测序集成到常规临床实践中已显示可改善一些分子定义癌症的临床结果,不过获得全基因和标靶媒介仍然是全球未来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仅限於晚期癌患 早期癌标準治疗奏效
全基因组测序只限於晚期癌患,因为初期癌症多数能够通过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标準治疗得到治癒的效果。
癌症有许多标準治疗和指南,绝大多数是由专人或专业单位所设定,全基因组测序虽有助於找出异常基因和更好的治疗,但癌患不能跳过标準治疗这一环。
即使癌患如乳癌患者接受了全基因组测序,她首要的治疗还是化疗,因为那是标準治疗。然而,标準治疗不会多达数十线的治疗,最多二三线治疗。
根据我的经验,我会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於一些顽固的癌症患者身上,例如胰腺癌患者接受化疗的同时,也建议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而我却不会这么鼓励乳癌患者这样做,因为乳癌患者通常经过手术和化疗都能得到治癒。
无论如何,患者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经过与医生的讨论后,再决定本身的病情有否必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