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检查治疗三部曲·别让自己陷为失智一族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18日讯)人到老年变得失魂健忘,人们过去会视之为正常,但近年来意识到失智症(dementia)的可能性,老人医学内科顾问拿督拉基班星(Dr.Rajbans Singh)医生指出,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可能出现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 Impairment)的症状,约20%的轻度认知障碍者有可能患上“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俗称失智症),及早诊断及治疗有助延缓失智症的恶化。

阿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退化性失智症。

拉基班星医生指出,轻度认知障碍是阿兹海默症的前兆,前者不可称为一种“病”,只是当事人的记忆能力稍微衰退,变得善忘,但仍能照顾自己。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会忘记日常生活习惯,例如混淆驾驶路线、忘记他人的名字,无法计算简单数学,一般是家人及朋友察觉到这些小改变。”

他说,简单而言,轻度认知障碍者的记忆不比以前好,但未严重至需归纳为阿兹海默症,“若轻度认知障碍者进行记忆测试,极可能达致正常水平,因此难以界限两者之间的差别。”

送院检查追踪病情

他分享一项案例,指一名男士怀疑他母亲健忘的情况与失智症有关联,继而把母亲送院检查,母亲在智力测验后显示正常,甚至取得颇高分数。

“对方目前服用一些辅助品,每3个月回来複诊,我们仍监督个桉的情况。”

他声称,在诊断轻度认知障碍初期,医生将为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及扫描,以确定这人的身体情况是否与营养不足、脑部曾否中风等有关。

“若一切显示正常,我们将监督个桉情况3个月,并进行记忆测试,若一切无大碍,则无需担心;若患者健忘的情况变得严重,则可与阿兹海默症作联想。”

他指出,大多数前往求医的轻度认知障碍症患者已进入阿兹海默症的初期。患者在初期时会变得健忘,但他们不认为本身有问题;他们渐渐感到沮丧、忧鬱、偏执、易怒,甚至出现暴力倾向,造成问题行为。患者也会出现幻觉,常觉得自己看到或听到一些怪事,有者甚至要求家人寻求巫师或法师的协助。”

他强调,若是患者变得暴躁,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家人可向医生提及此事,医生将嚐试以药物平复患者情绪。

他提醒,虽然约20%轻度认知障碍者最终走向阿兹海默症,不过也有经过治疗后将维持相同情况,甚至康复的例子。

患者平均寿命为7至10年

阿兹海默症是一项神经退化性疾病,乃患者的脑部神经细胞受到破坏所致,拉基班星医生指出,目前没有任何有效药物可治癒此病症,因此需长期治疗。

他指出,阿兹海默症患者平均寿命为7至10年,也有者活上14至15年,惟这些都是很早诊断出病症的患者。

他说明,目前阿兹海默症的药物协助患者平复情绪,同时暂缓脑退化的情况,但无法治癒患者。“此病症分为7个阶段,以轻微、中等及严重作为区分。轻微阶段者通常在首两年内,会变得善忘及无法计算一些简单数字;过后的3年至7年为中等阶段,患者无法进行日常生活,无法照料自己;最后则是严重阶段,患者可能无法步行,不吃不喝,需要他人喂食。”

他指出,随着社会年龄层老化,失智症越见普遍,及早诊断病症将有助延缓失智症的过程,“民众一旦怀疑家中长辈出现症状,可前往医院检查。

60%丧失记忆与失智症有关

拉基班星医生说,失智症意味着人们的脑部开始萎缩,惟在医学上未有研究确定失智症的原因。“有者说是脑部受感染损坏,也有人说是病毒感染、毒素所致,但迄今仍未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询及失智症的高风险群时,他表示无从得知谁会较易患上此症,不过数据显示,高血压及糖尿病病患患上的几率较高。

他说,约60%人们丧失记忆与阿兹海默症有关联,20%至30%则是血管性问题,其馀10%则是荷尔蒙失调,因此患者必须确诊病因。

他指出,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症状,查看患者病例,并透过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及磁力共振造影(MRI)判断患者是否患上阿兹海默症。

医生叮咛 给予患者极大谅解

拉基班星医生坦言,照顾失智症家人是一项艰难的事,毕竟患者的记忆力会日渐衰退,最终甚至忘却每日照顾自己的家人,这对家人而言,无疑是最痛彻心扉的事。

他劝请,家人必须给予患者极大的谅解,勿与患者起争执,双方起争执如同挑衅患者,加剧患者的暴躁情绪。若患者愤怒时,家人可嚐试转换课题,让他们忘却生气的事情。”

他也建议,家人不时取出旧照片让患者回忆旧时情怀。“患者对旧事物及人物较有兴趣,与他们畅谈曾住过的旧房子或孩童回忆,这些都会让他们感觉良好。”

终日看电视易失智

拉基班星医生建议,轻度认知障碍者调整生活习惯,勤于运动,如散步乃不错的开始;饮食方面,嚐试摄取大量新鲜蔬果、鱼类及坚果类。

他声称,部份人士在退休后就无所事事,终日躺在沙发上观赏电视节目。他建议,退休人士应培养兴趣爱好,并参与社交活动,也不妨多进行脑力激盪游戏,如麻将、拼字游戏或数独,有助改善情况。

 

名医心语

尽信网络不如无网络!”鼓励病人从可信靠的网站去获取医学资讯,有疑惑之处应找医生讨论,不要自己做出错误的结论。

切记,不要相信Dr Google所有的话!

医生治疗病人的最首要及重要的一环就是信任。缺乏信任让医生不能有效的与病人沟通,更遑论要给予病人最好的治疗。病人对医生如果有怀疑就不会配合医生的疗法,甚至会抗拒或吹毛求疵的找麻烦。

有时医生的好意与良好医法也会因为病人的缺乏信任而产生误解。这个对医生不信任的心结,会造成病人以一支竹竿打翻整条船的心态去怀疑全部的医生,以为所有的医生只是以金钱挂帅而行医。

解决这个心结的最好劝告是:“疑医不询,询医不疑”。

找一个可以信任的医生,好好的沟通,把病情全心交给医生医冶。

此外,网络资讯的发达让病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大量的医疗资讯,但这些资讯大多数是不正确且有误导性。

我举个例子,网络上有很多对降胆固醇药物Statin做出负面性的错误报道。一般民众读了这些错误的资讯而自行停药。而一项医学研究报告显示,这些被误导而停止服用药物的病人罹患心脏血管疾病的病率因此而明显的提高,有者因此而丧命。

Doctor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报道:叶珮盈·2016.12.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