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药剂师各司其职 医药分家保障用药安全
马来西亚药剂学会(MPS)在过去20年里一直争取医药分家,即是把诊所里的医和药的功能分开,将配药的权利归还给药剂师,却基于各种因素而一直无法落实。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苏巴马廉于9月在一项公开活动上再次提及《药剂法案》,他称卫生部与相关利益单位完成讨论程序,重新草拟的法案将维持现有的系统,即医生及药剂师同样赋予配药的权利。
部长也说,法案经总检察署审核后,预料将在接下来的国会提呈。随着此项宣布,有本地报章把这种情况形容为药剂师失去配药的专属权利。
马来西亚药剂学会主席安拉希促请卫生部基于病人及药物安全为由,重新考量此决定,呼吁政府针对该学会提出于2020年落实医药分家的建议,尽速作出决定。
86%落实医药分家
“我国卫生保健系统共分为公共及私人领域。在这两项领域当中,又分为初级丶第二及第三级保健,这意味着我们的医疗体系共有6大组别。
在公共领域里,初级卫生保健为政府健康诊所,第二及第三级卫生保健分别是县医院及转介医院如中央医院及大学医院;在私人领域里,初级卫生保健为普通诊所,第二及第三级卫生保健则分别是非卧床式护理及医药中心。
在这6大组别里,除了普通诊所(占国内医生的14%),其余5组(占国内医生的86%)都落实医药分家制度。
众所皆知,许多发展国家早已落实医药分家,证明此系统是安全及良好的操作模式,为何我国的普通诊所却迟迟未有落实医药分家制度呢?
医药分家即是医生负责诊断及开药,配药的任务则落在药剂师身上,两者的职务不重叠,确保病人取得正确药物,安全服药。
普通诊所的一般程序是病人先到柜台登记,等候工作人员“喊名字”进入诊疗室,待医生诊断完毕后,再等候领药。工作人员依据医生的纪录为病人配药,再向病人解释用药方式。
这是我国独立初期所采取的操作模式,却不意味是一项良好的模式。
医生专注诊断 药剂师负责配药
尝试回想在整个看诊过程中,病人是否知道看诊医生的名字,或是否得知看诊医生有没有更新执业证书(APC)?当看完病后,病人是否获得药方?负责配药的是专业药剂师吗?若是普通工作人员,他们又是否能正确无误完成配药工作?
打个比喻,当病人领药时获配得3种药物,但他该如何确定医生不是开出两种或4种药物?这都是因为病人没获得药方,无从得知答案的结果。
在医药分家制度里,医生为病人诊断后,依据病人的病况开药方,病人领着药方到药剂行谘询药剂师,由药剂师负责配药,整个过程为求达到病人及药物安全的目标。
在卫生保健团队里,药剂师是受过专业培训的“药物专家”,首要任务就是为病人配药及提供药物资讯与知识。
药剂师透过专有的药物管理系统筛检药物处方,保护病人不受药物危害,避免配药错误丶药剂过量或不足(无法达到药效)丶药剂强度过多或不足丶药物成分重叠丶药物过敏等状况。药剂师也会检查药方注明的服用次数及时段是否准确。
药剂师扮演“稽查师”的角色,审核医生开出的药方。这项审核工作不应该落在普通诊所自身上,否则就如同会计公司审核自家公司的账目,理应是由稽查师负责审核,达到制衡效果,避免医疗失误。
若实行医药分家后,医生能更专注于诊断,药剂师则负责配药及提升民众对药物的知识,两者皆能发挥所长,减少医疗失误,最终受惠者乃广大民众。
普通医生是最大阻力
在争取落实医药分家的路途上,药剂师从不愿与医生对立,而是以病人及药物安全作为基础展开合作,取得双赢局面。
目前,国内的私人诊所延续国家独立前的操作模式,开药及配药的权利皆落在普通医生身上。在那个时代,药剂师的数量比现今少得多。
但如今,连英国也已摒弃这种操作模式,我们应思考个中原因。事实上,基于病人及药物安全角度,这种操作模式需作出改变。
我们必须强调,药剂师并非与医生作对抗,但无可否认,私人诊所普通医生是国内落实医药分家最大的阻力,医生的谘询收费更是问题所在。
对此,药剂师对私人普通医生提出徵收应有谘询费用的要求表示支持。医生的收费是由管理医疗保健营运者(managed care operators)及第三方付款者(如医药保险)所控制。
我们促请财政部长就此事,谕令国家银行与相关单位展开协商,解决医生谘询费用问题,以在我国2020年实现高收入国之际,落实医药分家政策。
一句不方便 恐典当病人及药物安全
我国一再展延落实医药分家,对病人毫无益处,病人最终会成为输家。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苏巴马廉于9月在一项公开场合指出,即将提呈总检察署审核的《药剂法令》将维持现状,医生及药剂师赋予配药的权利。
对于这项宣布,马来西亚药剂学会必须接受,但促请政府聆听多个单位,如槟城消费人协会(CAP)及大马消费人联合会(FOMCA)的声音,重新考量此项决定。
CAP就此事曾提出“为何药剂师被否决其专业基本角色?”的疑问;FOMCA则认为医生在诊断后必须提供病人药方。
卫生部长在声明中提及分开配药恐为病人带来不便的说法并不关联,难道因为“不方便”这项理由,就把病人与药物安全给典当掉?
世界卫生组织于今年3月29日发起一项用药安全的全球行动,在未来5年将所有国家严重和可避免的药物相关伤害减少50%,我们应积极响应。
药剂师充足 随时为民服务
目前,国内共有1万5500名注册药剂师,另有1万1000名仍在实习的临时注册药剂师,足以为国内人民提供服务。
国内共有21所大学与学院提供药剂系课程,每年约有1300名学生毕业,这意味着仍有逾4000名在籍药剂系学生。
药剂系学生在完成4年的课程后,必须通过1年的实习,即临时注册药剂师(Provisionally Registered Pharmacist,PRP),然后再报考及通过由马来西亚药剂局的药剂鉴证考试,方能成为合格的注册药剂师。
过去有指国内药剂师不足,医药分家难以落实,但如今药剂师充足,问题不复存在。
药剂行全面配合 全年24小时无休
部分民众担心一旦落实医药分家,分开谘询医生及药剂师,医疗费用将大幅度增加, 但这是普罗大众的看法,事实未必如此。
现今民众到诊所看病付费时,账单上未有列出药物价格清单,民众是依据账单上的总额付款,无从得知每一种药物的价格。
若出现发热或感冒的症状,许多民众倾向到诊所问诊,但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可尝试到药剂行谘询药剂师购买药物,账单列清楚药物价格,无需缴付谘询价格,价格相较便宜。
若病情连续两三天未痊愈,就应谘询医生,可能是细菌感染或其他状况所致。
无可否认,要病恹恹的民众在诊所看诊后,又得赶到药剂行购药,会为民众带来不便。人们不应提早下定论,因为一旦落实医药分家后,相信许多药剂行都会开设在诊所邻近。
人们一再担心若是在24小时诊所求医后,药剂行又会否在深夜营业?同样地,相信药剂行也会调整人力资源及营业时间,配合全年无休的诊所。
吁每次看诊向医生取药单
我们促请制方法单位监督医生及药剂师遵守优良配药职业规范(GDsP),确保病人获得安全药物及医疗服务。
我们必须强调,药剂师并非药物销售者,不能向民众推销药物,而是依据民众的需求配药。药剂师在配药时,必须了解病人所要购买的药物是来自B组丶C组及非处方药物。
B组药物需要医生的处方笺方可取得,如高血压丶糖尿病丶心脏病等疾病的药物。至于C组药物,则是医生或药剂师都可以提供,包感冒伤风等轻微疾病。
同时,无论医生在诊所里聘请药剂师配药,或与药剂师合作开药剂行,都不符合医药分家的原则。
我们也教育民众每次看诊后,向医生领取药单。这是身为病患的权利,更是为本身健康着想而必须做出的改变。”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